当前位置:100EC>行业研究>《渭源县电商与现代物流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4-2020年)》全文
《渭源县电商与现代物流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4-2020年)》全文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12日 10:17:02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电子商务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的新型商务活动,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逐步渗透到研发、生产、流通、消费等实体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是人类历史上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后的第三次产业革命-商业革命,是引领生产生活方式变革的重要推动力,是一种管理创新、体制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是把过去的生产、消费流通再重组、再优化,使整个经济社会的运转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难得机遇,呈现出强劲发展的势头。推进全县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融合发展,对我县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改善人民生活,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升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渭源县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融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意见》(甘政发〔2014〕78号)、《定西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定政发〔2014〕38号)、《定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支持快递服务电子商务带动全市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定政办发〔2014〕105号)和《渭源县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县实际而编制,规划期为2014至2020年。

  一、基本现状和发展形势

  (一)基本现状。近年来,渭源县顺应经济网络化发展趋势,坚持将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并作为深化双联行动、推进扶贫攻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创新举措,进行新媒体运用平台和电商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农特产品网上销售与现代物流联动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已起步发展。截止2014年11月底,全县新建网购平台6个,发展网上销售产品的企业(合作社)40家,发展网店经营户73家,实现线上交易额3700多万元。但与国内、省内相比,我县在电子商务核心技术、战略布局、新商业文明等方面属于起步阶段,面对全国各地把电子商务作为战略性产业,加大财政、税收、用地等方面支持力度,电子商务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的局面,我县电子商务产业发展面临严峻考验,加快发展刻不容缓。

  一是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和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电子商务对促进传统生产营销模式创新发展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对经济转型和价值创造的贡献潜力尚未充分显现。企业电子商务应用覆盖面和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能引领产业链协同发展的电子商务平台和电子商务企业数量不多且规模偏小,网店仍处于发布供求信息等初级阶段。

  二是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融合发展要素保障制约明显。与电子商务配套的金融服务、技术研发、物流配送、人才队伍等保障要素较为薄弱。大部分电子商务企业属轻资产公司,融资较困难,物流成本偏高、配送效率偏低,缺乏专业第三方电子商务物流仓库。

  三是制度环境有待改善。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扶持政策不系统,扶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网络交易市场监管有待增强,信用体系建设亟待加强;统计与监测评价工作制度尚未建立,全社会对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融合发展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发展形势

  1.战略地位提升。电子商务具有成本低、传播快、市场覆盖广、消费终点定位精确等特点,对传统商业模式产生着变革性影响,已成为全球一体化生产和组织的重要方式,各地区日益重视通过电子商务争夺资源配置主动权、提高经济竞争力。对我县而言,发挥生态文化旅游和农特产品品牌优势,激发网络创业,促进经济增长、农民增收、脱贫致富,都必须正视潮流、积极而务实地发展电子商务产业。

  2.发展空间巨大。近年来,全球电子商务一直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网民数量全球第一,随着具有网络消费习惯的新一代居民逐渐成为消费市场主力,网上交易市场规模将大幅度提升。据预测,到2015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达18万亿元,相当于2010年的375倍,其中网上零售额将达3万亿元,是2010年的6倍,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的10%,市场空间十分巨大。同时,各级政府对电子商务工作的高度重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移动智能终端的加速应用,都为电子商务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创造了坚实基础。

  3.拉动作用明显。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以“全天候、全方位和零距离”的特点,改变着传统经营模式和生产组织形态,影响着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在拓展市场方面,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突破了传统的“商圈”概念,使交易和服务产品一样流通,能无限制、全天候、无障碍快速进入全省、全国乃至全球市场,扩大了市场空间。在产业转型方面,依托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各类产品可以直接构建零售终端,加快了企业向微笑曲线两端高附加值领域的拓展,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在市场监管领域,网络交易具有“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特征,是新时期实现市场有效监管和新商业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此外,电子商务、物流快递在节能减排、创造就业、支持创业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4.条件得天独厚。一方面,我县是“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中国党参之乡”,马铃薯、中药材、绿色肉食品量大、质优。同时,我县也是古老渭河的发源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景秀美,资源丰富,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底蕴深厚,推进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的融合发展和深度应用,对于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品牌培育、提升产品附加值意义重大。另一方面,随着兰渝铁路及临渭高速、渭武高速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我县交通区位优势凸显,为现代物流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5.发展机遇难得。一方面,电子商务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流通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省级、市级层面都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电子商务和现代流通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国家将电商扶贫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措施,积极开展电商扶贫试点,都为电子商务加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向西开放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无论是起步时间、发展水平,还是国家战略布局,我县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基本与全市、全省处于同一起跑线,发展机遇难得。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基本模式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紧密结合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大局,紧紧围绕促进经济与社会转型升级、掌握信息网络环境下发展主导权的战略目标,全面贯彻落实“3341”项目工程、“1236”扶贫攻坚行动战略部署,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双联行动为载体,抢抓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迅速发展的政策机遇,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推动、示范引领和整体推进、借力发展和本土培育相结合,全面开展电商扶贫,强化政策支持,壮大经营主体,培育电商平台,完善现代流通支撑体系,提高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组织化、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水平,促进我县马铃薯种薯、中医药、草食畜牧业等特色产品外销及生态文化旅游加快发展,带动传统产业和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努力把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培育成我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基本原则

