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00EC>数字研究>浅析我国报纸记者微博的使用现状
浅析我国报纸记者微博的使用现状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04日 09:57:24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摘要:如今,微博已然成为一个全新的媒介形态,这种信息个性化、个人化的生产传播方式,促使专业媒体记者纷纷介入微博,成为微博世界中的一个活跃群体。记者微博为记者提供了另一个传播的渠道和表达的空间,记者以新闻从业人员的身份出现在两种不同的媒介中,其间存在的差异和张力,使得记者微博具有了进行深入探究的可能性。本文采用内容分析和个案研究的方法,分析我国报纸记者使用微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记者微博,即记者以职业身份运营的微博,自出现以来,作为微博中的具有代表性的类型,学者对其进行了很多研究。在分析记者微博的作用时,学者们的基本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点:一是新闻发布的新平台,三是新闻线索的新渠道,三是新闻采访的新方式。通过这些研究结论可以得出——微博已成为记者开展新闻工作的一个新颖又得力的助手,甚至可以使记者的工作方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但记者微博具体发挥了多少实际效果,还是需要用他们的微博真正加以考察。

  我们在新浪微博的“名人堂”内选择了“传媒”分类下的“报纸记者”微博,并对人气排名前20位的记者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发现,记者微博并未达到理论上的传播效果,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微博内容专业性不足

  记者微博“名人堂”中,人气最高的记者有38万粉丝,排名第20位的记者的粉丝数也超过6万,但评论和转发这些记者发布的微博的人数却非常之少,多则十几条,少则几条甚至没有。相对于专家、明星微博,有影响力的记者微博并不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微博内容的专业性不高,不符合网民对记者微博的期待,不能引起网友的关注和参与。专业性不足主要有两种表现:

  (一)微博的原创内容超过五成和新闻无关

  专业记者以职业身份实名认证的微博,如果想多赢得关注,那就要多说和新闻相关的事,这是记者微博的固有属性,也是网民在关注记者微博时的固有期待。对这二十位记者自2012年8月10日至8月20日的452条原创微博进行分类,与新闻事件相关的微博有205条,占45.3%,其余的内容基本是晒心情随感,晒生活物品,晒活动旅行,甚至是摘抄的冷笑话,这些内容使记者微博与普通大众的微博没有明显的区分度。记者作为对信息更渴求、更具传播欲的群体,从诞生之日起的职责,便是寻找更有效的方法将信息传递效果最大化,微博作为目前最迅捷的传播工具,记者应利用微博的这一特点变其为新闻工作的得力助手,这也符合网友关注记者微博的直接期待。6月16日,中国之声的记者向菲在神九发射现场发布一条微博,配图是用手机拍下的神九飞天前的雄姿,转发量在短时间内突破了1000条。这说明记者微博重在“记者”二字,它必然引发公众的特定期望,也意味着记者必须在微博上履行相应的义务。

  当然,记者并不是不可以在微博上展示生活、表达心情。在这个高度个性化的平台上,记者也不可避免的有表现自我的潜在欲望。以前人们关注新闻,更多的是关注媒体、关注报道,但现在也可以关注记者。微博让记者走到前台来,在便于和受众交流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和所属媒体的知名度。但表现自我的同时若不注意和职业责任之间的平衡,反而会适得其反。“如果一个加V进行实名身份与媒体认证的记者,每天刷屏的内容都是风花雪月、锦衣玉食,与自己的职业工作几乎无关,是否会损害公众对他、对记者职业、对他所属媒体的印象呢?[1]”

  (二)转发微博只充当网络搬运工

  记者在微博上公开的职业身份,有助于吸引同行,记者之间相互利用微博交流信息、形成互动是常有之事。因此,和普通人相比,记者掌握了更多的新闻资源,有着在信息传播领域活跃的天然条件。当记者遇到他们认为重要的信息时,通过转发,可以将一条微博传播至尽可能宽广的范围。转发,是指博主转发别人的微博,是人们将在微博上所见所闻分享给粉丝的最有效手段,也是信息在微博上得以呈几何倍扩散的直接原因。转发的同时,可以输入转发理由,即对原微博的评论。在这一过程中,既扩大了这些社会新闻的影响范围,强化了社会议题的重要性,同时也传播了自己的立场观点。这二十位记者转发的有关新闻事件的微博,绝大多数是转自媒体同行的微博、知名报刊的微博、或权威网站的链接,消息源较为可靠。但通过分析不难发现,他们在转发微博的同时,给予评论的并不多,或者只是简单的抒发性的评论,如:

