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编者按:近几年,随着各大机构资金的纷纷涉足,互联网金融进入大爆炸时代,然而与此同时,监管的失位也使得互联网金融频繁创新的高风险开始显现,持续曝露的P2P平台资金链断链、跑路事件给投资者敲响警钟,而借款人信用风险、欺诈风险和道德风险也成为互联网金融公司必须要面对的难题。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持续负面事件发酵下,政府部门痛下决心展开为期一年的专项整治,希望就此弥补前期权责归属不清晰、跨部门协同不力的监管短板,切实遏制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进一步蔓延。
预期在新的监管背景下,互联网金融领域有望迎来结构性的深调,逐步回归金融的本质,行业就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互联网金融迎史上最强监管
e租宝、泛亚、中晋系……曾经因高收益而异常火爆的P2P平台,随着资金链条的断裂,轰然倒塌,参与其中的投资者多以血本无归收场。频繁发生的“跑路”事件让互联网金融行业整体进入信用寒冬,监管上的不足也随之浮现。
4月14日,国务院表态将牵头14部委开展为期一年针对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专项整治。在经历了长达十年的“裸奔”,互联网金融终于迎来了史上最大规模的专项整治。权威人士在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整治,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来说是一个行业洗牌的过程,也是给互联网金融行业正名的过程。
野蛮生长带来巨大风险
互联网金融,顾名思义讲的是互联网技术和金融功能的结合。其在国内最早出现于2005年,由当时的网络借贷开始萌芽,此后相继出现第三方支付机构等,而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也由此开始从技术领域深入到金融业务领域。不过真正的“互联网金融元年”是2013年,余额宝的横空出世加速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第一家众筹融资平台上线、第一家专业网络保险公司获批……众多的“第一”互联金融业态的出现,让互联网金融名词快速被投资者熟知。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目前备受关注的P2P网络借贷平台也获得了快速发展。Wind数据统计显示,在2011年时,P2P市场规模尚不足百亿,到了2014年,则市场规模已经突破2000亿元,而2015年时,规模甚至突破8000亿元。
然而,就在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中,相关金融风险也随之而来,这不仅体现在一级市场,且二级市场也受到波及,如在股权众筹上进行虚假标的、P2P平台设立资金池、跨界的互联网资管产私下打包拆分向公众销售、场外配资公司违规配资等,特别是场外配资公司违规配资一事,还一度被认为是导致去年下半年股市大跌的幕后黑手,当然,这一新闻点如今已被P2P平台曝露的诸多负面问题所掩盖。据第三方网贷资讯平台网贷之家统计,自2011年P2P网贷平台上线以来,截至今年3月,国内累计成立的P2P理财平台达3984家,其中就有1523家公司倒闭或者跑路,问题平台占比高达38%。2015年年底以来,P2P理财平台所曝露的几起P2P全国非法集资案件,不仅让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遭遇到信用危机,甚至直接推动了本次国家相关部门痛下决心进行为期一年联合执法。
监管缺位值得重视
对于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野蛮生长问题,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国内首部《互联网+普惠金融》著作作者曹磊在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造成互联网金融产业野蛮生长的原因不仅有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原因(高利率、高收益、融资易),更主要的是监管缺位,“互联网金融公司在早些年发展的时候,市场并没有明确的制度规范,直到2015年,“一行三会”才开始对互联网金融进行监管,但前期审批规范不明确、准入门槛低的问题仍一直存在”。
