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00EC>>浅析互联网对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浅析互联网对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22日 10:33:11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在中国,在较长一段时间里,电子商务与银行信息化平行发展,各不相扰。但发展到一定阶段,特别是2007年以后,忽然产生了较强的相互作用,互联网与银行的结合,跳出了技术应用层面,开始进入到业务转型的深水区。其中,互联网带着电子商务的优势,长入了银行业务领域;银行在完成企业信息化后,也从传统商务向新型商务转变。这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并不为新闻所关注,但却对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1、观察银行转型的一条主线索:非“小微贷”莫属

  要问银行业当下最火的是什么,有财经媒体称,“2011年信贷市场的关键词,非‘小微贷’莫属”。

  对于银行业的转型,抛开纷乱的表面现象,我们可以抓住一条主线索来观察。转型标志就是托夫勒的新旧区分:单一品种大规模生产与小批量多品种生产,分别代表传统生产方式与新的生产方式。对银行来说,大企业融资与小企业融资,可以分别代表这两种趋向。小微贷,就处在转型的正前方十环靶心上。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在中国银行业转型的历史关头,痛斥“大银行服务大企业,小银行服务小企业”是片面之词,表示工行将利用自身网点优势支持小企业贷款。代表了银行业对转型方向的看法,正越来越明晰。

  中国的国有银行,长期以来,在垄断条件下,倾向于传统工业化的生产方式,集中表现在业务主体聚焦于较为同质性但规模巨大的大企业融资业务上,这与经济全局中的“中国制造”取向基本一致。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指向,却要求银行业务转向差异化、小批量而高增值的中小企业业务。这就是银行业着名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竞争,前者是因大而美,后者是因小而美。

  难解的矛盾在于,银行明明知道向中小企业贷款,比大企业效益高,但由于无法应对业务分散化的挑战,到嘴边的肥肉就是吃不进去。互联网在这个节骨眼上切入银行业务,是帮忙还是帮闲,就看能不能帮助银行解决这一主要矛盾。

  对于银行来说,大企业融资的问题,主要通过内部的企业信息化来转变生产方式;它主要的难题,是解决不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一些领先的银行开始求变,民生银行率先提出做“小微银行”,工商银行、中信银行等纷纷寻求转向中小企业,开拓未来新的发展空间。由于银行体制上原因,互联网企业难以进入大企业融资业务。集中于广大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就成为互联网企业与银行对接的领域。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可以抛开柜台业务这些小打小闹的互联网创新,切入银行业务主战场,观察这一行业在互联网作用下,从中国制造模式转变为中国创造模式,生产方式发展根本性转折的过程。大企业银行业务当然也重要,但与主题无关,在此不谈。

  2、转型思想的第一个火花:风起青萍之末

  较细心的专业研究人员会发现,在发改委等八部委2008年出台的647号文件中,有这样一条:“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服务。鼓励中小企业利用网上银行和电子商务平台等增强融资能力。鼓励商业银行利用征信系统,增加中小企业融资机会。支持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融资担保服务。支持网上融资洽谈活动,探索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建设经验。鼓励中小企业利用网上银行和电子商务平台等增强融资能力。支持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投融资担保,完善信用征集、信用评价服务。”

  这一条连同前四条一起,正好构成中小企业五大需求,顺序按调查结果由高到低排列,分别是市场服务需求、信息服务需求、技术服务需求、人才服务需求、融资服务需求。在实体经济中,融资服务需求一直排在中小企业五大需求之首,从经贸委时代就是如此。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在与信息网络技术联系的经济中,融资服务需求成为排在最后一位的需求。要不要为融资专设一条政策,当时有不同意见。这一条是在文件起草几十稿后,在最后阶段才加入的。2007年9月《互联网周刊》上《从双输到双赢:长尾融资规则——浮现中的中小企业网络融资浪潮》,就是根据为写入这一政策条款准备的论据改写的。文章指出了转型发展中小企业网络融资的必要性。最后赵小凡司长拍板将这一条写入文件。从这一历史细节的回顾中可以看出,中小企业融资从不是一回事,开始成为一回事,从不重视到重视,2007年是一个转折点。

