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00EC>产业数字化>《宁波市奉化区数字经济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全文
《宁波市奉化区数字经济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全文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13日 17:16:45

(网经社讯)关于印发宁波市奉化区数字经济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宁波市奉化区数字经济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宁波市奉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6月14日

宁波市奉化区数字经济发展五年行动计划

(2018—2022年)

为深入推进我区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切实形成数据资源驱动产业发展、数字经济引领经济发展的新格局,扎实推动奉化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浙江省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和《数字宁波建设规划(2018—2022年)等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数字中国、网络强国、制造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和《数字宁波建设规划(2018-2022年)》的要求,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重点,促进数字技术与各领域各行业融合为主线,扎实推进我区数字经济建设,推动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健康美丽新城区。

(二)发展目标

到2022年,数字经济规模大幅提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实现倍增,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服务业、农业各领域各行业深度融合,建设成为宁波市产业数字化转型引领区、数字经济创新创业高地、数字惠民示范区,力争成为“数字中国”建设标杆城市。全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总收入达到13.5亿元。

——打造宁波产业数字化转型引领区。数字零售、跨境电商、数字金融、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农业、智慧物流等数字化应用产业发展质量、规模走在全市前列。到2022年,全区网络零售额达136亿元,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达90%,全区重点工业企业机器联网率达55%,重点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达72%,上云企业数量累计突破4000家,实施重点“机器换人”改造项目100个,研发推广10项首台(套)智能技术装备,培育10家以上智能装备重点优势企业,形成一批单项冠军企业。

——打造宁波数字经济创新创业高地。具有我区优势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软件、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智能终端、智能电子器件、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产业初具规模;茗山智谷创新综合体、中交智慧城、启迪智能装备(气动)科技园、复旦科技园(浙江)创新中心、麦博韦尔研究院等一批平台基本建成,浙江大学(宁波)气动产业技术研究中心、宁波工程学院(奉化)研究院、哈工大宁波技术转移中心等一批科技研究院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企业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创新创业氛围全面形成。培育数字经济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2家以上,数字经济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4%,建成市级以上特色数字经济产业园2个以上。

——打造宁波数字惠民示范区。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建成数字政府,推进全区民生服务数据的互联互通,实现全区90%以上的政务服务民生事项“掌上办理”。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和信息服务能力、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系统、智慧教育、智慧健康、智慧交通、智慧旅游等智慧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一站式智慧民生综合服务体系,便捷群众生活,全面提升群众便利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主要任务

(一)积极发展数字经济

1.推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

发展智能终端产业。积极开展智能家电(家居)、智能信息产品、智能装备等智能终端产品的开发,关键技术研发、引进和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终端产业。发展智能家电(家居)。支持智能传感、智能家电模块设计与制造、智能家电系统集成、RFID等关键技术的研发,重点发展智能厨房电器、智能小家电、智能清洁电器、高端智能按摩椅等智能家电(家居)产品和高端健康生活产品。加快宁南智能家居产业园建设,构建开放式的协同创新体系。发展智能信息产品。重点发展具备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智能手机、智能可穿戴等智能信息产品。建立完善智能信息产品的研发、生产、检测、销售和供应链生态体系。发展智能装备产品。积极研发生产智能数字设备、高端数控机床、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专用智能化成套装备,智能工业控制系统、新型传感器及系统等智能测控装置。重点推进本地智能制造装备在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中的应用。

发展智能电子器件(零部件)产业。提升气动、液压等基础件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大力发展传感器、伺服系统、光电器件、新型显示器件等产品。发展关键智能基础部件。重点研发气动、液压、密封件等用于智能装备的高端机械基础件。积极引进、开发高端可编程控制系统、数位伺服控制系统、网络分布式伺服系统,发展高性能的智能控制器、通用及专用变频器、精密传动装置、高性能变频调速装置等智能仪器仪表产品。发展智能感知器件。围绕智能制造过程中的感知、决策、执行环节,重点研究开发低功耗、高带宽、实时应用的智能传感设计技术,发展红外传感器、无线传感器、纳米传感器、MEMS传感器等高端传感器。积极突破多传感器集成与数据融合技术,在消费电子、通信、汽车电子、医疗服务和工业控制等不同领域,发展基于多传感器集成及数据融合的智能传感器系统集成模块。