  ——市场运作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坚持市场化运作,发挥企业在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运用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融合发展。强化政府在组织管理、产业规划、政策引导、统筹资源、配套完善、法规建设、市场监管、分类指导等方面作用,加快推进我县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重点推进和全面发展相结合。坚持重点推进与全面发展相结合,创建全省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电子商务示范县和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全面提升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扶持促进和规范提升相结合。坚持“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提升”,努力创建具有比较优势的政策环境,加快建立健全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相关配套政策,确保在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的市场份额、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等方面达到全省先进水平,推动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放开搞活”、“规范提升”。

  ——做大做强和同步融合相结合。培育、引进、做大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做强电子商务企业。加快推进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建设,发展电子商务产业链,加快物流配送、支付机制、诚信机制、人才资金、网络信息、新型媒体等融合,推进电子商务与支撑体系同步协调发展。

  ——网络经济与传统产业相结合。注重电子商务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推动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电子商务和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在传统产业和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深度挖掘特色民俗文化、渭河文明、生态文化旅游等文化资源,注入电子商务产业更多特色传统文化元素,提升全县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引进培育一批知名电子商务和物流快递企业,拓展电子商务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促进电子商务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应用广泛、要素集聚、支撑有力、服务优良、特色鲜明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示范区和产业集聚区,形成比较完善的电子商务产业生态环境;建成满足电子商务发展和生态文化旅游需求的物流配送体系,实现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深度融合,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服务产业链日益完善,交易规模持续扩大,竞争力不断增强,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显著提高,把我县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领先的县级电商扶贫、生态旅游、传统文化、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聚集区。

  具体目标:

  2014-2015年:以创建省市电子商务示范县、电商扶贫试点县为目标,全县217个行政村全部建立电子商务网店(服务点),每个乡镇培育中心电子商务企业(示范店)1-2个,全县培育有较强影响力的电子商务企业(示范店)30家左右,规模以上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比率达100%以上;启动建设九州通渭源物流园区,初步构建以县城为中心,辐射会川、莲峰、新寨等产地市场的农产品集散市场,支持中国邮政等物流企业在乡镇、村延伸设点,统一调配物流资源,降低物流配送成本。2015年底,成功创建全省电子商务示范县,实现电子商务销售额1亿元,农民年人均增收200元以上,其中扶贫对象人均增收300元以上,高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个以上百分点;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年均增长35%,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长40%,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5%以上,城乡物流连锁化率达到10%以上,商品统一配送率达到20%以上。

  2016-2017年:建成电商产业创业孵化园、综合型物流快递园和电子商贸街,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基本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完备,形成良好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基本形成以各类零售网点为基础、各类批发市场和商贸物流中心为骨干、各类流通企业为主体覆盖城乡的现代流通网络,实现“三个全覆盖”(商品配送中心覆盖到县,农贸市场覆盖到乡,电子商务网店、村邮站、村快递服务网点覆盖到村)。到2017年底,全县整体实现脱贫,实现电子商务销售额2亿元,农民年人均增收500元以上,其中扶贫对象人均增收600元以上。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和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长45%,网络零售额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0%以上,城乡物流连锁化率达到15%以上,商品统一配送率达到50%以上。

  2018-2020年:创建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县、全国电商扶贫示范县,电子商务发展跨入全省领先水平,电子商务服务业成为新兴的重要产业,基本建成产业集中度高、市场竞争力强、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电子商务示范县;基本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城乡统筹、结构优化,制度完善、安全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到2020年底,全县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和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长50%,网络零售额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30%以上,城乡物流连锁化率达到22%以上,商品统一配送率达到75%以上。