“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野蛮生长不是始于今日,而是从2013年起步时就存在了,当前的P2P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算是互联网金融产业野蛮生长的‘替罪羊’。”拍拍贷CEO张俊在接受《红周刊》采访时表示,频繁的“跑路”事件使得互联网金融行业在今天看上去风险很高,但实际上投资者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那些出问题的平台,基本都不是真正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他们的金融业务模式和互联网也没什么关系,“早在有互联网金融概念之前,这些公司和平台就已经存在,多为线下小贷公司、财行,甚至是高利贷公司、骗子公司等。他们之所以以互联网金融的形象示人,是因为当前互联网金融行业没有什么门槛,给了各式各样的公司进入的机会。”
同样是对P2P平台频繁曝露风险进行分析,优存网CEO王超更关注的是征信部分,认为在当前国内征信系统仍不完善的背景下,P2P平台有时无法识别企业信用的好坏,而相关投资者对所投资的企业好坏了解也相对更少。为解决投资者的疑虑,国内部分P2P平台宣称或者暗示自己有兜底的功能,即所谓的隐性担保,但其实大部分平台都没有担保资质。而一旦融资企业发生兑付危机时,P2P平台就要替他们堵窟窿,通过期限错配方式解决,但这又很容易触及非法集资的红线,与此同时,一旦P2P平台兑付不了投资者收益时,资金断链导致的跑路或者崩盘现象也就随之发生了。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多位业内人士的看法与曹磊的观点很相似,认为除平台自身风控制度不健全外,监管的缺位也是导致当前互联网金融行业野蛮发展并不断曝露风险的一大主因。当然,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互联网金融是新兴业态、模式,监管、制度肯定是滞后于创新的,任何一个产业都会经历一个野蛮从生长到成熟发展的过程。而且在产业发展初期,互联网金融并非金融机构,也并没有被纳入监管对象,也自然就给予产业更多的自我创新空间,也由此带来正负两面性,从发展的角度看,利肯定是大于弊,不能用短期的混乱来完全否定其未来的发展。
史上最大规模整治来袭
面对日益曝露的互联网金融业乱象,4月14日,国务院组织了14个部委召开电视会议,将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一年的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此举被业内人士称为国内互联网金融史上最大规模的专项整治。而从4月21日最新消息来看,在整治期间,全国各省市都将暂停登记注册在名称、经营范围中含有“金融”相关字样的企业。
曹磊分析说,在本次专项整治中,P2P网贷、第三方支付、资产管理,以及以“泛亚模式”为代表的“庞氏骗局”是监管的四大类重中之重。但因P2P公司及众筹公司准入门槛低,无需牌照即可注册,而第三方支付机构、保险机构、基金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的准入门槛较高,都需持有牌照才可注册成立。因此本次互金专项整治中,受影响最大的公司莫过于P2P公司,其跑路、出问题的数量最多,用户受影响最广泛。
在他看来,此次整治有望给P2P行业在前期设置一定的准入门槛儿,引入相应行业主管部门“前置审批”机制,把握风险控制;确保市场的发展中,互联网金融公司的资金托管、运行安全要透明;掌握互联网金融公司大股东、创始人的背景、实力,管理层团队是否具有相应金融专业水平;确保互联网金融公司没有“资金池”、不能变相吸收存款、不可存在“庞氏骗局”。“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个人认为应成立统一严格的自律组织以及独立的第三方认证,要让第三方平台来监管资金,并且严禁平台在撮合交易中为自身融资。同时,建立科学量化的风险评价机制,引入“负面清单”制度来实现监管。”曹磊表示。
一位不愿具名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资深人士表示,受此次整治行动影响,三类企业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一类是虚假、甚至诈骗的伪互联网金融公司;二是资产有问题的互联网金融,由于行业的整治,投资人会变得敏感和谨慎,没有优质资产的支撑,这类公司的风险会集中爆发;三是新进入的互联网金融公司,由于政策收紧,进入门槛变和市场开拓成本都变高。