  又是贵买//@家有余德://@财经国家欧阳长征:@汤雅婷

  @屈宏斌:中信证券80亿人民币收购里昂证券,显示其走出去的雄心和勇气。收购价格不低,约为里昂2倍多的市净值,高于目前同行市场上的估值,里昂证券2011是亏损的。因此,此举成功与否关键看中信能否1)留住里昂证券的骨干人才保住其二级?市场配售?的网络2)中国企业在香港IPO业务上增加市场份额来消化收购成本

  转发(67)|评论(15)今天00︰11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6)|收藏|评论(2)今天01︰26来自iPhone客户端|举报

  只转发不评论的部分原因,可能是记者对在微博发言秉持谨慎态度。有的记者在个人资料的“一句话介绍”里直接说明:“不代表任何媒体,不代表任何态度,不代表任何观点。”但必须面对的现实是,记者微博就是记者现实中的职业在虚拟世界的延伸。在微博这样一个兼具媒体属性、社区属性、社交属性的平台上,各种声音信息重叠,各种利益诉求交织,需要记者来引导大家挖掘信息,评判事实,而不是只做微博世界中热点新闻的“围观者”。记者拥有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这些宝贵财富,只要将微博用好,完全可以成为意见表达的领袖。“微博需要记者,需要专业的新闻视角”[2]。如果记者只满足于单纯的转发微博而不积极地给予评论,对现实一直保持沉默。不得不说,这种沉默是一种失职。

  二、官方身份与个人言论的冲突

  这个问题自记者微博诞生以来便一直存在,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导致前面提到的记者微博专业性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记者微博热”带来的不仅仅是叫好声,同样不时惹出争议和麻烦。2012年6月19日,南方人物周刊驻京记者曹林华和南昌一家报社记者发出的两条侮辱航天员刘洋的微博引发网友怒斥,91%被调查网友选择应立即取缔羞辱航天员的记者资格,要求将其清理出记者队伍。当记者采访曹林华时问到:“您认为作为一名媒体人发出这样的言论合适吗?”曹林华的回答是:“我发微博的时候是一名公民。”

  之前还有很多类似事件,包括某杂志编辑负责人对九一八事件发表的不妥言论,和中央台某主播披露果冻和酸奶的传闻,引起民众恐慌。这些现象都说明记者在使用微博时,想要准确把握个人行为和职业行为之间的界限并不容易。与传统媒体相比,微博的环境更为轻松随意,能够充分展示出记者的个人风格。但有一点必须指出,受众之所以对记者微博感兴趣,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记者个人的原因,而是关注记者的职业身份,是想从这一职业身份上来获取更多的信息。因此,一旦作了实名和身份认证,即使声明言论与任何单位无关,也是无法全部免责的。

  这二十位记者的微博中也不乏这种不注重协调个人身份和微博行为关系的现象,下面是某记者对他人微博的评论和转发,原微博是关于北京大雨后民政局倡议市民捐款的内容:

  你是说捐精吗?//@新闻小兵曹文艺:据说,现在人打招呼变了,见了面就问:今天你捐了吗?

  转发(16)|评论(9)7月25日12︰30来自新浪微博

  诚然这一决策确实造成了民意反弹,但记者在微博上需要做的,是发出更具理性和建设性的声音,而不是用低俗的话语来宣泄不满。这一微博下有评论写道:

  广州的雨or上海的雨:我本来想说捐这个可以,觉得太三俗了,就没说,你是个名记,要HOLD住。(7月25日12︰41)

  即使记者微博和普通大众微博一样,完全是由个人开设和运营的,但其法定的身份决定了其具有浓厚的公共属性,都要注意承担相应的道德责任、法律责任和政治责任。路透社的《网络报道守则》曾对记者忠告:“网络打破了记者作为自由人和作为专业人士之间的界限,但记者应该明白,在社会化媒体上,职业行为和个人行为是不能截然分开的。记者同样应该意识到,即便是使用隐私设置等方式,在社会化媒体上张贴的内容仍然会被公众获知。”记者需要对自己传播的内容进行选择和规划,协调传播内容同自我身份之间的关系。

  如今也有很多记者开通两个微博账号,工作账号和私人账号区分开来,在私人账号里发表个人化的观点。但作为一名写作者,记者的真实身份是唯一的,受众即使读到记者私人账号的言论和生活琐事,早已将其标上是某媒体工作人员的标签。如果记者在私人微博里发表不当言论,网民依旧会和他的身份联系在一起。