  (四)发展模式

  根据全县实际,学习借鉴传统模式,探索发展新模式,到2020年实现全县几种电子商务基本模式相互交替、互补长短,全面运营。

  1.企业之间网上商务平台(B2B)模式:即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互联网进行产品、服务及信息的交换。县内企业、专业合作社依托阿里巴巴等第三方平台,大力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进一步拓展我县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支持本地企业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电子商务自营平台,扶持壮大西部中药材交易网等电子商务平台。到2020年,实现规模以上企业、产业龙头企业(合作社)自营平台建设全覆盖,全县80%的企业(合作社)入驻交易平台开展网络销售。

  2.网上商厦、网上商店(B2C)模式:即商家或企业通过网站向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一种商务模式。通过财政资金引导、税收减免、宣传推广等政策手段,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开设网络旗舰店、专卖店等,开展网络零售、网上订货、洽谈业务,实现互联网营销。到2020年,县内所有企业、合作社实现网络销售全覆盖。

  3.个人网上交易市场(C2C)模式:即个人卖家通过电脑上传产品到网上市场,买家通过电脑接入网上市场,了解产品,从而购买的网上交易模式。重点鼓励个体工商户、下岗职工、农村致富带头人、大学生、“两后生”等利用第三方平台、微信等新媒体开设网店,推动电子商务进社区、进农村、进生活,实现创业就业。到2020年,每个村(社区)发展个人网店10家以上,发展形成一批电子商务“特色村”。

  4.消费者对商家的电子商务(C2B)模式:即消费者对企业模式,主要是消费者根据自身需求定制产品和价格,或主动参与产品设计、生产和定价,产品、价格等彰显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生产企业进行定制化生产。鼓励企业和个人利用“站站看”、“葫芦网”等国内知名网站,增加农特产品和服务的团购和个性化定制,开展订单生产和农产品个性化服务,丰富特色农产品类型,扩大产品销售规模。

  5.线上线下电子商务(O2O)模式:即消费者在线上订购商品,再到线下实体店进行消费的购物模式,使消费者在享受线上优惠价格的同时,又可享受线下贴身的服务。鼓励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支持企业建立宣传门户网站和线下产品展示中心,逐步开通网站在线预订功能,实现线下产品展示联动线上销售。到2020年,规模以上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及入驻工业园区企业全面建立企业自营平台,建成产品展示体验店(馆),实现线上线下销售。

  三、工作重点

  (一)电子商务普及应用工程

  1.推动电子商务进企业。在工业、商贸业、农林、金融业、旅游业、物流业与文化教育等重点领域,大力鼓励传统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开拓市场,推进网上网下市场融合发展。引导马铃薯种薯、中医药、草食畜牧业、生态文化旅游等产业龙头企业以自主品牌为支撑,发挥营销网络优势,积极开发适合自身特点的网上交易平台,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开设网络旗舰店、专卖店等,开展网络零售、网上订货、洽谈业务,实现全网营销。鼓励企业建设线下示范店、农特产品体验店。(牵头单位:县工信局,责任单位:县农牧局、县马铃薯办、县药材办、县工管办、县畜牧中心)

  2.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依托省上实施“精品陇货网上行”促销工程,支持引导农民通过“淘宝网”、“阿里巴巴”等直接开展农产品网上销售;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采取“合作社(协会)+基地+网店”模式,开辟营销新渠道,发展电子商务“特色村”。拓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超对接”、“三农信息服务平台”运行体系电子商务应用,每村至少开办1家以上农产品购销网店,不断拓展农特产品外销渠道。(牵头单位:县商务局,责任单位:各乡镇,县工商局、县直各双联单位)

  3.推进电子商务进市场。市场经营主体要加快市场信息化建设,以渭水源中药材贸易中心为中心,辐射会川、五竹、莲峰、新寨等产地市场,力争每个乡镇市场建立电子商务中心。鼓励引导市场经营户借助电子商务创新交易模式,培育新型市场业态,促进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有机结合。(牵头单位:县商务局,责任单位:县工商局,各乡镇)

  4.推进电子商务进社区。借鉴兰州七里河区民情流水线工作法,加速公共卫生信息平台、公共家政服务网络平台等建设,为居民提供便捷的网上医疗服务;依托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依托有实力的通信运营商,开展移动电子商务应用业务,为辖区居民提供电子钱包、移动身份认证等多种服务,实现水电费、燃气费、通讯费等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电子化。(牵头单位:县民政局,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商务局,会川镇、清源镇)

