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2008年,面对不利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在实体经济受到影响的情况下,中国软件出口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随着软件产业的技术创新和结构升级,软件出口的产品结构、市场流向以及区域布局也有所调整,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
(一)软件出口规模继续扩大
2008年中国软件出口额进一步增长,全年新签出口合同19091个,同比(下同)增长53.4%,协议金额33.8亿美元,增长80.2%。从2008年各月软件出口协议金额变化来看,整体呈现上升态势,其中2月份最低,为1.3亿美元,11月份最高,达到4.5亿美元;而且,除9月份以外,其余各月软件出口协议金额均高于2007年同期水平,其中4月份同比增长最快,达到279.4%。
2008年中国软件出口协议金额月度变化
从2008年各月中国软件产品出口情况来看,协议金额基本上呈现稳中有升态势,3月份最低,接近0.5亿美元,12月份最高,达1.3亿美元;而软件产品出口占中国软件出口的比重有所下降,1月份最高,达53.7%,到8月份降到最低的17.9%,到12月份又恢复到30.8%。
2008年中国软件产品出口协议金额月度变化
(二)软件出口产品结构有所调整
1.信息技术外包成为软件出口的主要方式
中国软件出口主要包括软件产品出口和信息技术外包(ITO)两大类。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需求缩减,中国共签订软件产品出口合同5394个,增长6%;协议金额为8.9亿美元,回落3.8%。与此同时,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类服务外包业务迅速拓展,全年共签订外包合同15564个,比上年翻了一番,协议金额达到38.1亿美元,增长159.1%。其中,信息技术外包(ITO)合同13697个,增长86.1%。协议金额达到24.9亿美元。增长162.5%,几乎是软件产品出口协议金额的3倍;业务流程外包(BPO)的发展也十分迅速,虽然合同数只有1867个,但增长幅度超过300%,协议金额达到13.3亿美元,增代152.6%。可见,信息技术外包是中国服务外包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软件出口的重要形式。
2008年中国软件出口结构(按协议金额)
2.软件产品出口呈现高级化趋势
虽然2008年中国软件产品出口协议金额有所下降,但是出口结构进一步调整,层次不断提高,呈现高级化发展趋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如用友ERP、中望CAD、瑞星杀毒和华为、中兴的嵌入式软件等都进入海外市场。中国软件产品出口已形成从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到应用软件的一条完整的产业链。2008年,中国新签系统软件出口合同412个,减少28.1%,但协议金额增长45.1%,达到1.1亿美元;支撑软件出口合同164个,协议金额0.5亿美元,分别增长164.5%和53.8%。系统软件出口占软件产品出口的比重由上年的8.1%上升到12%,支撑软件出口的占比也由3.6%上升到5.7%,软件产品出口结构进一步升级。但是,软件产品出口产业链的高端主要被微软、Sun等国际大公司所把持,中国目前承接的软件项目仍然以应用软件为主。2008年中国新签应用软件出口合同4867个,增长9.3%,协议金额7.5亿美元,减少8.6%,占软件产品出口的比重由上年的88.3%下降到82.3%,但是仍居于软件产品出口的主导地位。
2008年,中国原创网络游戏软件发展较好,在实体产业出口普遍紧缩的经济形势下,共有15家网络游戏企业自主研发的33款网络游戏作品进入海外市场,覆盖范围包括北美、欧洲、日本、韩国、东南亚以及港澳台等在内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年销售收入7074万美元,增长28.6%。其中,北京完美时空公司成功将《完美世界国际版》、《热舞派对》、《赤壁》、《诛仙》和《武林外传》等5款游戏输出到日本、韩国、巴西、俄罗斯、东南亚和欧洲国家,全年收益近3000万美元。
3.信息技术外包向中高端发展
信息技术外包主要包括系统操作服务、系统应用服务和基础技术服务。随着中国软件产业的稳步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信息技术外包也不断由低端向中高端发展。2008年,中国共签订系统应用服务合同7994个,增长147.8%,协议金额达到12.7亿美元,增长250.7%,占信息技术外包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38.5%提高到51.9%,取代基础技术服务成为信息技术外包的主力;全年签订基础技术服务合同4913个,增长29.2%,协议金额9.7亿美元,增长97.5%,占信息技术外包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51.9%下降到39.5%。这表明中国软件离岸外包的技术水平正逐步上升,承接外包的层次也在逐步提高。同时,中国承接系统操作服务的合同732个,增长143.2%,协议金额2.1亿美元,增长132.8%,但是占信息技术服务的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9.6%下降到8.6%,表明中国软件离岸外包的高端领域仍需要进一步发展。
(三)软件出口市场进一步拓展
近年来,全球软件离岸外包规模不断扩大,发达国家持续进行软件和信息服务的地区转移,将大量的编程和售后服务工作外报给其他生产成本较低的国家。而中国软件产业快速发展,竞争优势不断增强,对软件发包国的吸引力也不断增强。
1.出口市场多元化趋势明显
