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摘要:日前,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在接受《品途商业评论》采访时认为,亚马逊中国的自营模式太过“厚重”,虽然具有标准化、产品质量可控、交易流程体系化等优点,但高仓储费用、高库存压力、高人力成本等缺点也相当明显。同时,亚马逊在华CEO频繁更换,整个团队积极性、创新机制、战略方向存在明显不足。
以下为该报道原文全文:《四月商业评论:成长进与退》
4月经历了谷雨节气,农作物茁壮成长,企业自然也是如此。
01
中国有句古话“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互联网时代,这种认识正在被颠覆。4月18日,亚马逊宣布,将退出中国电商市场,从7月18日起将关闭Amazon.cn。此前,亚马逊已通知中国卖家不再运营中国国内市场业务并停止向商户提供服务;有意继续从事海外销售业务的卖家可入驻海外购。亚马逊官方回应称,亚马逊始终对中国市场有着长期承诺。在现有的良好业务基础之上,将继续投入并大力推动包括亚马逊海外购、亚马逊全球开店、Kindle和亚马逊云计算等各项业务在中国的稳健发展。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分析称,亚马逊中国的自营模式太过“厚重”,虽然具有标准化、产品质量可控、交易流程体系化等优点,但高仓储费用、高库存压力、高人力成本等缺点也相当明显。同时,亚马逊在华CEO频繁更换,整个团队积极性、创新机制、战略方向存在明显不足。
根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历年发布的国内《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亚马逊中国的市场份额为0.6%,同时期,天猫的份额是55%、京东为25%,亚马逊已经处在被忽略的边缘。
在国际市场风光无限的亚马逊为何在中国市场失去了主角光环?
很多分析文章都认为,本土化是亚马逊在中国市场最大问题,本土化对于国际化公司来说的那么跨界,在政策、制度上的地域性倾斜,也容易造成其他地域的连锁反应,这一点上,本土企业占有优势。
不得不说,中国是电商渗透率较高的地区之一,不过亚马逊在中国市场的打法策略、用人制度上出现了明显的水土不服。并未将中国作为一个特别的市场来看待,在运营策略上,倾向于采用通行经验进行供应链管理与企业治理。
例如,亚马逊中国区首任总裁王汉华,虽然在中国市场本土化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但是作为中国区总裁的他,仅有销售权限,涉及中国市场的物流、运营等方面权限,被美国总部把控。这使得亚马逊对于中国市场的变化难以及时感知,产生市场误判。
据悉,对于供应商的考核上,亚马逊中国几乎照搬了美国总部的考核要求——“差评率低于1%”和“24小时回复率”。这种方式没有考虑到中国国情,也加大了供应商对亚马逊中国的不满。
品途商业品论(ID:pintu360)看来,基础电商业务退出中国市场,对于亚马逊来说虽是无奈之举,但也应该是最合理的解决方式和止损行为。聚焦核心业务,既保证了利润也避免了与中国本土企业竞争中太多兵力 的投入。当年谷歌撤出中国市场也是避免了与本土搜索巨头百度的竞争。
不得不说,亚马逊虽然进入中国市场并不算晚,但是,并没有真正把握中国市场的节奏,以及寻找到最合适的本土化和个性化管理与运营方式,或者从意识上做出适应性变革,这一点在很多国际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也能看出来。
不论是跨国公司还是本土企业,面对市场如何调整内外部经营策略是成败的关键。
4月25日,天猫总裁蒋凡走马上任后首次现身,在2019天猫TOP TALK私享会上为天猫未来三年定下了四个小目标:
1.天猫平台交易规模翻一番;
2.帮助全球品牌发布发布超过1亿款新品,且孵化出100个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新品牌;
3.保持天猫买家数量持续快速增长;
4.品牌官方旗舰店升级为品牌的消费者运营主阵地。