  5.推进电子商务进家庭。支持传统百货、连锁超市、酒店、宾馆、车辆买卖和维护、图书、印刷等行业的本县企业,依托原有实体网点、货源、仓储、配送等商业资源,探索实践“网上看样、网上下单、实体店提货”的经营模式,促进网络购物群体快速成长。支持百货、超市、便利店、餐饮等企业自建平台或应用第三方平台开展网络零售、批发业务,鼓励发展集电子商务、电话订购、城市配送为一体的同城购物。(牵头单位:县商务局,责任单位:县供销联社、县交运局、县工商局、各乡镇)

  (二)电子商务与文化旅游联动发展工程

  1.大力推广生态文化旅游电子商务产业。鼓励企业入驻“携程”、“途牛”、“去哪儿”等国内知名的专业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大力宣传全县文化旅游景点,发布休闲度假线路,扩大“华夏文明渭河源”品牌影响力,带动我县旅游业快速发展。鼓励文化旅游企业研发生态文化旅游纪念品及泥塑、皮影、书画、剪纸等民间民俗工艺品并发展网络销售。建成渭源旅游专业网站,构建网络虚拟旅游环境,帮助线上旅客实现虚拟漫游。完善自驾游业务,借助旅游电子商务平台为线上旅客提供多种景点组合方案,并开通景点门票、订房、农家乐、特色产品团购预定等服务,带动周边产业发展。(牵头单位:县文广局,责任单位:县旅游局、县工商局、县商务局)

  2.推动旅游服务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完善便捷服务业,推动各酒店、宾馆与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深度合作,推出网络预订优惠服务。整合休闲娱乐资源,引进大众点评网等中国有影响力的生活消费平台,引导特色小吃店、娱乐场所、茶庄、农家乐等服务企业加入电子商务平台,为游客提供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休闲娱乐信息服务。鼓励本地企业、旅行社与“美团网”、“驴妈妈旅游网”等国内知名团购网站合作,培育发展团购业务,扩大游客规模。(牵头单位:县文广局,责任单位:县旅游局、县工商局、县食药局、县商务局、县交运局)

  3.推进电子商务融入渭源文化旅游产业。借鉴敦煌市“智慧旅游”经验,大力开展旅游智慧管理、智慧营销、智慧服务,建设集旅游资讯查询、电子商务、微博微信、电子导览、虚拟旅游于一体的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深入推进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景区、智慧旅行社、智慧旅游饭店创建工作,开展“吃住行游购娱”全程“私人定制”服务。在景区、三星级以上饭店和其他主要游客活动场所提供免费全覆盖无线网络,增设二维码,实现景区详细介绍“电子导游”,并让身在外地的用户实现手机“游览”景区。利用网络传输、演艺娱乐、动漫游戏、节庆会展等方式发展文化产业,传承保护羌蕃鼓舞、皮影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挖掘渭河文化,提升景区文化内涵,扩大文化旅游产业影响力。(牵头单位:县文广局,责任单位:县旅游局、县广影中心、各有关乡镇)

  4.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产业融合发展。鼓励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进入电子商务产业,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创意、新型设计商品,提升农产品文化附加值,提高农业品牌的知名度。促进网络文化产业发展融入电子商务,鼓励吸引网络动漫原创及研发生产商、集成商、经销商、服务提供商,制作一批具有渭源文化旅游特色的动漫游戏、植入性游戏、软件和微电影,开发渭水探源大型网络游戏,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加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场所的创意设计,支持建设集农耕体验、田园观光、教育展示、文化创意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创意园,促进发展参与式、体验式等新型业态。(牵头单位:县文广局,责任单位:县旅游局,各乡镇)

  (三)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培育工程

  1.引进第三方综合平台。充分利用第三方平台,依托淘宝网建立“特色中国—渭源馆”,形成特色鲜明、定位清晰的渭源特产网上销售平台。鼓励企业在“淘宝网”、“阿里巴巴”、“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等国内知名电子商务平台开设网络旗舰店、专卖店,规划发展团购网络平台。(责任单位:县商务局,责任单位:县农牧局、县马铃薯办、县药材办、县工管办、县畜牧中心)

  2.培育壮大企业自营平台。选择应用电子商务规范化水平高和代表性强的骨干企业,扶持其率先建成企业B2C、B2B等多种模式交易平台,带动县内企业提供管理水平、规范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已建成的西部中药材交易网、西部中药材网、渭源网等电商自营平台,研究推广成熟运作模式和优秀解决方案,快速扩大市场覆盖范围,打造成为全省有名垂直行业门户网站。(牵头单位:县工信局,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财政局、县农牧局、县文广局、县马铃薯办、县药材办、县畜牧中心、县工管办)

