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00EC>物流科技>浅析:营改增对物流企业影响
浅析:营改增对物流企业影响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08日 09:19:00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8月1日起,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将由部分试点省(市)推广到全国。

  运输以及物流企业关心的是,营改增后,税负是否增加?具体操作中,进项税额抵扣是否方便?带着两个问题,记者进行了调查。

  8月1日起,交通运输业由原来3%的营业税变为11%的增值税

  近日,记者走访石家庄几个运输和物流公司发现,很多公司对营改增的问题并不了解,甚至不知道什么是营改增。相对来讲,冀运集团办公室主任王晓燕对这一问题颇有研究,因为她清楚这涉及到集团将来的经营效益。

  “没想到冀运集团亚通物流公司刚成立就碰到了营改增的税制改革。”据王晓燕介绍,该物流公司5月份成立,是集网络专线运营、仓储、配送、物流信息服务、综合三方物流服务、物流园区经营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物流企业。她查阅相关方案看到,交通运输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1%,“相对于原来3%的营业税,税负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还有待实际运营来检验。”

  据了解,营改增在上海、广东等地试点以来,只有5%左右企业的税负有所增加,主要是物流和交通运输业企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去年1月,作为营改增试点的上海,67%的试点企业税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平均增加税负5万元。为应对税负增加,部分试点的企业采取了涨价措施。

  专家表示,物流行业是竞争性较为充分的行业,利润率比较低,营改增可能对该行业形成一定的冲击,物流企业面临着比较大的经营压力。

  针对我省部分物流企业对营改增关注少的实际,专家建议,交通运输和物流企业应早日着手研究,弄清楚税制改革对企业的影响,并提前应对,以免到时候该抵扣的税费没有抵扣,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试点地区物流企业税负加重,抵扣项目范围小及发票开具难是主因

  一般认为,营改增试点地区的物流企业税负加重,抵扣项目范围小以及发票开具难是主要原因。

  据介绍,增值税实行后应缴的数额,即销项税减去进项税,进项税就是购进货物时产生的税金,销项税即销售货物时缴纳的税金。这就意味着,进项税越多,应缴税费越少。

  王晓燕告诉记者,物流企业产生的费用主要包括燃油费、人工成本、过路过桥费、车辆购置等几项。

  根据相关试点情况,路桥收费不在抵扣范围;而燃油费用经常会遇到没有增值税发票、只有普通发票的加油站,也有的加油站开增值税发票程序复杂、非常困难,这部分费用就无法冲抵增值税。王晓燕说,一般来讲,路桥费、燃油费占到物流企业成本的“大头”,也就是说,物流企业很大部分的成本不能获得抵扣。

  此外,在车辆购买方面,王晓燕说,这属于大件商品,很多企业原来的车辆就够用,并不会经常性购置,当然也不可能为了增加进项而盲目买车。这样,运输工具抵扣部分,由于期限等问题,无法成为抵扣项目。

  深圳市道路运输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仅有约30%的营运成本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可用于进项税额抵扣。对此,专家建议,可考虑对该行业进行成本测算,核定一个可以抵扣进项税的科学的百分比,以避免税负不降反增的情况。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物流企业增加负担仅仅是阵痛。随着全国推广,税负增加情况正呈逐步下降乃至逐月下降态势。此外,各省财政都对税负增加较多企业实行临时扶持政策,也会减轻增负企业压力。(来源:《河北日报》 文/赵建)

网经社联合A股上市公司网盛生意宝(002095.SZ)推出消费品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该产品具有按需提款、按天计息、随借随还、专款专用、循环信用贷、全线上流程操作等特点,解决消费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下游经销商/网店因库存及账期造成的流动性差“痛点”。》》合作联系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注册免费体验全部)基于电商行业12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