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00EC>数字金融>报告:中国手机浏览器活跃用户进入快速增长期
报告:中国手机浏览器活跃用户进入快速增长期
发布时间:2010年05月07日 10:49:46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根据艾瑞咨询即将推出的《2010年中国手机浏览器市场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手机浏览器活跃用户规模已达到1.27亿,同比增长117.1%。数据显示,中国手机浏览器活跃用户规模在2009年增长迅速,而根据艾瑞咨询的评估数据,未来2-3年,中国手机浏览器市场将进入快速增长时期。

  用户、网络、终端及应用四个层面推动手机浏览器用户规模快速增长

  根据艾瑞咨询对中国手机浏览器市场的调查研究及数据统计,2009年中国手机浏览器用户规模已达到1.27亿,同比2008年增长117.1%,增幅明显。艾瑞咨询预计,2010年手机浏览器活跃用户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达到2.12亿,而到2012年,中国手机浏览器活跃用户规模将达到3.62亿。

  艾瑞咨询分析认为,2009年中国手机浏览器活跃用户规模取得快速增长与电信运营商和第三方手机浏览器厂商对市场的推动举措关系紧密:2009年1月3G牌照正式发放,三大电信运营商全业务竞争开始,推动上网资费下调、智能手机终端发展和3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手机浏览器产业链上下游产业集群快速发展从而促使手机浏览器用户规模快速增长;2009年腾讯QQ手机浏览器和3G门户GO手机浏览器推出,同时UC和Opera等先发企业也相继推出更新版本,在第三方手机浏览器厂商的共同宣传推动下,用户对手机浏览器认知度大幅增长。第三方手机浏览器厂商为用户提供优秀的页面压缩技术,节省流量节约资费,同时优秀的适配技术使大量中低端功能手机也具备快速访问网络的能力,大大增加手机浏览器用户渗透率,促进手机浏览器活跃用户规模快速增长。

  艾瑞咨询分析认为,在未来三年手机浏览器活跃用户规模将在以下四个方面因素影响下实现快速增长:

  大事件规模营销快速提升用户手机上网认知度:借助北京奥运、3G和上海世博会等重大事件宣传推动作用以及移动互联网业界对手机上网的大规模营销推广,国内用户对手机上网认知普及率大幅提升;

  电信运营商加快3G网络建设、降低手机资费举措促进用户规模增长:3G网络演进以及4G网络发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移动互联网的传输和承载能力,提升用户手机上网的用户体验,这将促成手机上网用户规模大幅提升;三大电信运营商普遍下调手机上网资费并推出优惠上网套餐,手机用户可以更经济地体验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和服务,手机浏览器用户规模增长克服了因通信资费过高形成的障碍;

  智能手机普及增加用户上网意愿:据Ericsson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智能手机销售量将达到5300万台,占当年全部手机总销售量的30%,且销售量将持续增长;2013年智能手机销售量将达到9300万台,其份额为40%.智能手机的普及将极大的改善手机用户的上网体验,增加用户使用手机上网的意愿从而带动手机浏览器活跃用户规模增长;

  网络服务激发用户手机上网热情:社交网络服务、即时通讯、博客、微博客等网络应用服务用户黏性强、即时性、交互性的特点将促使网民大规模延伸至移动互联网;手机游戏、手机视频、手机支付、手机电子商务等新兴热点应用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到网络服务的便利,不再受空间和设备的限制,将大大激发用户使用网络服务热情。(来源:艾瑞咨询 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网经社联合A股上市公司网盛生意宝(002095.SZ)推出消费品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该产品具有按需提款、按天计息、随借随还、专款专用、循环信用贷、全线上流程操作等特点,解决消费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下游经销商/网店因库存及账期造成的流动性差“痛点”。》》合作联系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注册免费体验全部)基于电商行业12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