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7月23日消息,网经社研究员曹磊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城市服务中心是武钢脱离钢铁领域的多元化的一个小尝试,但其“中央企业第一家为个人、家庭、企业量身定制的"一站式"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平台”定位,噱头的意义大于实质。
在曹磊看来,99%的电子商务企业都在亏钱,武钢作为一个电商门外汉进来更别指望能马上赚钱。“电商最大的成本是用户获取成本,获取一个注册用户平均需要100元,获取100万用户就要1个亿,再加上其他管理成本、财务成本、仓储物流等成本,武钢如果要面向全国做电商,就要准备好烧钱。”
随着“召之即来”城市服务中心正式上线,武钢在“养猪、种菜”之后又杀入了电子商务领域。但武钢的这一系列“非钢”业务并不为市场看好,其城市服务中心项目更被戏称为是“修锁补鞋”。而与钢铁大佬不断拓展“非钢”版图的背景正是全国钢铁业利润几乎为零并遭遇新世纪最困难时期的现状,并且,这种钢铁行业“高产能、高库存、高成本、低价格、低效益”的态势短期内也难以改变。
对“非钢”二字噤若寒蝉的态度,始于孙劲口中的一次“部门内部会议”。
7月17日下午5时22分,武钢集团对外宣传办公室主任孙劲给中国商报记者发来短信:会议刚结束。当记者回电孙劲询问“武钢关于"非钢"的规划和进展之时”,孙情绪极为抵触并称:“我们从来没有提过"非钢",我们从事的都是相关产业,而且对于相关产业这块原则上不再对外作任何回应。”稍后,孙劲告诉记者,就在刚刚结束的会议上,“上头”做出了这个规定。
稍加注意不难发现,孙劲关于“我们从来没有提过"非钢"”的言论着实不符实际。
7月初,武钢与中国燃气集团在香港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宣告,双方将在钢铁和非钢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在非钢领域,武钢将与中国燃气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辟燃气市场。
与主业钢铁关联度更是差之千里的项目也同样存在。6月26日武钢“召之即来”城市服务中心上线,该电子服务平台号称提供包括快餐、自来水在内的77项产品,整合包括家政、孕婴在内的75个项目,用户可以通过网站或者电话获得服务。据相关报道称,武钢集团已投入90余万元用于该“网商”平台的开发、建设。
“目前国内99%的电商都是亏本的,作为门外汉武钢再一头扎进来,是“曲线救国”转移注意力?还是飞蛾扑火?答案不说就很明了。”一位不愿公开真实姓名的业内人士直言不讳。
或许可以判断,这是孙劲“敏感”的一点。但仅此而已吗?
钢铁行业多方受困
“我可以确切地告诉你,我们没有亏损。”孙劲如此信心满满地对中国商报记者说。不过在当前,钢铁行业不亏损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奢谈。
7月9日,鞍钢股份发布半年报预报,尽管上半年公司辗转腾挪,加大降本增效工作力度,但上半年仍然亏损近20亿元。对于中期业绩亏损的原因,鞍钢股份解释是因为2012年上半年尽管公司加大降本增效工作力度,大力降低工序成本,控制费用支出,但是由于钢材销售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12%以上,使公司效益比上年同期大幅下滑。
据悉,在21家已经发布2012年中报业绩预告的钢铁板块上市公司中,显示预减、首亏、略减的上市公司占到了15家。其中,首钢股份预计上半年将亏损2.5亿元至3.5亿元之巨,武钢股份净利润预计下降50%以上。
中钢协常务副秘书长李新创向记者介绍,今年1至5月份,全国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428亿元,但其销售利润率只有2.91%,仍然处在盈利的低谷,与之相对应的全国工业平均利润率同期为6%,钢铁行业利润率在所有工业行业的排名中倒数第二。
而在2005年中国钢铁行业的销售利润率为6.25%,2008年为4%,在2009年下降到2.9%,2010年全行业全年的利润只有879亿元,平均销售利润率为2.91%。
曾节胜,我的钢铁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研究员。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他直言:和以往相比,整个钢铁行业已经陷入最困难的时期。“这种局面至少在两三年内还难以改善。”
至于为何陷入僵局,曾分析,其一,供给的增长明显超出需求的增长。“2008年,钢铁步入缓慢增长的时期,4万亿元的投资把需求拉动后,整个钢铁行业的投资产能增长很快。目前受全球经济的影响,加之国内宏观调控,需求增长跟不上,而钢铁产能的增长还保持着惯性的作用。”
其二,原料企业在钢铁行业仍旧处于比较强势的地位。“需求没上去,原料价格又这么高。”
曾节胜的判断并非空穴来风。仔细查看相关数据,中国商报记者发现,钢材价格的“拐点”出现在2010年第四季度。据悉,该季度国内钢材价格的降幅超过10%。由于此期间房地产、铁路、造船等传统用钢大户深受宏观经济影响,钢材市场需求萎靡不振,多家钢企库存严重,几乎所有钢厂的库存都处于中高位。
