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00EC>数字金融>【电商预警】说是理财实是敛财网上投资被骗6000元
【电商预警】说是理财实是敛财网上投资被骗6000元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08日 08:47:48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互联网金融诈骗成“钓鱼”新趋势

  昨日发布的《2013-2014中国互联网安全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每天新增钓鱼网站6400个,每天有接近600万网民会访问此类钓鱼网站。同时,随着互联网金融的热销,互联网诈骗出现新的方式,投资理财类钓鱼网站大增,并成为单笔诈骗金额最高的钓鱼类型,平均高达1500元。专家表示,网民选择网络理财应寻找正规渠道,对于过高的回报要多一分警惕。

  案例一:

  刘威在上网时看到一个广告,说可以在网络上注册投资,有高额回报。刘威通过广告留下的QQ咨询该网站客服,最后在一家叫做上海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网站上注册,开启投资账户,并通过一家第三方在线支付平台向账户充值6000元。钱汇出之后,刘威发现QQ客服人员无法联系,而且上述公司网站也已经失效,白白损失了6000元。

  案例二:

  网民吴霞也有同样的被骗经历。2013年11月29日,吴霞看到一家互联网理财公司承诺每7天分一次红,于是投资3000元给该公司,2013年12月9日,该公司突然要求吴霞向其账户中至少充值2万元,不然账户会被永久冻结。吴霞根据电子合同要求撤资,但未被受理。

  据悉,目前该公司网站已经无法进入,吴霞此前投入的3000元资金已不见。

  数据:过半钓鱼网站借助搜索引擎推广

  昨日,金山毒霸安全中心发布的《2013-2014中国互联网安全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金山毒霸拦截的钓鱼网站数量已经超过240万,相比2011年、2012年分别增长340%和36.7%,每日新增拦截钓鱼网站数量突破6400个。2013年,平均每天有超过577万人会访问到各种不同类型的钓鱼网站,其中,与网购有关的钓鱼网站占比达到47%,成为网民在线消费的“大敌”。

  同时,随着互联网金融大热,与之相关的各种假冒投资理财网站增长迅猛,这些理财类钓鱼网站主要类型包括:小额贷款办理、信用卡办理、投资理财诈骗等,其中投资理财类钓鱼是目前单笔诈骗金额最高的钓鱼类型,平均单笔诈骗金额达到1500元以上。

  据金山毒霸安全中心分析,钓鱼网站的推广渠道主要有4个,其中搜索引擎占58.7%,聊天工具占30.4%,手机短信占10.8%,网页弹窗广告占0.1%。

  据悉,在互联网金融钓鱼网站的受害者中,有超过一半是通过搜索引擎访问的。

  提醒:网络理财慎对高额回报承诺

  金山网络信息安全专家李铁军表示,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一部分网民有网络理财的需求,骗子便借高收益的承诺来吸引网民,待网民将大笔资金转入,骗子就会一去无踪。另一类与投资理财有关的诈骗也很常见,骗子以办理高额度信用卡为诱饵,欺骗网民和自己联系办信用卡。在拿到真实个人信息之后,骗子再要求受害者先办理一张储蓄卡,并将这张卡与骗子的手机号相关联,然后以检查支付能力为借口欺骗受害者向储蓄卡存钱,再迅速利用手机网银或手机支付宝将受害者资金转出。

  李铁军建议,网民选择网络理财应寻找正规渠道,对于超过常规的高额回报承诺更应多一分警惕。(来源:《广州日报》 文/段郴群)

浙江网经社信息科技公司拥有17年历史,作为中国领先的数字经济新媒体、服务商,提供“媒体+智库”、“会员+孵化”服务;(1)面向电商平台、头部服务商等PR条线提供媒体传播服务;(2)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培训机构、电商平台等提供智库服务;(3)面向各类电商渠道方、品牌方、商家、供应链公司等提供“千电万商”生态圈服务;(4)面向各类初创公司提供创业孵化器服务。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免费注册体验全库)基于电商行业17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