据阿里巴巴财报披露,在2018财年,天猫平台的全年交易规模超过2万亿元。蒋凡的目标意味着,未来三年内,天猫平台的年交易额将超过4万亿元,蒋凡任务艰巨。
对于天猫来讲,一手牵着品牌商,一手拉着用户,新品战略将持续走强。据了解,目前全球有六成以上的知名品牌把新品放在天猫首发,新品只是链接的一种方式,不管是天猫还是闲鱼与品牌商的紧密合作,在品途商业评论看来都是阿里在寻求一种最有效的方式来和品牌商产生连接和抢占市场。
此前不久,浙江天猫网络有限公司发生多项工商变更,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董事张勇卸任该公司法定代表人以及董事长兼总经理职务,改由蒋凡接任。
3月6日,阿里巴巴集团启动升级消费者运营策略和提升企业服务能力的计划,分别专注于消费者市场和企业服务市场。淘宝总裁蒋凡兼任天猫总裁,原天猫总裁靖捷则担任张勇的助理。蒋凡带领手机淘宝实现淘宝无线化。2017年,蒋凡带领淘宝产品团队,完成淘宝与手机淘宝的整合。2017年12月27日,蒋凡出任淘宝总裁。显然蒋凡是阿里管理层走向年轻化的开始,这是否会带来阿里主营业务的快速发展呢,还要看下一步的动作。
02
真的不希望百货业止于情怀。
4月21晚,位于西长安街、经营了29年的长安商场正式闭店,晚上7点多,穿着绿色背心的工作人员整齐地站在出口边上,与陆续出来的顾客告别,门前大屏幕定格在“29年,暂别于心”而则顾客纷纷在商场门口留念,言语中充满了对这家老店的不舍。
据工作人员介绍,闭店前的这段时间,商场里人满为患,一来是扫货,二来是因为对于这家29年老百货商店从上个世纪延续下来的情怀。
当然,长安商场还会再见,据了解,改造后的长安商场将转向“社区商业”为主,打造“15分钟社区便利生活圈”,成为目标顾客钟爱的第三生活空间。
也是在本月,北京赛特购物中心宣布将在6月闭店,重新改造升级。目前整个商场都在打折出清,吸引了众多的顾客前来“抢购”。
赛特购物中心是北京老牌的百货商店,在其经营的27年中,一度成为“高端消费”的代名词,然而在新零售的刺激下依然显得步履蹒跚。有分析认为,产品定位和创新能力不足,使得赛特在吸引年轻消费者上并不成功,及时在打折促销的时候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依然不足。相对于官方商场改造的说法,有知情人士透露赛特并不是升级改造,而是正式闭店。
赛特购物中心与长安商场分别位于长安街的东西,同样隶属于王府井集团,根据王府井集团公开的2018年财报显示,集团2018年营业收入为267亿元,同比增长2.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0亿元,同比增长66.95%。其中,百货/购物中心业态全年实现营收213.12亿元,增速下滑0.09%。当然这并非个案,去年北京北辰购物中心的闭店也曾引来社会的广泛关注。
显然,百货业态依旧在寻找有效的突破口。有数据显示,百货业态可选消费Q1触底,百货行业营收增速降幅缩窄。2018年,百货行业增速仅为0.64%。
百货业的走势疲软也非中国特色,也是在本月,有着百年历史的英国德本汉姆百货公司(Debenhams)已宣布计划关闭的50家门店中的22家,据悉这是新东家入主这家百货连锁公司后重振计划的一部分。
玛莎百货、梅西百货等世界知名的百货店品牌都在收缩自己的边界,面对电商以及购物中心复合业态的冲击,相对单调的百货业如何破局也成为行业性世纪话题。
这样看,长安商场的降维打击的商业模式是否可行,充满期待。
03
实体店生意难做,但实体店依然充满诱惑。
4月17日,京东集团签署了投资江苏五星电器有限公司的正式协议。有报道显示,在交割条件满足的情况下,京东将从五星电器现有股东佳源创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购买五星电器46%的股权,对价为12.7亿元,将以现金和承继债务的方式支付。
有分析认为,京东和五星电器将发挥各自优势,推动线上线下无缝融合。京东将开放供应链、物流仓储、金融和技术等方面的领先能力,并和五星电器在无界零售体验店、下沉市场、供应链等多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五星电器品牌旗舰店随即开始全面入驻京东家电开放平台,将五星电器实体店所销售的大量线下专供产品,通过京东平台销售到全国各地,让五星电器正式从一个区域性渠道升级为全国性渠道。