再加上以煤炭为主的燃料成本高企等因素,去年下半年开始,钢企原本光鲜的财报开始变得“惨不忍睹”。2010年,鞍钢股份实现的净利润为17.04亿元,但到去年年底已变为亏损21.51亿元,直到如今的中报预亏损近20亿元。
形势仍不容乐观。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琳向中国商报记者分析称,“现在还看不到需求的增长,并且供给压力比较大,下半年还是不太好。”
逼出来的“非钢”路线
2010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起草的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战略提出,未来钢铁企业要加强对钢铁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谋求多元化发展,力争行业利润率在2015年达到或接近工业领域平均水平。
在多元化发展方面,武钢一直是话题大王。在今年“两会”期间,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总经理邓崎琳称,眼下1吨螺纹钢的价格大概是4700元,平均每公斤4.7元,而最便宜的猪肉每公斤已接近26元,1公斤钢材价格抵不上4两猪肉,并宣称,“今年武钢准备建万头规模养猪场,而且年内就出栏。”
据悉,2012年武钢计划对非钢产业投资390亿元,投资方向除了涉及高新技术、钢材深加工等项目之外,还包括筹建“万头养猪场”,以及买地种菜养鸡建立“绿色养殖基地”,并成立“城市现代服务公司”。
6月28日,武钢“召之即来”城市服务中心正式上线。近日,记者登录其中心官网发现,页面左上角显示着“测试版”字样。该中心号称提供包括快餐、自来水在内的77项产品,被媒体戏称为“修锁补鞋”。
据记者了解,武钢“召之即来”服务中心具体由武钢后勤集团公司负责运营。该公司负责人表示,早前为武钢10万职工做后勤服务,后来实施市场运营,现下辖房产经营开发管理、快餐食品饮料、综合服务、绿化、幼教中心、旅游等6家专业化公司,并代管4家武钢集团子公司,经营产业和项目20多个,年销售收入6亿元,很多服务项目不需要新建,服务范围比较广泛。
或许就是这一点被孙劲坚定地认为:“我们从事的都是以前的、并且相关的行业,不是突发奇想。”
此前,孙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并不讳言武钢发展非钢产业的方式,“用市场化的方式,来养活大批的非钢产业企业员工。我们旗下的交通运输公司已做出了成绩。”据孙劲介绍,2010年,交运公司通过线路和运营范围审批后,1700多辆货客运车开始市场化运营,自负盈亏。“以前每年要给他们补贴1700多万元,但在"承包"后的第二年,公司就开始盈利,2011年盈利200多万元。”
据了解,武钢职工约有7万至8万人,真正从事与钢铁业有关的从业人员只有1万至2万人,在钢铁业一片欣欣向荣的背景下,用补贴维系沉重的人员“包袱”,尚能艰难前行。但是,在主业独木难支的不利局面下,非主业员工的收入就成了难题。
对此,张琳告诉记者:“武钢作为国企,承担着很大的社会责任,企业没有新的利润增长点,很可能很多人就要下岗,这也是一个不得已的办法。”正如孙劲一再强调的,“这并非意味着我们要放弃主业。针对这些非主业,集团最大的期望是能至少保持自给自足,公司的主业不会弱化。”
在这方面武钢显得雄心壮志:在“十二五”期末,非钢产业收入要超过1100亿元,占集团主营收入30%左右。
除了武钢深耕“非钢产业”外,济南钢铁在6月30日召开了第四次非钢产业“会战”调度会。济钢此前制定的“大力发展非钢产业、打造企业效益半壁江山”决策是,通过大力发展房地产、现代物流等九大板块,力争使非钢产业在“十
二五”末销售收入达到400亿元以上,实现利润30亿元。
另据媒体报道,河北钢铁集团唐钢公司也计划未来将37000名员工中的17000人转移至非钢产业上。
对此,中投顾问冶金行业研究员安海轩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钢铁企业寻求突破,逐渐涉足房地产、餐饮、运输等产业,开始多元化经营,可以预见,多元化、国际化将是钢铁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只是,包括安海轩在内的众多人士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顾虑,钢企将大量精力投入非钢业务会造成专业人员、技术的流失,同时对企业资金周转构成较大威胁,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的做法,会对企业长久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对多元化的担忧尤其是在选择性上,发展“非钢”固然不能一棒子打死,资本都有逐利倾向,只是坐拥巨大资源的钢铁企业,往往都面临着主业的经营困难和副业的巨大利润诱惑,但有时副业也会赔本赚吆喝。
跨界的“远与近”
“城市服务中心并非电子商务。”这是孙劲一再强调的话。他的态度和目前坊间对该中心的看衰不无关系。
记者在该网站首页可见“网上商城”四字,点进去发现里面的商品多是电饭煲、电压力煲等日用品。每款商品的价格一栏又分别标明“市场价格”和“商城价格”,价格相差悬殊的可达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而在页面的“配送”和“支付”的介绍上,都和国内电商的描述几乎无异。