中国软件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亚洲,一日本市场为主,欧美市场的占有率较低,但随着中国软件出口实力的不断增强,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十分明显。日本一直是中国承接软件离岸外包的传统市场,但2008年中国向日本出口软件的协议金额占中国软件出口总额的比重由上年51%降至37%。2008年,中国对欧美国家软件出口增长迅速,其中与法国新签软件出口协议金额占中国软件出口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0.045%增至3%,承接美国的软件外包协议金额占中国软件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18.8%。中国软件在港台地区的市场也逐步拓展,承接港台地区软件外包占到了中国软件出口的13.5%左右。
2.日本市场稳步发展
日本是世界软件产业大国,其国内市场规模仅次于与美国,局世界第二位。近年来,中国已成为日本软件及服务离岸外包的主要发包目的地,日本外包业务的月60%都外包给了中国。例如富士通集团2008年的整体外包业务中,中国占了81%。在对日软件出口方面,中国具有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首先,在地域上,中国与日本相邻,在文化上,中日交往历史久远,在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人际交流等方面也比较接近,相互派遣、交接订单的费用也比较低;其次,在语言上,中国软件外包行业从业者的日语水平相对较高,更容易沟通和上手;再次,中国具有较强的成本竞争力,而且日本在中国电子产品制造业投资合作较多,能吸引与之配套的嵌入式软件向中国转移。
由于日本企业自身管理上的特点,软件项目整体发包到中国的相对较少。富士通、NEC、野村中岩、东芝情报、三井情报等发包商往往是将其系统设计、架构分析之后分解出来的子模块外包给日本中型软件企业,这些企业再把其中一些项目转包给中国。因此,中国承接日本外包项目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加工贸易的性质比较明显。然而,随着中日软件外包合作的不断深入,中国软件企业除了承接以编程为中心的低层次开发委托,也开始与日本软件企业一起面对用户,从需求开始介入项目、参与设计承接详细设计和开发及测试工作,并承担后继服务。
2008年,中国与日本在软件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拓展,全年新签对日软件出口合同11336个,协议金额12.5亿美元,分别增长了27%和52.9%,虽然占中国软件出口总额的比重有所下降,但是仍超过三分之一,是中国软件离岸外包的重要支撑。2008年9月,中日软件和信息服务合作论坛暨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海外分会在东京举行;11月,中日软件及服务外包合作论坛在西安举行:12月,中国首个海外软件园区大连(日本)软件园在东京建立,为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日软件外包等业务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大连(日本)软件园还以大连软件园咨询、大连华信、海辉、东软4家企业驻日分公司为基础成立4个分园,以更好地整合资源,扩大影响,形成品牌。2009年4月,第七届中国国际软件合作洽谈会的重要活动2009中日软件外包产业大会在成部举行,经过广泛的磋商和对接,日本有望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软件外包,并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3.欧美市场增长迅速
全球软件外包市场主要是欧美和日本,其中美国约占65%,欧洲约占15%,日本约占10%。接包国主要是印度和爱尔兰,美国市场基本被印度垄断,印度软件外包已占到全球的65%左右,成为软件外包的第一大国,而欧洲市场则基本被爱尔兰垄断。中国主要以承接日本软件外包为主,在欧美市场的份额较少。但是,欧美市场占据了全球外包市场的八成左右,中国软件产业和软件外包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进入欧美市场。而且欧美的软件外包项目常常含有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或是整体外包,大型订单、长期订单比较多,利润也相对较高。从2008年中国承接各国家和地区软件外包的平均规模。可以看出,法国的项目平均规模最大,高达108.6万美元/个,其次是美国,为31.9万美元/个,中国承接日本软件外包的平均规模最小,仅为11万美元/个,低于中国软件出口整体的平均规模。
欧美软件外包对接包方的技术实力、企业规模、管理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中国企业在从事对日软件外包中培养出来的严格的质量和流程管理体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全面的保密加密措施以及详尽的文档资料设计等基本功,在发展对欧美的外包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中国与法国新签软件出口合同94个,协议金额1亿美元,分别增长13570和1402.4%,实现了突破式发展;中国承接美国的软件外包合同达到1999个,协议金额6.4亿美元,分别增长104.8%和74.47。
4.港台市场有序推进
