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00EC>>【电商预警】网购进口有机食品认准“中国标识”
【电商预警】网购进口有机食品认准“中国标识”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25日 10:00:22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近年来,市民网购进口有机食品越来越火。不过,其中的陷阱也不少。日前,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通报了进口有机产品监管情况,有一些进口产品并未获得任何国家或地区的有机产品认证,但为了提高产品销售价格,也在包装或宣传中标注“ORGANIC”或有机字样,误导消费者。

  进口有机食品需获两国认证

  所谓有机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水产品、调料等。记者在网上搜索“有机食品”一词,一下冒出了众多网页,点进去发现,几乎每家电商平台均建立了“有机食品”频道。根据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的最新预测,未来十年,有机食品有望占到整个中国食品市场的1%-1.5%。

  “现在网购进口有机食品越来越火,消费者一定要认准带有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的进口有机食品。”检验检疫人员强调说。根据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日前通报的进口有机产品监管情况,从今年4月到11月,江苏口岸共查出违规进口食品14批,主要是果泥、婴幼儿方便食品、蜂蜜等。

  据介绍,违规进口产品主要问题是未获得中国有机产品认证,但产品包装上有“ORGANIC”字样和国外有机产品认证标志,涉及婴儿奶粉、饼干、蜂蜜、麦片、果酱、啤酒等产品。业内人士介绍,根据我国目前的相关规定,进口食品即使是获得了出口国家认证机构的认证,也必须再获得中国主管部门认可的有机认证,方可作为有机食品在中国境内销售,否则只能作为普通的进口食品销售。

  上述检验检疫人员指出,网购产品中存在的所谓进口有机产品,鱼龙混杂,有些获得境外有机产品认证的产品,其生产和加工标准与我国标准不同,不能保证其符合我国有机产品国家标准的规定;此外还有一些进口产品并未获得任何国家或地区的有机产品认证,但为了提高产品销售价格,也在包装或宣传中标注“ORGANIC”或有机字样,误导消费者。

  要认准中国标识

  针对网购进口有机食品越来越火的现象,业内专家提醒,进口食品并不意味着100%安全,网购进口食品有风险、需谨慎。来自检验检疫部门的消息显示,近年来,从仅获得境外有机产品认证(而未获得中国有机产品认证)的进口产品中,也检测到我国有机产品国家标准中禁止使用的农药。

  不少消费者担心网购到假的进口有机食品,收到有机食品后,该如何鉴别?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所有进口食品都必须具有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进口食品卫生证书》才能够进行合法销售,上面注明了该进口食品的详细信息,并盖有出入境口岸检验检疫部门的公章。消费者可先查看要选购的进口食品是否具有该证书,并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查询后再决定是否购买。

  根据我国相关法规,进口食品包装上必须印有或贴有符合国家标准的中文标识,上面在标明产品基本信息的同时,还标明了该食品的国内销售商或代理商名称、联系电话、详细地址等。消费者可以通过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查询其登记备案信息,并注意所购进口食品与其销售代理产品的品牌、品名、批次等信息是否一致。如果发现网上销售的进口食品没有中文标识,则不要购买,因为其并不是经过检验检疫的正规进口产品。

  此外,消费者也可以向销售单位索取认证证书、销售证等证明材料,查看所购买的有机产品是否在证书列明的认证范围内。同时,获得中国有机产品认证的产品,已经实现“一品一码”,每个产品的最小包装上均附有唯一的17位专用代码,消费者可以上网输入代码一辨真伪。(来源:中新网)

网经社联合A股上市公司网盛生意宝(002095.SZ)推出消费品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该产品具有按需提款、按天计息、随借随还、专款专用、循环信用贷、全线上流程操作等特点,解决消费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下游经销商/网店因库存及账期造成的流动性差“痛点”。》》合作联系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注册免费体验全部)基于电商行业12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