网经社研究员曹磊认为,城市服务中心是武钢脱离钢铁领域的多元化的一个小尝试,但其“中央企业第一家为个人、家庭、企业量身定制的"一站式"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平台”定位,噱头的意义大于实质。
在曹磊看来,99%的电子商务企业都在亏钱,武钢作为一个电商门外汉进来更别指望能马上赚钱。“电商最大的成本是用户获取成本,获取一个注册用户平均需要100元,获取100万用户就要1个亿,再加上其他管理成本、财务成本、仓储物流等成本,武钢如果要面向全国做电商,就要准备好烧钱。”
相比较而言,张琳的观点较为温和,她告诉中国商报记者:“武钢其实并不指望后勤服务能带来多大利润,更多的是让这部分人员赚出自己的工资,不然这是非常拖累主业的一项内容。”
当然,反对钢企投入过多精力搞非钢产业的也大有人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研究所研究员曹建国认为,钢企的突破还是围绕着钢铁的使用、钢铁的物流、甚至是钢铁的金融,领域拓展为宜。“也可以向上游拓展,比如涉及到焦炭、焦煤、铁矿石,形成更长的产业链,向能源领域转型可能也是一个方向,特别是新能源领域。”
“这是一个事关央企改革方向的事情,必须引起决策者的警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对此分析指出,作为钢铁企业,只有专注于主业,并通过改革获得抗周期风险的能力,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办法。
河北钢铁集团唐钢公司非钢事业部部长张建忠介绍,非钢产业并不意味着完全与钢铁脱离关系,更不能狭隘地理解成养猪、修鞋、开锁。实际上,包括物流建设、钢铁深加工,都属于企业所说的非钢产业范畴,只是在具体多元化路径的选择上,各个企业有所偏重。
张向记者解释道:“钢铁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一个是相关多元化选择、一个是非相关多元化选择,从整个企业经营资源来看,如果大跨度地进入非相关多元经营领域的话,一般的企业不具备这种企业资源,从唐钢来说,我们正视自己的现实状况,从相关产业入手,适度关注、涉足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
毋庸置疑,“非钢”并非是这个时代的新名字。从1995年到2004年,曾节胜曾就职于马钢集团,从事情报与战略研究。他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以前的马钢也有五花八门的副业,但多是因为需求而产生的,而现在是钢企主动出击。”他称,进攻的方向偏左还是偏右自然都会遇到微词。
2011年,武钢非
钢产业的营收入达600亿元,利润达20.8亿元,虽然非钢业务的营收只占集团总收入的28%,但为武钢建厂53年来首次超过钢铁主业的利润,占到整个集团利润的60%左右。
至于未来武钢在多元化方面还有什么大动作出台,孙劲谨慎地表示:不得对外发布。
链接国内钢市跌势难改预期调整尚待时日
目前,国内钢市主导品种跌势均在加深,这反映出市场信心还在进一步弱化,商家普遍看淡后市。据国内知名钢铁资讯机构“我的钢铁”提供的最新市场报告,宝钢、沙钢、河北钢铁等多数钢厂都在集中下调最新出厂价,而且下调幅度较大。钢市预期要有根本的调整,尚待时日。
据监测,国内钢市继续盘整下行,螺纹钢、热轧板卷等多个品种跌势加深。近日,宏观经济最新的基础数据陆续出台,经济下行态势明显,现货钢市的信心也受到影响,商家普遍看淡后市。再加上国内不少地区进入高温多雨的季节,对施工用材有一定影响,钢市需求更是弱上加弱。宝钢、沙钢、河北钢铁等国内主导钢厂在最新的出厂定价上,都集中开出跌盘,且下调幅度较大,这也是造成钢价“跌势难止”的重要因素。
在板材市场上,中厚板的跌势在加深,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主导市场的价格普跌,福州、昆明等地的吨价周跌幅在百元以上。广州市场内的一些信息员反映,市场成交比较清淡,就算是低价出货,也并不理想。在板材龙头企业中,宝钢率先出台8月份价格,中板维持不变,但冷热板卷吨价分别下调260元和200元,反映出目前机械、造船、汽车等板材下游行业的需求没有根本改观,钢厂面临订单减少的压力。国内热轧现货市场也是普遍下行,北京、邯郸、昆明等地吨价周跌幅在百元以上。近期热轧资源新的到货增多,但出货状况依旧不乐观,一些商家的库存正在上升。
在建筑钢市场上,跌势也有所加重。上海、广州、天津、北京等主导市场吨价周跌幅普遍在70至90元之间。市场人士反映,终端用钢消费的改善,短期内难以实现。目前处在高温多雨的消费淡季,市场需求进一步受到压制,社会库存也在明显增加,估计建筑钢的弱势状态将维持一段时间。
相关机构分析师认为,在目前偏冷的钢市基调中,任何新的“冷气”都让商家异常敏感。相对于现货市场更有“前瞻性”的钢材期货市场中,螺纹钢合约已创出年内新低,反映市场的预期明显不佳。钢厂进一步下调出厂价,使得现货市场的到货成本进一步下降,预示市场终端又有了再度降价出货的空间。再加上4至8月依然是还贷集中期,钢市的资金面也并不宽松。这些都会对钢市下一步的走势产生影响。(来源:中国商报 文/张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