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抓住宁波建设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的机遇,大力培育一批工业工程信息服务企业,探索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工业软件解决方案在重点行业的应用,提升一批自动化装备、智能家居、新一代移动通信等装备设计和生产制造企业软件开发能力,提升数字服务业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发展嵌入式软件。提升面向智能终端的嵌入式软件研发水平。重点发展智能终端的嵌入式软件、智慧城市软件、手机系统等相关的应用软件等产品。发展信息服务业。培育人工智能、云服务、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以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创业孵化、科技金融等为代表的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

发展数字经济前沿产业。加快布局数字经济前沿产业,加强5G、北斗导航、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领域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开拓应用场景。推动发展5G产业。加快5G在重点工业、商业金融、科技创新集聚区应用。推动发展北斗导航产业。建立卫星应用促进机制,加快卫星应用技术研发和应用系统建设,促进卫星数据广泛应用。推进基于北斗卫星导航体系终端产品开发,促进北斗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和相关行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发展人工智能产业。谋划建设宁波人工智能产业园,成立宁波人工智能科创中心,建设深兰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设立人工智能政府引导产业基金。加快人工智能技术与重点产业融合发展,加大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等人工智能技术在重点行业的集成应用,建设人工智能产业集聚示范区和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区。

到2022年,发展壮大麦博韦尔、波导科技、利安电子等一批智能终端企业;攻克一批智能电子器件的关键技术难题;显著提升智能电子器件(零部件)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形成一批创新成果和行业解决方案,培育新产业新业态。(责任单位:区经信局、区科技局)

2.推进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以推进智能制造和建设数字工厂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数字化水平。全面推广应用先进制造模式。坚持分业推进、分类指导,加快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加快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等管理软件的推广应用,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推动气动元件、时尚服装、厨卫家居等行业领域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培育发展一批行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面向“双创”、创新设计、工业电商、物流、工业大数据等领域的“制造业+互联网”平台。鼓励龙头骨干企业牵头打造垂直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面向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积极探索商业模式创新。

到2022年,“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88以上,培育全国先进的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5-10家,数字技术(智能制造)工程服务公司和集成商10家,建成工业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5个,工业互联网成为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重要载体。(责任单位:区经信局、区科技局)

3.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鼓励服务业运用数字技术开展服务模式和业态创新,加快零售、跨境电商、旅游、金融、文化创意等服务业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和转型。推动数字文化创意。鼓励企业应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模拟仿真等技术,建设工业创新设计协同服务平台,整合创新设计服务资源,提升整体工业设计服务水平。以数字技术和文化创意为推动力,全面整合和保护文化文物资源,深度开发文化创意数字产品,大力提升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文化馆、书城等文化场馆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动零售行业数字化。引导百货商超、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企业推进移动应用改造,争取主要商圈实现移动应用全覆盖,促进实体店与网络零售融合发展。支持各类跨界业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引导商家发展智慧商务。推动跨境电商发展。抓住宁波推进产业集群跨境电商试点机遇,组织本地优势产业与跨境电商平台进行资源对接,推动制造业集群、商贸业集群与跨境电子商务融合联动发展;加快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构建跨境电商物流服务体系。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加快推广数字金融产品,积极发展“银税贷”“惠旅贷”“云税贷”“税务通”等线上信贷产品,配合推进宁波普惠金融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引导农产品特色村在农家乐、民宿、全域旅游等领域推广运用数字化金融服务。高标准建设移动支付示范商圈和街区,全面推进移动支付在公共事业、医疗、旅游等便民领域广泛应用。完善基于社保卡金融账户的资金发放、诊间结算、线上支付等功能。依托宁波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充分运用数字技术,促进保险、互联网与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保险全产业链。

