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00EC>>【电商预警】“双11”促销背后陷阱多水分多
【电商预警】“双11”促销背后陷阱多水分多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12日 10:24:25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一分钟支付宝交易额过亿元,一小时超去年黄金周上海线下零售企业交易总额,突破百亿元大关比去年提前了8个小时。突破300亿元几无悬念——数字轰动的背后,也暴露出排他竞争、明降暗涨、透支消费等众多问题。

  电商在“双11”期间最大的杀手锏,就是所谓“绝对低价”。天猫造节,各大电商平台也不甘寂寞:平台之间的“排他化”竞争,暴露出对这一轰动数字的“你争我夺”。

  业内人士表示理解但不赞同。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说,虽然排他性经营是企业的权利,但是这种做法未必明智。在开放的互联网行业,依赖压制商家的经营方式也是难以持续的。

  压力之下,不少商家的促销都暗藏消费陷阱。

  一是故意标错价格,吸引点击量后商家再取消订单;

  二是对促销商品先提价再打折,实际上促销力度小甚至更贵。例如网民“天天有钱人”说,他一个月前购买的棉服的衣服价格为88.47元还包邮,而在“双11”的“促销”价格却高达169元。

  三是想要的不促销,促销的是“陈年旧货”。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前些日子去浙江桐乡一带出差,看到很多地方挂着大横幅收购库存货,用于“双11”清仓用。

  “亮丽”的数据也可能暗藏水分。来自北京的徐小姐就说,去年“双11”她买了一件大衣,后来发现代购的价格远远低于促销价,无奈的她选择了退货,像她这样的顾客不在少数。

  对于卖家来说,“双11”固然是冲量的好机会,但“豪赌”也代价不菲。为了备足“双11”的存货,一些卖家从8月份就开始四处借钱,如果最终效果不佳,可能带来新一轮积压。由于透支消费力,商家还可能遭遇“冰火两重天”,承受节后一两个月的“门可罗雀”。

  不计成本的短期刺激,极易造成资源浪费。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策法律委员会专家委员赵占领说,消费者冲动消费,购买自己根本不需要的东西;快递业必须根据“双11”需求加大力度配置软硬件设施,却只能用那么几天;商家加大力度进货,如无法售完又导致积压。 (来源:天津网)

网经社联合A股上市公司网盛生意宝(002095.SZ)推出消费品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该产品具有按需提款、按天计息、随借随还、专款专用、循环信用贷、全线上流程操作等特点,解决消费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下游经销商/网店因库存及账期造成的流动性差“痛点”。》》合作联系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注册免费体验全部)基于电商行业12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关键词】 双11网购陷阱旧货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