  3.加强行业平台建设。支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全县马铃薯种薯、中医药、草食畜产品、生态文化旅游等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形成第三方平台与自营平台相互借力、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强化行业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功能,推进行业网站由信息流服务向信息流、商流、物流和资金流综合服务发展。到2020年底打造5个左右全省领先,集交易、物流、支付等服务的行业电子商务平台。(牵头单位:县工信局,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文广局、县农牧局、县药材办、县马铃薯办、县畜牧中心、县工管办)

  (四)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产业协作发展工程

  1.建设现代物流园区。依托兰渝铁路及临渭高速、渭武高速建成的交通便利条件和区位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在渭源火车站和会川镇建设物流园区,实现运输、仓贮、配送、货运代理等一体化运作的现代物流体系。在物流园区建设农产品、物资、日用消费品、生产资料以及建材化工材料配送中心,形成多渠道、多形式、运转灵活的流通配送体系。(牵头单位:县工信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商务局、县交运局、锹峪乡、会川镇)

  2.全面推进物流配送。完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加快推进网货快递配送物流建设。以公路运输为重点,加快乡村货运业务建设,引导企业加快建设区域性商品仓储配送体系,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渠道,实现物流仓储“县有中心、乡(镇)有门店、社区和村社有点”。鼓励本地物流(快递)企业运用铁路物流,开通兰州铁路局“西部货物快运”等铁路快运业务,形成集聚效应,降低运输成本。吸引全国各地物流连锁链及苏宁等网购企业在渭源设点设店,建立跨区域分拨中心、同城配送中心和末端配送三级网络体系,快速提升我县现代物流水平。(牵头单位:县交运局,责任单位:县运管局、县邮政管理局、县商务局、各乡镇)

  3.延伸快递末端服务网络。着力解决配送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积极推进村邮站建设,充分整合村级活动场所、村卫生室、农村超市、“万村千乡农家店”等现有场所资源,加快邮站建设进度。积极推进快递“下乡”,引导现有快递企业逐步向重点行政村延伸发展,每个村至少建成一个村快递服务网点。推行村邮站、村快递服务网点、村电子商务网店、农村金融服务代办点“四位一体”联建,加强对村电子商务的保障和支撑。鼓励邮政企业探索建立“e邮站”,推进快递进小区、校园、写字楼、机关办公区等人群聚集场所建立快递超市,与超市、便利店、社区农产品直销店等尝试合作经营,加快形成城区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三位一体”联动发展单元。(牵头单位:县邮政管理局,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商务局、县住建局、县卫生局、县文广局,各乡镇)

  4.培育本地物流企业做大做强。针对全县物流企业“低、小、散”的现状,培育本地龙头企业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发展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有机结合的全物流产业链。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发展专业物流,加大专业物流(快递网点)和供应链物流建设力度,实现优势产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培育发展本地冷链物流,促进特色农产品冷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物流设施发展。(牵头单位:县交运局,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工信局、县工管办,县食药局、各乡镇)

  (五)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发展工程

  1.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规划建设一批功能完善、产业特点鲜明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创业园、孵化园、电商楼宇、电商街等),吸引全国范围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先进第三方服务企业、金融服务企业、物流企业、文化旅游企业等进驻电子商务产业园,形成集商品交易、平台建设、物流配送、融资支持、展览展示、创业孵化、咨询互动、人才服务、文化旅游于一体等多功能、多业态融合的电子商务集聚区。在园区建设体验式营销中心,打造电子商务交易展示区、生态文化旅游3D体验店,重点展示渭源特色农产品及推介“华夏文明渭河源”精品旅游线路,为企业和游客提供展示、体验、交易、售后服务等实体平台,实现线上网商与线下实体商资源共享。(牵头单位:县工信局,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交运局、县财政局、县农牧局、县住建局、县国土局、县文广局、县旅游局)

  2.拓展电子商务集聚链条。依托各专业市场、产地市场及工业园区,成立马铃薯种薯电子商务中心、中药材电子商务中心、特色旅游工艺品电子商务中心等机构,建立一站式批发、销售平台,形成集聚效应。鼓励各乡镇创新招商方式和开发模式,加快推进电子商务楼宇项目的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积极培育电子商务的楼宇集群,发挥产业孵化功能。完善网上招商、网上产品交易会的运行机制,鼓励、组织各类企业(合作社)积极参展,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牵头单位:县工商局,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工管办、县住建局,各乡镇)