  当时面临的形势,我国中小企业贷款占全部银行贷款的一半,但由于数量众多,平均每家中小企业获得的贷款金额约是大型企业的1/180。呈现规模小、范围大的特点。

  银行不愿意对中小企业投融资,主要是由于三大成本较高:

  一是对象成本。被投资企业数量越多,带来的工作量越大,成本越高。比如,对一个百亿规模的大企业,一次投一百亿,和对一百个1亿规模的小企业,投资一百次共一百亿,同样程序,要多走一百遍。

  二是平台成本。为一家企业服务,与为一百家企业服务,后者需要专门搭建社会服务平台,进行多种服务开发。

  三是环境成本。为一家企业服务,只需要了解这一家的资信;为一百家企业服务,需要建立一个信用环境。当信用环境不完善时,投融资的风险加大。

  我当时坚持认为,互联网可以帮助银行解决好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并且力主有关方面采取行动加以推进。

  银行此时也在寻找解决办法。中小企业融资今天在银行业火起来,不是偶然的,其实当年不仅《互联网周刊》看出了小微贷这一趋势,而且有两个在中国银行界观念最前卫的银行也看出来了。

  早在2006年,中信银行就在业内率先推出了“中信小企业成长伴侣”,开始关注小微企业。中信银行决定进行经营转型,认为对于小微企业的信贷服务,“融智”显然要比“融资”恰当得多。如今搞小微业务最积极、最坚决的民生银行,早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的一次考察中,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就看到了小微金融服务的巨大前景。2008年6月20日令毛晓峰做转型的秘密准备。当时董文标强调说:“要想做小微企业就必须‘开动脑筋办银行’,用银行习惯的传统方式已经被证明根本没有出路。”这同互联网人的思路不谋而合。

  互联网与银行开始在战略上走近了。

  3、春江水暖:互联网成为融资转型催化剂

  以“发现,始于《互联网周刊》”为理念的我们,之所以提前五年发现了小微贷这一动向,是因为我们当时注意到正在兴起的银企合作现象。

  在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最为集中的浙江,出现了银企集群合作的新动向。截至2006年末,浙江全省小企业授信253611户,比年初增加57445户,增长29.3%;小企业表内外授信总额6057.66亿元,比年初增加1290.46亿元,增长27.1%。银行金融机构小企业贷款增量占全国19.2%,高出全国12.5个百分点。

  顺着这个线索再看互联网在其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我们赫然得到以下发现:

  一是融洽会成为了融洽互联网与银行关系的媒婆。

  互联网与中小企业融资业务最初融合是通过网洽会,它成为网上融资的有效集合器。许多地方政府在深受欢迎的中小企业网上洽谈会中,增加了网上融资洽谈内容,在发挥互联网促进融资方面,创造了受欢迎的新形式。国际融资服务网还专门为中小企业搭建一个国际融资的平台,称之为融洽会(融资洽谈会)。天津市政府、全国工商联和美国企业成长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于2007年6月6日至8日在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二是网上融资服务平台,成为有效的中小企业融资集合器。

  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障碍之一,是信息不对称。用服务平台思路来解决这个问题,是互联网业的贡献。马云就指出:阿里巴巴持续多年对“诚信通”会员企业信用的纪录和监督,以及利用丰富的电子商务经验打造了一条贷前、贷中、贷后封闭的资金链条,最大限度降低了银行筛选优质企业的成本。这一做法,开始从核心竞争力上发挥互联网作用,开始影响银行业务模式。这就不仅仅是给既定银行业务充当管道了。

  当时,建设银行刚向4家阿里巴巴网络信用好的会员发放了120万的贷款,这四家企业均为百人以下的小企业。与过去的贷款不同,这次是在网上融资服务平台上进行的。以往这样的小企业,由于实力较弱,无法提供全额抵押或担保,很难在银行获得贷款。建设银行除了将网上电子商务的信用度评级作为贷款发放的重要参照依据外,在担保方式上也作出了较大创新。