到2022年,打造一批数字化应用示范文化场馆,建设一批数字化金融服务平台,实现全区网络零售额136亿元,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达90%,跨境网络进出口总额3.8亿美元。(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发改局、区文广旅体局、区金融办、人行奉化支行、区税务局、区人社局、区医保局)

4.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

提升现有的智慧农业平台,推进农业基础数据、农业物联网公共服务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服务等农业基础信息集成与应用工作;建设海洋渔业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不断完善海洋渔业数据库。建设农业基础数据库。整合农业农村(渔业)、气象、水利、自然资源和规划等相关涉农部门数据,建立全区农业基础数据库,提升产业决策信息化水平。推动农业生产数字化。以培育主导产业精致化、品牌化和可追溯性发展为目标,引导农业生产的物联网技术示范应用,逐步建成农业物联网公共服务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追溯服务平台。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提高全区农村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的普及率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率;大力推进农旅结合电商项目建设,拓展适合网络销售的产品和服务,培育一批农村电子商务区域公共品牌;鼓励本地优势农产品入驻电商平台,加快农产品专业市场发展网上批发、大宗交易和产销对接的电商业务;深入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鼓励农村便利店、邮政网点等开展农村电商服务,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电商示范镇(街道)和示范村,培育一批农村电商创业创新人才及带头人。推进海洋渔业数字化。建设海上鲜海洋渔业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与中国渔业协会、互保协会、各地海洋与渔业相关机构进行合作,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渔业资源、海洋环境、社会经济、海洋与渔业法规等信息资源,建设渔情探测热力图系统、海洋渔船综合管理数据中心,建立全国最大的智慧渔业交易中心。

到2022年,实现农村电子商务全面发展,有效对接宁波市智慧农业云平台,建设数字农业示范园区1个,建成并提升农村电商服务站100个,培育创建10个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专业)村,全区农产品网络销售额突破6亿元。(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商务局)

(二)强化数字技术创新

1.推进核心技术研发。推动重点领域技术创新突破。围绕宁波数字经济建设及产业转型发展,聚焦国家重大前沿产业布局和全区产业链攀升需求,积极引导集成电路、网络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信息材料器件等领域企业申报实施国家“十三五”科技计划、宁波市重大科技专项、宁波市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及区级重大科技专项等各类科研项目,开展前沿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攻关。

到2022年,集成电路、网络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信息材料器件等领域数字关键技术研发取得明显进展,组织相关企业实施区级以上重大科技专项10项以上。(责任单位:区经信局、区科技局)

2.建设高端创新载体。推进产业创新平台建设。聚焦区重大产业布局战略需求,围绕气动元件、时尚纺织、厨卫家居、汽车制造等重点优势产业领域,联合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企业研究(技术)中心,分类引导聚集国内外企业、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等创新资源,联动打造宁波奉化3号青创大走廊,重点推进启迪智能装备(气动)科技园、复旦科技园(浙江)创新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宁波技术转移中心、茗山智谷创新综合体等一批资源集聚和合作开放创新平台的建设。推进企业研究院建设。加快推进区创新综合体建设,突出抓好宁波瑞凌节能环保创新与产业研究院、宁波锋成先进能源材料研究院、众兴新材料研究院、麦博韦尔研究院、深兰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研发创新机构建设。推进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按照有研发、有专利、有人员、有场地、有设备、有制度等“六有”标准,加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鼓励条件成熟的企业联合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创建各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努力提升企业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加快推进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应用。推进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面向产业、服务企业,形式多样、资源共享”的原则,围绕信息咨询、检验检测、计量认证、标准专利等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环节,进一步推进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着力加大国家气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省网上技术市场奉化分市场、奉化科技网、创新综合体、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及第三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培育扶持力度,努力为产业创新转型发展提供支撑。