  3.积极开展示范创建活动。以争创国家、省、市电子商务示范县为目标,开展电子商务示范乡镇、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的创建工作。每年从电子商务应用企业、服务企业及服务平台等领域选出一批基础扎实、成长性好的企业,集中相关政策措施,进行重点支持和培育,增强区域引导、行业辐射和产业带动能力。(牵头单位:县商务局,责任单位:县农牧局、县马铃薯办、县药材办、县文广局、县工信局,各乡镇)

  (六)电子商务多元化电子支付服务工程

  1.建设支付平台体系。加快建立由网上支付、移动支付、固话支付以及其他支付渠道构成的综合支付体系,构建便利快捷、安全高效的电子商务支付体系。鼓励银行拓展电子银行服务业务,强化在线支付功能。鼓励银行加强与电子商务企业的合作,发展电子票据、移动支付等新型电子支付业务,推出适合电子商务特点的支付产品和服务。加强第三方支付平台建设,进一步拓展“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系统市场服务范围,提升“一站式”支付服务能力。(牵头单位:县金融办,责任单位:各金融机构、人行渭源支行)

  2.推进电子支付服务创新。探索基于金融IC卡、网上支付的电子支付应用,引入银联等第三方支付,丰富电子支付产品(服务)种类,构建起多元化电子支付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加载金融功能的市民卡建设,推进便民支付自助服务终端的普及应用,开展移动电子商务应用业务,为居民提供电子钱包、移动身份认证等多种服务,促进网上订购、网上消费、网上支付,实现就医、上学、社会保障及水电费、通讯费等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电子化,满足电子商务活动中多元化、个性化的支付需求。(牵头单位:县金融办,责任单位:人行渭源支行、县工信局,各金融机构,各通信运营企业)

  3.加强信用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信用评估服务机构,开展电子商务信用咨询、资讯、法律、安全技术、人力资源等专业服务。加快在线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强化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及部门间的协调与联系,建立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构建网站信用评价体系。(牵头单位:县金融办,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商务局、县委宣传部、县经济信息中心,各金融机构)

  (七)电子商务信息网络基础支撑工程

  1.扩大网络全覆盖。积极实施“宽带中国”行动计划,加快推进“百兆光纤工程”、“百县宽带乡村工程”和数字企业项目,加大骨干网升级改造力度,为电子商务企业提供优质接入服务。加快推动电信网、广电网与互联网“三网融合”,开通电视购物频道,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广播电视、购物等多种服务,实现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积极鼓励电信、移动、联通运营商加快网络发展步伐,实现通信、宽带、网络行政村全覆盖,覆盖农村通信网络服务盲点,力争实现通信网络村村通。各电信运营企业对新开网店提供优惠套餐服务,减轻网店开办初期的运营成本。(牵头单位:县工信局,责任单位:各电信运营企业,各乡镇)

  2.积极建设移动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大力扶持本地通信运营企业积极推进4G网络、WIFI等无线网络发展,推广应用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终端服务平台,实行覆盖商场超市、写字楼、休闲娱乐场所、酒店、旅游景点、医院、公交车、社区等主要场所,发展引导支付业务、便民服务、商务信息服务。(牵头单位:县工信局,责任单位:各电信运营企业,县直各有关部门,各乡镇)

  (八)电子商务人才服务保障工程

  1.引进电子商务高端人才。把引进培养电子商务高端人才和培养大量技能型支撑人才有机结合,在落实现有各项人才优惠政策的基础上,针对电子商务人才特点,研究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加大对电子商务高端人才的扶持和引进。(牵头单位:县人社局,责任单位:县委人才办、县商务局)

  2.着力培养技能型人才。积极与兰州大学、兰州商学院等省内外高等院校联系,以培养电子商务实践操作人员和快递网络配送管理型人才为重点,通过建立基地、联合办学、长短期培训等各种有效方式,开展电子商务应用管理和实训操作培训,大力培养电子商务技能型人才,加速形成学用结合的机制。(牵头单位:县人社局,责任单位:县委人才办、县商务局、县劳动就业中心、县扶贫办、县教体局)