早在,2017年12月,五星电器曾与京东达成战略合作,在全国多地陆续开设数十家无界零售体验店,夜也将京东的供应链整合能力在实体店做了延伸。
显然,根植互联网的京东近年来对于现在渠道以及零售终端充满了兴趣,4月15日,在2019年度京东家电行业峰会上,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京东零售集团3C电子及消费品零售事业群总裁闫小兵发布了京东家电2019年的渠道、产品、服务和运营四大战略方向。其中京东将于今年在重庆开设第一家占地近5万平方米的超级体验店。计划而将开设三类线下体验店:在一二线城市建造超级体验店,店铺规模5万平米起步,以体验为主题;在三四线城市搞一城一店;在农村市场开设家电专卖店。
有分析认为,这个计划,五星电器可能会全面参与,这并不难理解,毕竟五星电器现有的门店以及渠道将加速京东的线下渗透速度,毕竟,其他电商平台都在做这样的动作,至少从选址布局上看,需要争分夺秒。
线上巨头的线下布局,让老牌实体零售商通过创新保持竞争力,4月10日,家乐福中国宣布与国美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家乐福全国200多家门店将全面引入国美,推出“店中店”。大润发将家电3C业务交由苏宁“代销”据了解,家乐福也由此成为首家与国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店中店”经营模式的外资零售巨头。
有消息称,家乐福与国美推出“店中店”模式只是合作开端,双方针对资本等层面的合作“都在谈”,下一步或将在资本层面展开合作。也在前不久,国美与河南省商务厅合作 年内在豫开100家新零售店。
显然,面对京东、天猫在实体店的下压,以及苏宁战略布局的大面积铺开,国美还是要踩下油门,绝不会轻易掉队。
04
大家电市场争夺在变得激烈。
国美、苏宁相继推出了自有家电品牌,在智能家居未来潜在的大市场种,布局IOT生态做着准备。当然,赛手远不止于此,4月23日,小米推出了电视、空调等3款家店产品,小米董事长兼CEO雷军在个人公众号上详细解释了小米做大家电业务的原因。他表示,其一是小米的使命使然,小米进入了越来越多的生活消费品行业,用小米模式把生活消费品做到“感动人心,价格厚道”;其二大家电是小米AIoT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小米AIoT平台支持设备近2000款,智能设备连接数超1.51亿台,小爱同学累计激活设备超过1亿台,累计唤醒次数超100亿,月活跃用户数达到3880万。小米正在完善消费级IoT平台。“未来,小米将会把大家电作为未来十年持续发展蓝图的核心拼图之一。”雷军说。
早些时候,小米提出了未来十年的战略:手机+AIoT双引擎。依托在手机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相信在手机领域,小米依旧会保持高频动作,4月14日晚间,美图手机通过官方微信和微博发布告别信,向广大用户道出“再见”也正是宣告手机业务将有小米负责。至此小米手机品牌生态也在形成。
近来,小米旗下Redmi品牌手机活跃度高涨,在接过小米极致性价比的大旗后也圈了很多粉丝。现在看,双品牌战略确实给小米带来了不小的受益和关注度,4月24日,OPPO海外子品牌Realme的品牌创始人李炳忠发布微博,正式宣布Realme即将进入国内市场。表示,希望Realme可以做一个专为年轻人服务的手机品牌,并且提出了“敢越级”的品牌态度,希望Realme手机能在产品设计,品质和服务商为消费者带来“越级体验”。可见,Realme将主要针对年轻人市场,未来将和荣耀、Redmi等品牌展开横向竞争。
至此,华为、小米、vivo、oppo等出货量大的手机品牌都完成了在中国市场的双品牌布局。有理论指出,双品牌既可保证在单品牌策略下公司产品均在主品牌下受益,收到优势共享的效果;同时,又能达到在多品牌策略下避免因个品失败而给整个品牌带来损失的效果。
05
因为那个赌约,提起小米,都会想起格力。
4月28日晚间,格力电器公布的2018年年报显示,格力电器实现营业总收入2000.2亿元,同比增长33.33%;实现净利润262.02亿元,同比增长16.97%。在上月,小米集团已经公布了2018年财报。财报数据显示,小米2018年总营收为1749亿元人民币,经调整利润86亿元人民币。在与董明珠的对赌中,雷军以营收251亿的差距落败,至此,长达五年的"十亿赌约"也终于尘埃落定。
