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7月7日,工信部公开征求对《工业互联网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目的是为继续加强工业互联网标准化工作顶层设计。征求意见稿指出,到2023年,基本形成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
《建设指南》提出,制定术语定义、通用需求、供应链/产业链、人才等基础共性标准15项以上,“5G+工业互联网”、信息模型、工业大数据、安全防护等关键技术标准40项以上,面向汽车、电子信息、钢铁、轻工(家电)、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应用标准25项以上。
到2025年,制定涵盖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产品、管理及应用需求等标准100项以上,基本建成统一、融合、开放的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形成标准在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同步发展的良好局面。
截至2021年5月底已建在建“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1500个,用于工业互联网的5G基站已经部署超过3.2万个,涵盖钢铁、能源、航空、汽车等重点领域。工业场景下5G组网、5G终端等逐渐向轻量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已开展面向重点行业的场景需求和技术要求等标准立项研究。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融合技术体系,建成了分层授权和分级解析的标识解析基础设施,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五大国家顶级节点已建设完成并稳定运行,南京、贵阳两大灾备节点启动工程建设。二级节点数量不断增加,截至2021年5月底,已在23个省(区、市)上线134个二级节点并覆盖28个行业,形成了产品追溯、供应链管理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典型应用模式。
《建设指南》显示,截至2021年5月底,具有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平台数目近100个,平台连接的工业设备数超过7300万,超过100万家工业企业已上云。双跨平台平均接入设备数超过200万台/套。各类微服务组件、工业机理模型、仿真软件工具、大数据分析平台、低代码开发工具、工业APP等技术产品不断涌现,促进平台在资源管理、建模仿真、数据分析、应用开发等方面的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