“面对整治,互联网金融公司不要‘应付’,而要‘自省’。从监管层来讲,整治的目的不是为了打压,而是为了规范。”该人士表示,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而言,首先是心态更端正了,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资产和风控上,回归金融的本质;其次是进行产业链布局,现在很可能是优质公司进行产业布局的好时期,“当然,经过规范,行业公司在一段时期内数量会减少,总体利率水平会降低,但P2P公司在产品设置、盈利点高低、风险把握、资金流向、对象选择等问题上会更加的理性、合规。”
拍拍贷CEO张俊也表示,真正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受此次整治的影响并不大,因为真实公司要想做到监管要求并没有那么困难,“对于真正行业的从业者来说,整治违规的P2P平台,可以净化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风气,把披着羊皮的狼清理出去,维护金融和社会稳定”。
在线供应链金融公司迎来升机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风潮的兴起吸引了不少上市公司涉足其中。《红周刊》记者统计发现,P2P、第三方支付和在线供应链金融等领域上市公司布局最为集中。对于此次整治上市公司的影响,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当前A股的互联网金融概念股多数都处于起步炒作概念的阶段,且非公司主营业务,影响相对有限。反而,随着行业的整合和发展,在线供应链金融公司和消费金融领域的上市公司将迎来发展的好时机。
上市公司频频涉水互联网金融
自2013年余额宝出现后,其迅速壮大的吸金效应吸引了不同类别的资金开始涉足互联网金融,这其中就包括了多家A股上市公司。为达到轰动效应或凸显互联网金融业务,不乏有上市公司将名称更名为大家熟悉的名词,如多伦股份改名匹凸匹,熊猫烟花改名为熊猫金控等。以Wind数据分类来看,其划分的概念股共有51只,覆盖了第三方支付、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网络借贷、P2P借贷、担保、租赁、征信、理财产品销售等多个细分领域。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研究,目前最受关注的企业主要是P2P公司、第三方支付机构、在线供应链金融公司这三类。
就投资标的性质而言,当前A股市场上仍缺少纯正的互联网金融标的,相关上市公司基本上以双主营或多主营的模式,或通过参股和控股互联网金融平台进入互联网金融市场。
例如,奥马电器通过现金收购中融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融金”)51%股权,成为拥有电冰箱产品生产销售及互联网金融并行的双主业公司。公告显示,中融金是国内领先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企业,主要从事银行互联网金融平台技术开发服务及联合运营、自营互联网借贷平台、移动互联网金融营销业务等。同时,奥马电器还拟通过非公开发行募资26.08亿元投向互联网金融云平台项目、供应链金融项目和智能POS项目。
无独有偶,停牌5个多月的海立美达在今年1月27日宣布,拟以发行股份方式购买联动优势91.56%股权,同时联动优势向中国移动定向回购中国移动持有的联动优势剩余8.44%权益。公告显示,联动优势于2003年由博升优势、中国移动和银联商务共同出资设立,在移动信息服务、移动运营商计费结算服务、第三方支付和供应链金融业务方面具有领先优势。海立美达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后,海立美达将形成“工业制造+互联网金融信息技术服务”的双主业结构。
此外,腾邦国际、新希望、中来股份、金一文化、萃华珠宝、东方金钰投等上市公司,也通过参股和控股互联网金融平台进入互联网金融市场。
目前仍停留在概念阶段
对于当前上市公司热衷布局互联网金融的做法,业内人士认为,部分上市公司通过进军P2P网贷平台有助于上市公司完善自身供应链金融体系,但也不排除部分上市公司有“讲故事”、“炒概念”之嫌。前两年互联网金融大热,尤其是网贷行业风头正旺,只要沾边P2P,股价就反应明显。如匹凸匹在其转型互联网金融的消息传出后,一个月内股价飙涨超过1.3倍,然而直到现在,该公司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仍无实质性进展。
