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事件概述:2016年12月28日上午,在广州举办的微信公开课上,腾讯高级副总裁、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首次公开回应了有关微信小程序的十个疑问,并宣布小程序计划于1月9日正式上线。张小龙总结小程序产品形态包括无需下载和卸载,因此没有所谓小程序商城;鼓励扫码进入;不可以推送信息;不可以分享朋友圈但可以分享给朋友和群;不能做游戏。
事件点评:
二维码入口:在最初的众多关于应用号(微信小程序)的产品猜想中,集中认为微信会既做为载体,又做为入口,形成功能性的一体化。但是从本次公开课的内容中,我们认为一方面为了强调小程序的“去中心化”,另一方面为了突出小程序的工具性,最终选择线下二维码作为入口。同时在二维码的具体应用上,也将充分结合线下场景,实现小程序的四大主要特征:无须安装、触手可得、用完即走、无须卸载。
极致工具化:从微信的平衡性塑造上,就可以看出其产品设计始终是围绕“工具化”展开,而此次小程序的设计理念应该说是将“工具化”发挥到了极致。当然支撑极致工具化的核心主要包括两方面:“去中心化”和“去黏性化”。去中心化的目的是为了打破传统应用分发的平台和渠道垄断,去黏性化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流量变现的最佳能效比。
单向功能化:“不可以推送信息”、“不能做游戏”,极大的将用户主动性和商户被动性推向了极致,虽然这种单项功能化,会极大的压缩商户和相关商业主体的推广空间和营销手段,但是从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他们获取客户最根本的需求和产品痛点。
投资建议:我们结合此次微信-小程序的产品细节,认为未来的互联网模式的方向会发生一些细节上的变化,维持我们之前对互联网模式从“行业颠覆”向“消除痛点”的转变的观点,同时我们认为在具体的新兴产业产品创新上,“排他性竞争”的考量将逐渐被弱化,相对应的“替代性竞争”会成为企业成长的主要考量,比如近来BAT主动拥抱线下商家就是发端。
风险提示:1、微信小程序相关产品推广不达预期;2、工具性和盈利性之间的平衡尚存在不确定性。(来源:中泰证券;文/王晛 赵坤;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