到2022年,建成5家高水平产业技术研究院,累计拥有省、宁波市级企业研究院10家以上,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30家,宁波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20家,建成10家众创空间和创客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经信局、区市场监管局)

3.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加强标准建设。加快建设完善数字技术领域标准体系,建立完善基础共性、行业应用、网络安全、隐私保护等技术标准,加强智能制造、智能装备、智能可穿戴设备、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网络、软硬件、数据、系统、测试等标准化工作,推动企业主持或参与行业(团体)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强化专利建设。深入实施数字技术专利优势企业培育计划,加强对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制造业骨干企业数字技术专利申请保护的引导,将自主知识产权作为企业申报各级科技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等资质的评价指标。继续深入实施“发明专利增量提质服务工程”和商标战略,借助宁波市获批成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区域布局试点城市的优势,引导企业积极申报国家及市重大科技项目,努力在重点发展领域、重大关键技术上拥有一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到2022年,主持或参与制修订数字技术领域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团体)标准10项以上,累计新增授权发明专利700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0件以上,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进一步健全。(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科技局)

(三)夯实基础支撑体系

1.建设网络通信基础设施。提升高速宽带网络能力。加快全光网络部署进程,持续推进光纤宽带扩容升级,打造城乡一体化的高速优质网络环境。4G载波聚合(4G+)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紧跟5G研究进度,加快5G技术在重点商圈、高密度社区、大型体育场馆等应用场景的试验布局,开展5G技术规模试验,推动5G在工业、交通、环境监测、流媒体等领域的商用建设。持续拓宽免费WiFi覆盖点位和范围,消除热点地区覆盖盲点,着力提升免费无线网络宽带速度,注重服务体验优化。提高通信网络覆盖水平。持续完善农村、山区和海岛地区等基础薄弱区域的宽带建设,进一步消除城乡数字鸿沟。采用光纤通信、5G、微波、宽带卫星等通信手段,实施“农村补点、海岛补盲”建设,大幅提升偏远农村、山区、海岛等地区宽带网络设施覆盖水平,实现网络通信信号全域基本覆盖,满足偏远地区宽带网络的各种服务和应用需求,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为广大群众享受信息技术发展红利提供重要保障。布局应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加快网络升级改造,全面部署支持IPv6的LTE移动网络和固定宽带接入网络。推广移动和固定终端应用,新增移动终端和固定终端全面支持IPv6,引导不支持IPv6的存量终端逐步退网。实现骨干网互联互通,建立完善IPv6骨干网网间互联体系,升级改造互联网骨干网互联节点,实现互联网、广电网骨干网络IPv6的互联互通。升级改造广电网络,加快推动广播电视领域平台、网络、终端等支持IPv6,促进文化传媒领域业务创新升级。在教育、医疗、交通、制造、物联网等领域,开展IPv6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推进三网融合。提升城市和农村家庭宽带基于广电网络的接入能力,全面支撑4K网络电视等高带宽需求的融合业务发展。积极推动基于三网融合的新业务新业态迭代升级,持续提升各项融合业务发展水平,加快IPTV、手机视频、互联网视听、基于有线电视网的互联网接入融合业务有序发展。未来五年投入5000万元改造全区广电网络,新建小区全面实施光纤入户工程,镇(街道)、各行政村根据小城镇改造计划逐步完成网络改造。

到2022年,全区光纤网络实现全覆盖,城镇和乡村宽带接入能力分别达到1500Mbps和800Mbps以上。4G载波聚合(4G+)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5G商用试验网建成。IPv6技术开展应用,实现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升级。三网融合产品、内容和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提高。(责任单位:区经信局、区文广旅体局、区网信办、铁塔公司、三大运营商)

