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作为中国汽车后市场的汽配B2B平台,美国的Autozone成为不少车后企业的参考案例,甚至有不少企业亲临美国参观/学习Autozone的模式,但笔者想说的是国内的行情、环境等无法达到美国的汽车文化氛围,换种角度而言,Autozone的模式并不适合中国。
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79亿辆,其中汽车1.72亿辆;机动车驾驶人3.27亿人,私家车总量超过1.24亿辆,每百户家庭拥有31辆,中国私家车保有量已跃居世界第二。
如此庞大的汽车保有量,致使国内汽车后市场井喷式发展,从起初的轻资产O2O模式到如今的重资产线下店模式,从起初的懵懂期到今日的成熟期,中国汽车后市场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车后赛跑,在整条赛道上,每家车后企业的起点、跑道、终点将各所不同,时至今日,汽配B2B再次被推上风口,在短短1年的时间内,不知有多少我们还未听闻的汽配B2B企业,以及站在风口上的企业,那么这些车后汽配B2B企业是否可在这条赛道跑到终点,成为行业的独角兽呢?笔者今日和各位聊聊我的观点与看法。
汽配领域的定位
一口吃不了胖子,汽配领域也依然如此,如果找不到很好的切入口,而定位全盘,必然会过早出现在死亡名单,原因如下:
1、汽配B2B小而精的定位,作为汽配领域切入点
2、汽配隶属重资金项目,如果定位过大,势必会导致资金链条出现问题
3、只有小而精,方可做到大数据精准,通过精准的数据,方可精准了解到客户需求
那么汽配领域基本可分为:轿车、卡车等,当然也可以再进行领域细分,如果MPV、SUV等。
说完汽配领域的定位,当然也要有精准的配件定位,笔者所谓的配件定位,可成为易损件、非易损(时间紧、缺乏专业,望谅解)笔者之前接触不少汽配领域的从业人员,包含:传统店、互联网,而笔者也曾亲身参与汽配项目的运营,有不少企业因配件定位不够清晰,导致资金链断裂、库存过大,而宣布项目失败。既然选择做B2B,基本的数据还是需要具备哒!
供应链管理服务
配件来源:目前配件来源基本来源:主机厂、副厂、经销商,那么配件的来源无疑就是价格和质量的衡量,虽说主机厂配件某种程度可以保证质量,但价格相对偏高,副厂配件,现基本可以满足平台与车主的需求,质量也相对较高,而经销商的配件,基于主机厂+副厂,价格相对较高,比较适合小规模的企业,而主机厂+副厂更加符合规模较大的车后平台,那么车后汽配的质量,在笔者分析,基本可以算成熟的技术,而不同的角色,选择的平台不同,不同的车后企业因配件销量不等,所拿到的价格也会有很大的偏差。
配件数据:作为车后企业,配件的数据,可直接影响项目的进度与成败,那么,汽配企业的数据无疑来源三方:主机厂、品牌商、汽修店,但笔者认为这些数据都有一个共性,主机厂的那个车型配件供应紧缺、品牌商那个车型配件卖的最好、汽修店那种车型的服务最多,基于以上三点,汽配企业可精准的判断用户的需求,以及提供那些车型+配件的储备!
仓储物流:仓储物流在笔者来看,将为成为汽配的痛点,以上所说是基于平台而言,那么仓储物流将会直接影响到用户体验,例如:覆盖城市、仓库数量、配件储存、物流车辆、配送时间、配送轨迹、送达时间等,那么这方面的资金需求,岂止是一点资金所能解决的呢?这也是为何很多快修连锁店为何迟迟未动汽配领域的原因,对于快修连锁而言,有这样的资金不知可开多少家直营店啦,按照如今的市场环境,仓储物流目前仅限单一城市或少数城市进行,那么日后的发展必然将实现覆盖面更广,好比京东的自营与第三方,以及顺丰的物流车队。
汽配的盈利模式
就目前的汽配环境而言,汽配B2B相对营收点还是蛮可观的,实现了自身造血功能,但问题是汽配B2B属重资金项目,所谓的营收是否能够保证项目的顺利进展与扩张,这可能成为汽配企业较为头疼的事情,一味的追求VC,将公司估值做大,但博湃养车曾6亿的估值,也将在一夜之间,宣布死亡,笔者想说的事,一定要顺势而为,符合车后+汽配的环境,一旦有那家企业处于风口上的猪,等着被大风吹走,那一定不会上天,而是死亡。
金融体系适合出现在任何行业,那么对于汽配领域可否创新呢?作为汽配B2B平台,是否可针对B端开放金融体系,根据汽修店的营收、规模等多维度进行评估可透支的额度,以及通过汽配B2B领域实现汽配的扶持计划,但笔者分析来看,这将成为日后汽配B2B的发展必然趋势,那么B2B日后是否会开通B2C呢,这将有待市场环境的发展与验证。
汽配B2B虽资产较重,但它的定位+数据+仓储+物流以及技术层面,将会直接决定项目的成败,更要命的是汽配B2B平台是将传统行业+互联网人士的结合,如果将两极分化人员进行聚集、抱拳,成为汽配企业的致命伤痕。那么汽配B2B从现状来看,如此之大的市场空间与份额,谁才会成为行业的独角兽,只能交给时间来验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名气越大的汽配B2B平台必然不会成为行业的独角兽。(来源:车后社 文/马希斌 编选:网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