中国香港地区是继日本与美国之后,中国软件出口的第三大市场,虽然市场容量和发展速度不能和日美欧相比,但是也不容忽视。香港高昂的服务成本和激烈的行业竞争迫使香港服务提供方和需要方均有寻求低成本服务资源的强烈需要,而内地与香港在地理、文化、语言等方面联系最为紧密且服务价格低廉,因此成为香港离岸服务发包的首选地。同时,"香港接包转包内地"成为近年来香港离岸服务外包的一个显著趋势。香港资讯发达,与国际市场衔接紧密,法制环境和市场机制也相对健全,且拥有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商业信誉,因此,香港企业接包再转包给内地企业成为现阶段两地合作的重要形式。2008年11月两地合作举办了第二届中国(香港)国际服务贸易洽谈会,进一步促进了两地软件企业的交流。2008年,中国与香港新签软件出口合同1411个,协议金额达到3.6亿美元,分别增长120.5%和36.8%。
基于同香港类似的语言、文化及地理因素,中国承接台湾软件外包也具有先天优势。台湾软件产业在技术水准、产品创意、市场行销和国际合作经验、人才素质、资金来源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应用软件业并不发达,市场需求巨大。2008年,中国与台湾签订软件出口合同430个,同比增长了45.3%,协议金额0.9亿美元,同比增长90%,占中国软件出口总额的比重也增长到接近3%。
中国香港和台湾的企业国际化程度较高,管理也相对规范,中国企业承接港台地区软件外包有利于提高企业自身素质,也能为进入欧美市场积累经验。
(四)各地区软件出口蓬勃发展
1.东部地区是软件出口的中心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开放程度较高,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各类专业人才也相对充足,软件产业发展较为迅速。在中国逐渐融入全球软件外包的大潮中,东部沿海地区首当其冲成为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的主要地区。2008年中国软件出口前15位的省市中,东部地区占了10个,中西部地区只有5个;软件出口过亿美元的省市共有7个,中西部地区仅陕西省软件出口为1.1亿美元,居末位。东部省市中,江苏省软件出口发展最快,2008年新签软件出口合同3113个,协议金额9.3亿美元,分别增长367.4拆和473.4%,占中国软件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27.4%。其次是上海和北京,2008年新签软件出口合同分别为1703个和5804个,协议金额分别为6.1亿美元和5.8亿美元,增长42.8%和30.6%。
从中国主要经济区域来看,东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的核心区域,2008年软件出口协议金额17.7亿美元,占中国软件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环渤海地区软件出口协议金额10.7亿美元,占三成左右;珠江三角洲软件出口协议金额2.5亿美元,占7.4%:而中西部广大地区软件出口仅占总额的8%左右。
2.中西部地区软件出口潜力巨大
随着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成本优势的逐步丧失以及中西部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软件外包开始向中国内地转移,中西部地区的软件出口蕴藏着巨大的潜力。虽然目前中西部地区的软件出口额远远低于东部沿海,但是就项目的平均规模而言,中西部地区颇具实力。2008年,中国各省市软件出口项目平均规模最大的是广东省,其次是上海和江苏。中西部地区软件出口平均规模最大的是湖北省,为25.6万美元/个,居第五位;湖南、陕西、四川分别居第六至第八位,黑龙江居第十一位,排在北京、天津之前。而且,相对于制造业而言,中西部地区发展软件产业,开展服务外包具有很大的优势。首先,软件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是人才,中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西安、武汉、成都等城市拥有众多高校,是全国重要的智力密集区;其次,软件业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和核心的新型产业,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发展软件外包等服务业可以有效回避中西部地区的地理劣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再次,中西部地区的人力成本具有比较优势,软件业平均工资大约为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的六至七成。因此,中西部的一些中心城市已经在软件产业发展及出口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综合竞争优势,同时软件服务外包也给内陆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008年中国各省市软件出口平均规模
(五)各类基地成为重要载体
在中国软件产业及服务外包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和各级政府都大力支持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并把软件和服务外包作为重点发展的目标产业和新增长点,一些城市已出现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聚集的态势,初步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软件和服务外包基地。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各基地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服务功能,使基地成为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的重要载体。