  2.建设新一代专用物联网设施。加快推进物联网络(NB-IoT)建设。加快打造广覆盖、高可靠、低时延物联网网络设施,加大窄带物联网(NB-IoT)网络部署力度,提供良好的网络覆盖和服务质量,全面增强NB-IoT接入支撑能力,实现室内、交通路网、地下管网、研发园区、产业基地、工业园区等应用场景深度覆盖。完善公共设施物联网平台建设。加快提升公共设施物联网平台建设,实施全区道路设施、水电气设施、地下管廊等公共基础设施传感器统一接入和一体化、协同化、智慧化管控,推动建立城市数据感知、数据传输、消息分发和协同处理一体化体系。加快工业物联网应用。推动工业企业网络改造升级,以IPV6、软件定义网络(SDN)、工业无线等技术设备改造生产现场网络及系统,构建感知互联的基础网络。加大物联网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引导企业开展工业物联网、信息物理系统(CPS)等技术标准的研制和应用,探索建设机联网、厂联网,打造智能工厂,力争在国内率先建成并示范应用工业物联网。

到2022年,窄带物联网(NB-IoT)实现全区基本覆盖,在城市部件、制造企业、社区家庭等广泛部署自动感知终端,物联网应用深度融入生产生活,工业物联网应用达国内先进水平。(责任单位:区经信局、区网信办)

3.建设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完善信息安全责任体系。强化对信息安全工作的领导,建立完善层级合力、权责清晰的信息安全责任体系和工作规范,压实信息安全主体责任、监管责任和属地责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机制。健全政府、行业和企业网络安全信息共享机制,完善网络安全信息通报预警、网络安全应急和演练等制度。健全职能部门联动、社会力量支撑的网络安全保障机制。提升信息安全防护能力。提升网络设施、重要信息系统、工控系统、网站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可控水平。加大党政机关重要信息系统、网站、基础信息网络以及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应用系统的信息安全防护。支持重点企业对关键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风险进行管控,推动重点企业加强工业控制安全网关部署,逐步建立工业控制系统预警和防控平台。提升重要数据保护能力。加强重要数据安全保护,建立数据资源分类管理和报备制度。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推进大数据应用场景下的信息安全保护,加强数据防篡改、防窃密、防泄漏、数据脱敏、数据备份、加密认证等工作。

到2022年,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健全,重要信息系统和基础信息安全防护能力显著增强,信息化装备的安全可控水平明显提高。(责任单位:区网信办、区经信局)

(四)构建高效的数字惠民体系

1.进一步建设数字健康养老。建设全区一体化数字健康服务体系。持续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立全区统一的互联网健康服务体系,推进全区统一的个人电子病历和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区域云影像平台和公共健康服务平台。建设惠民的数字养老。建设数字养老服务平台,制定统一的数字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推进医养护相关领域信息资源整合。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健康管理类可穿戴设备、自助式健康监测设备、智能养老监护设备、生活服务机器人等在养老服务领域的融合渗透。

到2022年,实现居民基本健康信息、电子病历、检查检验结果、医学影像等信息在全区医疗与养老机构间共享利用,提供新型数字健康和数字养老服务。(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民政局)

2.进一步建设数字交通。加强网管系统建设。通过平安城市视频监控系统、人像大数据开发、车辆大数据深化应用、多维度数据分析应用开发等,强化对各类信息系统和网络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管理。加强交通、公安、建设、规划等相关部门对交通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大数据的开发利用。探索跨部门、跨地域、跨行业的各类视频监控资源及交通数据整合共享,开发综合交通服务大数据平台,提供公共交通出行、智能停车、实时路况等全时空实时交通信息服务。

到2022年,实现互联网在交通运输领域的深度融合,全方位的智慧交通管理与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智能停车和城市治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责任单位:区公安分局、区交通局、区交投集团、区综合执法局)

3.进一步建设数字旅游。加快电子商务与旅游服务的深度融合,完善溪口旅游电子商务生态圈,形成以移动终端为主,多个平台并行、多种方式并用的现代旅游电子商务发展体系,实现“一只手机玩转溪口”的消费体验,全力打造数字旅游示范景区。深化数字乡村旅游建设。在重点乡村旅游景点实现免费WIFI、4G信号、智能导览、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报送等功能。建立全国首个全域旅游信用服务平台。建立首批100家企业的信用名片,开展对首批60家企业的信用评级,建立和发布奉化区全域旅游信用指数。