  3.大力培养电子商务应用人才。从基础教育入手,把电子商务培训纳入各级学校教育教学内容,加强对电子商务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培养全民互联网思维和发展电商意识。加强“校企合作”,鼓励县职业中专等职业院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开展电子商务知识普及和职业培训。整合商务、党校、青年、农牧、扶贫等部门培训资源,鼓励各类培训机构开展电商人才培训、培训认证,培养广泛的电子商务技能应用人才。通过对有关部门负责人、业务骨干、乡镇负责人、乡镇及村干部、大学生村官、有创业意愿的“两后生”、大中专毕业未就业人员、返乡青年等人员的电子商务理念普及、操作技能、能力提升、快递配送等培训,使全县各级干部牢固树立重视发展电子商务的理念,每个行政村至少有5名电子商务应用人才,逐步培养和建设一支能够熟练掌握运用网络技术促销农特产品和快递配送的服务队伍。(牵头单位:县商务局,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教体局、县人社局、县委党校、团县委、县农牧局,各乡镇)

  4.促进全民创业就业。按照尽快形成规模、增强竞争实力的要求,不断壮大电商队伍,激发市场活力,大力发展电商软件开发、网店建设、仓储管理、营销推广、售后服务和代运营等电子商务服务业,带动创业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两后生、大学生村官、有创业意愿的农村青年通过电子商务创业,实现就业,增加收入。在城区重点引导城乡群众积极发展便利店、早餐店、家政服务店、再生资源回收点、菜市场、社区菜店、放心粮店等居民生活必备商业网点,加快洗染、美容美发、摄影、咨询服务、同城配送、休闲娱乐等各类便民服务网点发展,促进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在乡村重点建设集商业、服务、餐饮、配送、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商贸服务网点,加快建设综合服务型、产业主导型、旅游休闲型、交通枢纽型等不同类型的乡镇商贸中心和村集市,引导群众依托电子商务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创业致富。(牵头单位:县人社局、县教体局,责任单位:县工商局、县劳动就业中心、县工信局、县财政局、县商务局,各乡镇)

  (九)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工程

  1.加快网销产品标准体系建设。按照“技术标准为基础、质量认证为模式、标志管理为手段”的标准,量化网销产品质量标准,建成全县电子商务产品数据库和产品目录,全力打造“诚信渭源”品牌形象。(牵头单位:县质监局,责任单位:县农牧局、县物价局、县工商局、县工信局、县文广局、县食药局、县马铃薯办、县药材办、县畜牧中心、县工管办)

  2.加快包装品牌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加大科研力度,开展满足电子商务交易的包装和品牌设计、检验检测、产品研发、品牌推广等服务,为全县各类电商和物流企业提供快捷便利服务。重点培育一到两家包装企业,设计生产具有渭源地域内涵、适合电子商务配送的精致包装,提高渭源特色农产品整体形象。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农业品牌和农产品注册、认证,进一步推动电商产品标准化、包装化、品牌化。(牵头单位:县科技局,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商务局、县工商局、县环保局、县工管办)

  3.健全产品质量溯源体系。鼓励企业和高校或科研单位合作,积极研究解决中药材等主要产品的生产及加工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问题。充分发挥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以二维码、物联网等技术为核心,印上统一的产品认证标识和二维码,赋予产品身份证明,加强对网销产品生产加工、储藏物流等环节全程服务监管,健全网销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产品质量溯源体系,提升产品质量和诚信度,确保所有商品“天然、优质、放心”。(牵头单位:县质监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局、县食药局、县工商局、县交运局、县文广局、县农牧局、县马铃薯办、县药材办、县畜牧中心)

  4.建立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平台。严格监测电商交易主客体和交易行为,加大对网络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价格欺诈、不正当竞争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维护渭源产品形象和电商声誉。(牵头单位:县工商局,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公安局、县食药局、县农牧局、县质监局、县文广局)

  5.健全网络经营退出机制。对网络经营者引入“黑名单”制度,把情节严重的网络从业者纳入黑名单。如发现网络侵权、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由工信部门关闭网站(网店),并对其实施网络市场的禁入,防止其继续从事违法经营。推广电子商务信用标志,将企业的净资产、信用记录等作为参数,建立全面的信用等级评价,为网络企业制定信用档案,完善失信企业退出惩处机制。(牵头单位:县工商局,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公安局、县质监局)

  (十)电子商务新媒体融合发展工程

  1.加强网络宣传。进一步推动渭源党政网等门户网站,加强与知名网站的合作和链接,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品牌宣传与推介。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加快政府部门信息化建设,开办政务办理、信息查询、网上支付等综合性业务,提供精细化服务,优化用户体验,提高运行效率。鼓励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支持企业建立宣传网站。扶持文化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构建网络虚拟旅游环境,帮助线上旅客实现虚拟漫游。(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县经济信息中心、县工信局,责任单位: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