2008年中国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出口情况(按协议金额)
2008年,中国11个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共签订软件出口合同14173个,增长30.9%,协议金额25.8亿美元,增长56.2%,占全国软件出口合同数及协议金额的比重分别达到74.2%和76.4%。从各基地城市来看,上海市软件出口协议金额最大,为6.1亿美元,占各基地软件出口协议金额总量的23.5%,其次是北京市和南京市,分别占22.5%和17.8%。协议金额增长最快的是南京市,增幅达到62.6%,其次是济南市和杭州市,分别增长145.2%和83.3%。各基地中,项目平均规模最大的是南京市,平均每个项目的金额达到131.7万美元,其次是广州市和上海市,平均规模分别为63.3万美元/个和35.6万美元/个。
截至2009年2月,中国各类软件外包及产业基地城市21个(去除重复的基地),根据其各自发展的特点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梯队。第一梯队是北京和上海。这两个基地城市分别为环渤海地区和长江三角洲的经济贸易中心,战略地位重要且综合条件较好,在终端市场、信息化环境、教育基础、国际化程度等多方面具有优势,但各项成本偏高。第二梯队是大连、深圳、广州和珠海。这些基地城市软件产业及服务外包经验丰富且国际地缘优势明显。地域、语言、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的相近,使得大连对日韩,深圳、广州对中国香港,以及珠海对中国台湾的软件及服务外包方面有着不可复制的优势。第三梯队是杭州、南京、天津、苏州和无锡。这些基地城市达到了质量和成本的最佳平衡,劳动力质量和服务水平较中西部地区高,而成本又比北京和上海低。同时,南京、杭州、苏州、无锡毗邻上海,天津地处首都经济圈,具备一定的区域性地缘优势,能够得到第一梯队业务辐射、产业扩散和转移的机会。第四梯队是西安、成都、武汉、济南、长沙、南昌、合肥、大庆、重庆和哈尔滨。这些基地城市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而且还拥有比较丰富的人力资源和教育资源,但在经济发达程度以及信息化和国际化建设等方面存在劣势。
(六)软件出口企业快速发展
目前,中国软件出口与信息服务外包企业总数达到3000多家,涌现出一批有实力、有特色、有品牌的骨干企业。企业规模逐渐扩大,资产总额和营业额快速增长。随着产业环境的逐步完善以及中国软件产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中国软件企业国际市场拓展能力日益增强,通过CMM.CMMI等资质认证的企业不断增加,承接离岸外包大型项目的实力逐步增强。
1.出口规摸扩大
2008年,中国前100家软件出口企业共签订合同6459个,协议金额20.7亿美元,增长79.4%,占中国软件出口总额的61.2%。其中,沈阳东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协议金额达到1.3亿美元,成为中国2008年软件出口最多的企业,南京中兴软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汇丰软件开发(广东)有限公司紧随其后。软件出口过亿美元的企业2家,比上年增加1家,超过5000万美元的企业也由上年的2家增加到8家。中国软件出口前10家企业累计签订合同615个,协议金额7.2亿美元,占中国软件出口总额的21.3%。
2.内资企业实力增强
外商投资企业一直是中国软件出口的主导力量,但是随着内资企业的实力不断增强,其软件出口也在不断增长。2008年,外资企业软件出口协议金额25.3亿美元,增长58.7%,占中国软件出口的75%,但比上年下降了10个百分点。而内资企业软件出口增长突出,出口协议金额达到8.5亿美元,是上年的3倍。其中,国有企业增长最快,协议金额为1.1亿美元,是上年的5倍,占中国软件出口的比重也增长到3.3%,民营企业和其他企业也增长了2倍多,占比分别提高到5.9%和15.8%。
3.创新能力提升
近年来,中国软件出口企业更加注重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不断加大研发力度,提高研发水平,并将技术水平不断向国际前沿推进。排除收购和兼并的因素,2000-2009年用友自主品牌软件产品增长了9倍纳税总额增长了6倍,金山公司所有的游戏产品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也是中国游戏业界第一家产品输出到海外的公司,金山的产品目前在越南保持着第一位的市场占有率;博彦科技集团投资]000万元成儿"博彦成都研究院",专汪于电子商务、移动商务和ERP等项目的研发,成为中国服务外包企业筹资建工的首家研究院。
4.资源整合趋势明显
目前,中国软件产业仍以中小企业为主,企业规模与微软、甲骨文等跨国公司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近年来,中国软件企业不断加强并购活动,企业规模不断升级,在一定程度上壮大了企业实力。例如,2008年用友软件积极开展对外并购,共花费4.5亿元,本来还将加强行业性补充收购、跨领域收购和针对竞争对手的并购整合;金蝶软件和浪潮国际等企业也积极进行并购和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同时,外资软件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拓展已进入大规模圈地深耕阶段,国内软件企业要抵御国际软件巨头的吞并,发起并购是策略之一。而且,中国软件出口企业还积极建立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方式实现产业资源的整合,这不仅有利于企业和产业的发展,还有利于参与国际竞争,共同开拓国际市场。(编选 网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