到2022年,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的旅游服务体系,全面、可控、可防的旅游管理体系,广参与、全覆盖、功能强的电子商务体系,精准性高、传播力强的旅游营销体系。(责任单位:区文广旅体局、区旅游集团)

4.进一步建设数字文化教育。建设普惠丰富的数字文化。围绕市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着力打造数字图书馆、云上博物馆、“一人一艺”云平台、公共文化数据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据库、数字古籍保护等平台,进一步激发市民文化消费潜力,促进文化设施高端智能、文化资源共建共享、文化服务便捷惠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共享均衡平等的数字教育。充分利用省、市数字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教育大数据等应用平台,推进数字教育、数字校园、数字课堂、城乡同步课堂一体化发展,探索互联网学习和课堂教学新模式,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和学校管理服务的数字化。

到2022年,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文化教育现代化建设中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愈加明显,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基本实现,形成数字公共文化教育服务体系,为市民提供触手可及的文化教育服务。(责任单位:区文广旅体局、区教育局)

(五)不断完善数字政务体系建设

1.建设数字政务。全面推行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充分利用浙江政务服务网奉化平台,推行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全覆盖;推进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统一身份认证体系的应用;实现网上申请服务事项100%网上办理,发挥移动政务APP“浙里办”的效能;推进政务服务网奉化平台向镇(街道)、村(社区)基层的延伸覆盖。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积极推行网上预约、网上评价、网上支付,实现线下业务与政务服务网奉化平台的融合,向社会提供多方位的政务服务。完善我区政务服务移动端功能,加大自助终端运用,逐步扩大移动端和自助终端受理的事项范围,为群众和企业办事提供更多、更便利的渠道与方式。

到2022年,全面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实现“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申请服务事项100%网上办事,民众满意度显著提高,办事效率、政务服务效能显著提升。(责任单位:区电子政务办、区政务办)

2.建设数字基层社会治理。依托宁波市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建设,以及与省基层业务系统平台的对接,进一步整合汇聚涉及自然人、组织机构、重点场所、房屋地理等社会治理相关的部门数据资源,实现基层业务的闭环协同和数据的流转共享。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为基层治理工作提供分析研判和决策的支撑,将治理模式从事中、事后监管向提前预警预判转变,提升镇(街道)及以下基层治理的协同化和智能化水平。

到2022年,深度应用闭环协同和流转共享的基层业务数据,实现网格即时在线率达到60%以上,走访完成率、事件办结率等达到98%以上,提升全区镇(街道)及以下基层治理的协同化水平,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责任单位:区委政法委)

3.建设数字应急管理。建设数字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城市数字预警体系,完善灾备数据平台,建设数字化应急预案、数字化监测预警体系、数字化指挥系统等。逐步整合各部门数据平台,完善同城数据灾备中心和重点数据异地灾备平台建设,切实提升应对突发事件服务水平。

到2022年,基本建成自主、可靠、可控的数字安全保障体系,实施关键领域安全监控与预警、构建网络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实现同城数据灾备中心和重点数据异地灾备等都成为我区数字应急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责任单位:区网信办、区经信局、区应急管理局、区公安分局、区卫生健康局)

4.建设数字综合执法。加强物联网、北斗导航、移动互联等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升级改造并拓展智慧城管平台,提升管道井盖、路灯等城市部件的物联网感知和监管水平。树立大数据思维,扩大城市城管监控终端覆盖范围,整合行业监管系统资源,提升城市监管水平。推进综合行政执法装备和设备更新,打造智慧化的综合行政执法,实现快速处置、非现场执法及非接触性执法。加强物联网、导航定位系统、移动互联等技术在执法监察的应用,强化区各职能部门的数据对接,进一步提升综合执法的效率和管理水平。