除此之外,就业绩表现和盈利点而言,《红周刊》记者发现,目前互联网金融在相关上市公司业务中较少见到实际利润,多处于布局和概念阶段。“大量的上市公司用互联网的概念赚传统产业的钱。”某业内人士表示。在他看来,当一个行业没有完成布局,数据和客户还没有吸引过来,这个行业也是很难赚钱的。此外,他认为,当前要想判断出上市公司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作为与否还比较困难,原因就在于大家都处在起步阶段,在互联网金融领域都是新人,但每家上市公司都有自己的投资逻辑,这就需要看上市公司未来能否将投资项目真正落地,同时还得考虑互联网金融业务和现有业务匹配情况。
在曹磊看来,在以往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中,手续费、利差、沉淀利息是其原有的盈利点,而今后,辅助电商平台交易从而得到的佣金收益,将会成为未来互联金融企业盈利来源的大头。
在线供应链金融公司受关注
互联网金融的整治大幕已经拉开,这对参与其中的上市公司又将带来怎样的影响?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整治对A股相关上市公司的影响相对有限,首先市场现在对互联网金融的炒作还只是炒概念,其次多数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并不在互联网金融上面,即便监管收紧,对相关上市公司的利润也不会有太大影响。“此次整治能让涉足其中的上市公司冷静一下,思考一下自己发展互联网金融的立足点、优势、规划,更好地为未来做打算。”上述投资人士表示。
曹磊表示,短期来看,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对市场情绪会形成一定影响,特别是对P2P公司、第三方支付机构来说,是一场洗牌,将倒逼P2P公司、第三方支付机构转型,遏制其野蛮发展,“不过,对于在线供应链金融公司而言,如生意宝、上海钢联、欧浦钢网等反而因此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在政策扶持下或将迎来井喷式爆发。”
以生意宝为例,4月19日该公司高管在投资者互联网平台上表示,生意宝的在线供应链金融业务一直是联合合作银行,为在其平台上进行在线交易的客户提供基于真实贸易背景下的融资服务。资料显示,当前生意宝下属子公司“网盛融资担保”的注册资本为一个亿,最大可获得合作银行10亿元授信额度,放款给在线交易供应链的企业后,按照平均一个月的周转周期,一年最大可推动约100亿以上的在线融资交易额。曹磊表示,近期该公司拟增资到10亿注册资本后,网盛融资最大可获得银行100亿元授信,那么一年最大可推动生意宝约1000亿在线融资担保交易。若时机成熟,还可依托资本市场进一步增资,推动更大梦想实现,生意宝将成为国内最大第三方B2B在线供应链金融交易平台。此外,曹磊还看好消费金融领域的机会,尤其是依托于银行发展消费金融业务的公司,如康耐特等。
“大量中小企业是享受不到相应的金融服务的,互联网金融是一个高效、低成本的手段,互联网金融要服务于相应的场景。”某资深投资人士表示,互联网金融是他们看好的未来几大方向之一,但对于不同的上市公司关注点不一定,首先看好拥有优质互联网金融资产的上市公司,如交易流水、供应链、支付等;其次是拥有金融渠道的上市公司,因为未来将线下的场景互联网化或者金融化需要金融牌照。最后一类是金融科技的公司,因为互联网金融核心在金融科技,用科技服务于金融,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都可能会应用到金融场景里面来。对于投资机会,川财证券认为,随着监管政策的落地,市场将更关注这些公司互联网金融的落地情况和业绩表现,看好主业能与金融产生协同效应、布局合理、定位明确的互联网金融投资标的,如金一文化、银之杰、汉鼎股份等。
当然,在目前阶段,投资者还是需要时刻警惕“黑天鹅”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如近期出现的快鹿集团兑付危机事件就已经涉及到上市公司了。在兑付危机事件中,上市公司神开股份的控股股东快鹿集团因涉及到电影《叶问3》票房造假事件,遭遇到投资者挤兑,并引发了整个快鹿系多米诺骨牌效应显现,多家控股、参股或合作的金融平台都不同程度地遭遇到投资者的挤兑。也就是在这次兑付危机中,神开股份股价大受挫折,仅3月8日~3月11日就累计跌幅高达18%,随着事件的进一步发酵,风险也在进一步扩大,最终神开股份不得不以重大事项重组为由发布了停牌公告。(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文/林伟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