2013年12月12日,在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颁奖盛典上,雷军与董明珠打赌:"如果小米在5年内营业额击败格力,董总输我一块钱。"董明珠则霸气回应:"要赌就不赌一块钱,我跟你赌10个亿,让全国人民作证。"
十亿是否兑现并不重要,对于这个结果,实际上小米也并没有输,毕竟这家成立不到十年的企业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和关注度已实属不易,制造业不易。
谁也没想到这个赌约被各界津津乐道了5年,这个赌约也正向刺激了两家的发展。这个5年,小米动作不断,格力也动作频频,在多元化的路上不断探索的同时,来自资本市场的关注也是不少。
格力电器股权转让背后多财团涌动 近日,公司公告称,大股东格力集团拟通过公开征集受让方的方式协议转让其持有的格力电器总股本15%的股票,可能涉及公司控股权变动。包括厚朴投资在内的多个财团都表现出了对于格力的兴趣。一方面是因为格力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格力是珠海国企混改的“试验田”,充满了变数。
小米和格力互为对手,是跨界竞争的结果,格力老牌对手美的也在寻求新的机会。
4月25日晚间,美的集团和小天鹅A均公告,自5月8日起停牌并不再进行交易。据美的集团公告,经证监会核准,公司将发行股份换股吸收合并小天鹅,公司股票5月8日开始停牌,此后美的集团股票将进入收购请求权派发、行权申报、行权清算交收阶段,直至收购请求权申报期结束并履行相关信息披露义务后复牌。此外,小天鹅A公告称,股票将于5月8日停牌,直至实施换股后转换为美的集团上市及挂牌交易。
06
4月23日凌晨,瑞幸咖啡宣布重磅消息,在美国提交IPO招股书,计划登陆纳斯达克,股票代码“LK”,计划募资最多1亿美元。一石激起千层浪,针对瑞幸咖啡上市成败、账面数据的讨论风起云涌,至今仍未停歇。
根据招股书显示,瑞幸咖啡在2018年总净营收为8.407亿元人民币。总运营支出为24.387亿元,净亏损16.192亿元人民币。股书还显示,成立至今,瑞幸咖啡共计净亏损22.268亿元人民币,瑞幸烧钱模式是否跑得通成了争论的焦点。
瑞幸赌的是未来,招股书披露,瑞幸咖啡向美国SEC正式提交了招股文件F-1表格,融资额度未确定,承销商包括瑞信、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和海通证券等机构。可见,资本巨头对于瑞幸看重的,其考虑自然不止于资本。
瑞幸在打法上对标星巴克,其惊人的发展速度也是的星巴克不得不重视这家新晋的中国对手。不久前,星巴克首席执行官凯文·约翰逊在CNBC节目《Squawk on the Street》中表示“一些对手正通过大幅折扣进行竞争,我们认为这是不可持续的。”虽然并无所指,很多人更愿意将其解读为针对瑞幸咖啡,在提交上市的文件中,瑞幸咖啡表示,预计将继续大力投资折扣和交易,瑞幸咖啡试图通过在中国的门店数量超过星巴克。
星巴克20年前在中国开设了第一家门店,预计2019年新增600家门店,这是其到2022年财政年度开设6000家中国门店的目标的一部分。与此同时,瑞幸在成立以来的18个月内开设了2370家店铺,并计划今年开设2500家。
当然,门店数量并不是取胜的关键,依然是产品品质和服务能力,但不得不说,咖啡市场正在复苏,可口可乐在前不久发布的一季度财报中透露,年底将上市咖啡业务。
4月22日,拼多多宣布计划推出1000个“多多农园”项目,首站落户云南保山,后者将借助拼多多销售当地的咖啡。云南咖啡豆也在星巴克原料采购的矩阵之中。看来,咖啡市场的竞争已从品牌覆盖到了供应链,中国咖啡市场竞争也将全面爆发。
不得不说拼多多够迅速,够出其不意,短短几年生生在电商江湖挤出了市场空间,4月24日,拼多多发布了2018财年年报,这也是拼多多上市后的首份年报。根据披露,拼多多全年营收131.2亿元,拼多多平台年度活跃买家数达4.185亿,GMV达4716亿元,亏损102.2亿元。显然,拼多多这个话题最多的电商企业已经会活跃在人们的眼前。
如果说,4月是各方战略布局下探的发力点的话,那么已经入夏的5月将是企业冲刺半年计划的关键期,更值得期待。(来源:品途商业评论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