到2022年,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执法的过程智能化、服务人性化、应急快速化、决策科学化水平,实现数字综合执法的“全域覆盖、全面创新”。(责任单位:区综合执法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

5.建设智慧市场监管。依托省行政执法监管平台、市级市场监管大数据中心和区企业信用共享平台,实现跨部门的联动监管,不断完善联动监管机制。加大市场监管数据资源的综合分析和深度运用,推进监管、执法和服务的数字化应用。

到2022年,建成完备的数字化综合监管体系,逐步实现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的全生命周期监管,市场监管科学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

6.建设数字环保。基础信息管理。加强对自动监测站、人员、监测设备、监测点位等基础信息的管理,建立管理台账,为数字环境监测监督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污染源监控管理。以污染源在线监测为基础,结合运用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加强污染源监测预警。管理协调。建立数字环保大数据平台,通过传感器网络、视频、巡检人员、移动巡查车、公众监督等信息采集方式,实现对污染源的实时监控。

到2022年,实现对全区范围内污染源数字监管,实现监管的全面化、高效化、智能化。(责任单位:区生态环境分局)

7.建设数字信用。加快推进信用信息平台和数据库建设。巩固和深化我区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奉化网站建设,推广平台应用。积极参与宁波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一体化建设,推进奉化子平台建设,实现与宁波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数据联网、查询和共享。大力推进信用信息应用体系建设。着力推进政府率先用信,完善政府部门信用建设相关考核机制,推动政府部门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点领域带头使用信用产品和服务。强化旅游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和发布我区全域旅游信用指数。着力强化信用监管。完善信用监管机制,加强对市场主体的事中事后信用监管。推进企业、个人等公共信用评价结果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应用,落实与评价结果相适应的奖惩措施,根据信用评价结果实施分类监管。

到2022年,实现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全覆盖,基本建成“一网五库一中心一试点”(信用奉化网、企业和社会组织信用信息数据库、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政务信息库、司法公信数据库、社会信用信息管理中心、旅游信用试点)。(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文广旅体局)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成立区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经信局,负责数字经济行动计划与日常工作的具体落实。加强监测分析、评估评价和绩效考核,建立数据定期采集和评价机制。各有关部门、镇(街道)、开发区结合本部门本地区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建立相应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责任单位:区府办、区考核办、区经信局、区统计局)

(二)加强政策扶持。强化财政资金投入,制订出台数字经济发展扶持政策,加大对数字经济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支持。完善政府部门数字经济建设财政资金预算管理制度,对区级部门数字经济财政投入进行归口统筹管理。探索设立数字经济发展专项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参与我区数字经济建设与运营。落实好财政扶持、土地供给、科技创新、项目建设等方面的鼓励措施。(责任单位:区府办、区发改局、区经信局、区财政局、区科技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

(三)强化人才保障。深入实施“3315计划”“3315资本引才计划”“泛3315计划”“奉麓英才计划”和海外工程师引进计划,积极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鼓励支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联合培养紧缺专业人才,全面推进产教融合,以应用为导向,培育更多数字经济领域实用型、工匠型、技术型人才,加强数字经济建设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责任单位:区委人才办、区人社局)

(四)优化发展环境。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互联网+政务”发展,简化行政审批事项,提高政府办事效率。降低数字经济新业态企业设立门槛,采取包容审慎监管。建立健全专家决策咨询机制,加强数字经济发展全局性、前瞻性战略问题研究和重大决策咨询。强化试点示范,促进经验交流及宣传推广。(责任单位:区委改革办、区电子政务办、区发改局、区政务办、区网信办)(来源:宁波市奉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编选:网经社)


网经社联合A股上市公司网盛生意宝(002095.SZ)推出消费品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该产品具有按需提款、按天计息、随借随还、专款专用、循环信用贷、全线上流程操作等特点,解决消费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下游经销商/网店因库存及账期造成的流动性差“痛点”。》》合作联系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注册免费体验全部)基于电商行业12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关键词】 宁波数字经济计划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