  三、及时跟进社会热点的意识不明显

  关注热点、报道事实、追求真相,这是职业记者的最基本职责,在微博空间中也应该充分体现其职能。然而,当很多事件在微博上、甚至在传统媒体上都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新闻之后,记者微博始终无动于衷,几乎没有关心事态进展、质疑事件原因的痕迹,必然会令关注者们失望。

  针对近期微博的三大热点事件——“方大国打空姐事件”、“杨达才名表门”、“哈尔滨大桥引桥坍塌事故”,我们对这20位报纸记者中排行前七位的记者微博内容进行筛选、整理,统计出他们有关这些热点事件的微博数量(见表1),这里的微博包括转发、原创、评论所有形式。数据显示几位记者对于这三件热点事件所发布的微博数量微乎其微:

  在这三件微博上已然人声鼎沸的事件中,即使是每天都发微博的记者,在微博上也鲜有相关的原创、转发或评论的内容。作为专业的事件的记录者、现象的反思者,记者并没有完全运用好职业功能从现实到网络的“转场”。

  但有一部分记者,充分利用微博资源,将记者社会责任感和影响力充分延伸至微博平台,成为微博上拥有一定话语权的“舆论引导者”。我们撷取新浪微博上影响力较大的四名记者王克勤(粉丝338054)、邓飞(粉丝2395848)、胡锡进(粉丝2553723)、盛大林(粉丝33347)的微博,统计了他们在这三件热点新闻发生六天之内发布的有关本事件的微博数量,结果如表2:

  从微博数量可以看出,四名记者能够聚焦社会热点,契合公众关注点,在较短的时间内,及时发布和公众关注点较一致的微博,除了原创之外,在转发的微博中也加入自己的思考和看法。因此,他们的微博拥有更多的转发和评论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被转发或评论代表着信息被更多人较为认真地阅读[3]。如邓飞转发并评论的一则微博:

  “南方都市报报道哈尔滨断桥事件,提供更多精准事实,断的其实不是大桥,这令我很羞愧,因我在发表评论之前,显然没有掌握这么多事实。而一旦偏离事实,再正义再逻辑严密的评论都是不对的,且影响越大,越失公充。”// @龙志:哈尔滨市阳明滩大桥南面引桥连接线发生垮塌事故,致三死五伤。发生事故的路段,并非属于哈尔滨三环路阳明滩大桥范围,坍塌的是匝道而不是高架,设计施工单位也各自有主。@钱万能http://t.cn/zWmU7OO8

  8月26日11︰01来自iPhone客户端|举报

  转发(82)|收藏|评论(41)

  记者作为职业的信息处理人员,在微博类的自媒体中担负着更大的公共责任,面对碎片化的微博信息,要对其进行准确的过滤整合,理性扩散意见性信息,使记者微博成为满足公众的知情权的重要窗口。

  四、结语

  微博由于自身的显著优势,而且与新闻工作有着巨大的相关性,已成为越来越多职业记者的“标配”。记者微博的出现,是专业媒体与社交媒体业务对接融合发展的有效平台,是顺应新媒体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但由于其发展时间有限,很多问题依然层出不穷。记者如何规范使用微博,如何充分利用微博,如何规范管理记者微博,这些问题都需要厘清和完善。同时,对促进了新闻工作,扩大了报道影响力的记者微博,可以总结推广博主经验,让更多记者提升微博专业化,开辟记者工作的新局面。(来源:《今传媒》杂志作者简介:李剑桥,女,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新闻实务研究。编选:网经社)

  参考文献:

  [1]段羡菊.新华网“记者微博圆桌对话”[R].北京新华网采访部和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有关编辑部联合举行,2012.

  [2]项开来.新华网“记者微博圆桌对话”[R].北京新华网采访部和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有关编辑部联合举行,2012.

  [3]李婷婷.记者微博如何引导舆论——对记者微博传播的六点思考[J].新闻与写作,2011(6).

网经社联合A股上市公司网盛生意宝(002095.SZ)推出消费品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该产品具有按需提款、按天计息、随借随还、专款专用、循环信用贷、全线上流程操作等特点,解决消费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下游经销商/网店因库存及账期造成的流动性差“痛点”。》》合作联系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注册免费体验全部)基于电商行业12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