  2.加强新媒体运用。鼓励各乡镇、各部门开设微信、微博等政务公众账号和广大干部群众开通微博、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多途径、多形式、多方位宣传渭源,推介产品。支持企业开通微博、搜索引擎、微信等网络营销工具,大力开展网络营销应用,扩大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与影响力。(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县电商办,责任单位: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

  3.加强规范化监管。严格落实国信办《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从行业资质、隐私保护、实名注册、备案审核、内容限制等方面对微博微信等即时通讯平台及用户行为进行规范。强化政府监管,组建工作机构,加强政务微博、微信审核登记,制定完善管理办法,规范信息发布程序及提问处理答复程序,确保政务微博、微信安全可靠。(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公安局、县工信局,责任单位: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建立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融合发展协调机制,研究解决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融合发展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交运、邮政、商务、工信等部门要落实和强化对相关行业的宏观指导作用,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发改、财政、国土、农牧、税务、工商、食药、统计等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协作配合。各乡镇、各有关单位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建立协调推进机制,抓好贯彻落实,形成推进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融合发展的整体合力。发挥电子商务协会等行业协会、商会、民间组织的重要作用,引领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推动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融合发展。

  (二)落实扶持政策。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县财政要通过财政专项资金贴息、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支持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融合发展。交运、邮政、工信、商务负责落实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融合发展相关政策。各金融机构要通过倾斜融资贷款等方式,把农村快递、网店的发展纳入惠农贷款支持范围,从信贷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国土部门要在用地政策上优先安排物流快递、电子商务企业入驻物流快递园区的建设用地指标。国税、地税部门要落实好对电子商务、快递等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三)推进电商扶贫。将电子商务纳入扶贫开发工作体系,作用于帮扶对象,创新扶贫开发方式,改进扶贫开发绩效的理念与实践。大力实施电商扶贫,优先扶持发展产业资源丰富的贫困乡村,对有条件发展电子商务的贫困村给予政策倾斜,引导贫困群众发展投资少、风险低、见效快的电商产品,以创业带就业,以发展促脱贫。把精准扶贫对象作为培训重点,构建起面向贫困对象的电子商务产业链,以电子商务交易实现增收。

  (四)优化发展环境。把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融合发展列入全县重点发展的新型产业。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对电子商务的支持支撑作用,加快电子商务在政府采购中的应用。探索创新登记注册服务方式,放宽电子商务企业名称核准、经营范围、经营场所及设立多级分支机构的市场准入的限制。积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引导电子商务、快递企业入驻物流园区,并给予租金、培训、物业管理等费用优惠,实现电子商务业、物流快递业集约化管理、品牌化经营、规模化发展。

  (五)加大宣传推广。充分利用搜索引擎、大型门户网站、微博、微信、易信、QQ群等新型网络媒体和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大力宣传推介全县特色产业及优势产品,政府相关部门每年精心组织各电子商务企业开展“渭源党参节”等集中宣传促销活动,快速提升渭源产品网络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额。积极总结全县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融合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推动电子商务应用的普及和深化。引导加工制造企业、涉农企业、经销商、电子商务企业、物流快递服务企业积极探索与电子商务联动发展的经营模式,努力营造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关注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氛围。

  (六)加强统计监管。强化对农业产品在生产加工、网上销售、流通等环节的监督,确保质量安全。促进网络交易主体守法经营,加强对网络产品和服务的监管,推行电商“黑名单”公布和强制退出机制,加大对网络制假售假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完善电子商务销售者权益保护机制。实现对电子商务交易主体、交易客体以及交易行为真实性的在线监测,探索有效监管体系建设、管理模式、保证交易保障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电子商务标准和统计体系建设,加快研究制定电子商务统计指标体系,开展相应试点工作并逐步推广。

  (七)强化督促落实。将推进全县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融合发展作为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增就业的重要工作,作为效能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交运、邮政、商务、工信等相关部门要加强督促指导,积极总结经验,推广先进典型。要不断完善政策,推进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网经社联合A股上市公司网盛生意宝(002095.SZ)推出消费品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该产品具有按需提款、按天计息、随借随还、专款专用、循环信用贷、全线上流程操作等特点,解决消费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下游经销商/网店因库存及账期造成的流动性差“痛点”。》》合作联系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注册免费体验全部)基于电商行业12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