  继联手建行为中小企业融资开局后,阿里巴巴再与工行签署合作协议,在企业和个人网商融资服务、银企互联等多个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阿里巴巴还推出一个对日后银行业产生重大影响的创新,这就是“网络联保权”贷款,把产业链条上的企业打包在一起发放贷款,企业之间互相担保,以更快突进小企业贷款业务。联保是互联网的一大创新,利用社会资本,实质性地进入到银行业务的核心。

  三是专业融资网开启银行大转型的序幕。

  除了阿里巴巴商网模式的融资服务平台外,还出现了一批专业融资网。例如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网建立了一个金联服务联盟体系,接受互联网上申请或常规申请,以项目小组形式,通过专业技术架构,一站式服务,面向各行业各地区中小企业或个人提供资金筹集、融通服务,解决中小企业或个人发展中的资金需求问题。业务类型包括项目融资、技术融资、扩张性融资、改造性融资、重组合并性融资、收购兼并性融资等。

  互联网在完善融资信用环境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例如,阿里巴巴建立的一整套信用评价体系与信用数据库掌握着买卖双方的交易与信用状况,有些网商信用纪录长达六年。一旦这种网商信用网络和银行结合,银行将能够获得数以十万计的信用良好、交易活跃的企业名单。目前,中国工商银行正以阿里巴巴及其旗下的淘宝、支付宝会员的网络信用和网上交易金额为参考依据,为其提供授信评价,并推出多种融资产品。

  4、银行涌现成群吃小微螃蟹者:“做小微企业的银行”

  与2007年前后互联网业从电子商务角度进行“小微贷”探索的同时,银行也在从另外一个方向聚焦到“小微贷”这里来。他们考虑的倒不是互联网,而是银行业务本身。

  “做小微企业的银行”,这是民生银行独树一帜的战略。

  把中小企业金融业务(而不光是贷款)作为银行重要的盈利增长点,纳入核心竞争力建设的第一家银行,是民生银行。

  董文标已经有了从转型高度认识问题的意识。在他看来,计划经济的惯性思维使银行在开始重视零售业务发展之初就无意识的放弃了可能利润最丰厚的一个庞大客户群——小微企业。他促使民生银行彻底转型,不是为了公益,而是为了民生银行获得更大的商业发展。

  为此,民生银行专为小微企业“度身定做”了贷款产品商贷通。2009年2月20日,商贷通问世。

  民生银行探索出了“一圈两链”的客户开发和风险控制模式:“圈”就是针对各区域产业集群特点,为大型商圈、市场及工业园区提供商圈项目授信的模式;“两链”就是从供应链、销售链出发,为大型知名企业的供应商、经销商提供贷款授信的模式。

  这一模式,与中信银行针对小企业“成长贷”产品提出的“一链两圈三集群”模式,具有相似之处。其中:一链,指供应链上下游;两圈,指商贸集聚圈和制造集聚圈;三集群,指市场、商会、园区集群。

  这里有一个重要看点,对于希望了解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结合规律的人士,都具有举一反三的价值。请看这里,民生银行与中信银行不约而同提出的,实际是社会网络。它与互联网的技术网络,是完全同构的。这是与传统的专用资本,也就是各自为政方式相反的生产方式结构,传统产业之所以被称为“传统”,从结构上看,就在于它靠节点型的专用资本,而不是网络化的社会资本。

  在民生银行与中信银行转型的方向上,业务深层结构正好与互联网的技术结构合一,构成了传统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内在基础。所谓转型,就是转这个结构的“型”。

  民生银行2011年3季报显示,“商贷通”余额2142亿元,占总贷款的比重达到18.47%,无论贷款余额还是占比都高居同业之首,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小微金融服务机构之一。

  2010年10月,董文标提出了民生银行要做小微金融2.0提升版,实现从小微企业贷款向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转变。做“小微金融服务”

  可以增大民生银行的客户数量,增加一大块“稳定的”低成本的存款,并分散风险,达到转型的目的。

  除了民生与中信,随着中国工商银行、华夏银行对小微贷的重视,一个全国性的小微贷热,正在中国迅速兴起。2011年10月之后,五大行纷纷表态,支持小微金融。中行出台“十项措施”,交行提出“四项承诺”,农行出台“十二项措施”。截至2011年9月末,工行、建行、农行、招行、兴业、民生、广发、中信8家银行小企业贷款余额总和为3.35万亿。小微贷一招让中国银行业把棋走活了。

  有人做过测算,目前小微贷款的利率在9%左右(基准利率上浮30%),小微贷款金融债的成本为5.9%-6%。小微金融债资金贷款的净利差在2%左右。8家银行1760亿的小微金融债将净赚35亿。由此可见,小微贷不是政策性贷款,而就是市场盈利的必由之路,是银行转型的方向所在。

  5、互联网补上临门一脚:“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的首举和创新”

  现在,我们就要讲互联网与银行业在核心竞争力上合龙的那一步。这是指,互联网的核心竞争力,与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基于技术网络与社会网络的融合、网上网下业务的融合,实现网络银行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由全球网打造的“网络融资服务平台”,通过面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创新模式,对银行的传统服务模式进行了根本性变革。同上面两个方向相比,全球网既不象一般电子商务公司,从技术网络方面向银行靠,也不是象银行所做的,将技术嫁接在社会网络上,而是形成了互联网与银行之间的对等的对接。

  全球网与建行浙江省分行结成战略合作关系,利用互联网技术与云计算,瞄准浙江省的产业集群、专业市场,面向浙江省近300万家中小企业,以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为基础,优化中小企业、银行、担保等相关机构的信息流动,以新的方式低成本获取中小企业征信信息。自2010年10月平台上线运营以来,全球网已为570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了160亿贷款,户均260万元。这一模式综合了电子商务网站融资模式与银行融资模式的特点,成为中小企业网络融资的创新模式。

  全球网模式的特点是,由互联网公司建立一个基于实体社会网络的技术网络平台,用于提供网络融资中的信息服务(包括征信和担保),由银行提供面向中小企业的融资平台,提供信贷和其它金融服务,实现线上与线下的全面整合。

  “全球网中小企业网络融资服务平台”专注于融资服务,采用了专为金融行业研发的云平台,基于国际SOA标准和云计算平台技术将服务整合到云计算平台中,保证了低成本高效能的信息透明化。

  社会网络方面,把中小企业编织在同一张社会关系网中,把他们相互之间的生产贸易往来、企业信用、个人信用、社会关系等数据被全球网“信用平台”添加、整理、完善、挖掘、验证;加上社会化、开放化模式带动的政府机构、金融机构和其他机构的共同参与,在服务、监督的过程中一齐参与客户信用数据库建设。

  在全球网模式中,我们发现,互联网已经同银行深度融合在一起,由此带来的核心竞争力,既是互联网带来的,也是银行自身的。不存在谁为体,谁为用,而是两体融合,合二为一。

  跳出中小企业融资这个具体层面,思考互联网与银行业的深度融合,这是信息业与金融业的整合,信息业要网络化,金融业也要网络化,网络只是信息与金融这两大力量融合的基础。互联网在核心竞争力上对银行业的支持,提升到理论层面思考,实际是把信息的力量,引进到金融的力量中来,使金融的力量更加强大,这是核心竞争力的来源。(文/姜奇平 编选:网经社)

网经社联合A股上市公司网盛生意宝(002095.SZ)推出消费品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该产品具有按需提款、按天计息、随借随还、专款专用、循环信用贷、全线上流程操作等特点,解决消费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下游经销商/网店因库存及账期造成的流动性差“痛点”。》》合作联系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注册免费体验全部)基于电商行业12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