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生意社(100ppi.com)于近日发布了《2014年1—6月中国大宗商品经济数据报告》,报告显示,上半年大宗商品市场主要有三大看点:一是商品跌多涨少(生意社的大宗商品58涨跌榜显示,上涨商品的占比为22.41%,下跌商品的占比为77.59%);二是板块表现几乎没有差异,所有板块都以下跌为主,重灾板块是能源、钢铁板块;三是商品下跌幅度较大(26个商品跌幅超过5%,14个商品跌幅超过10%,即近五成商品跌幅超过5%,超两成商品跌幅超过10%),上半年58种商品平均跌幅为-3.92%%,同比下滑2.22%。
对此,生意社总编、首席分析师刘心田表示,上半年大宗商品之所以会有如此表现,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中国经济的着陆与大宗商品的下行周期重叠,“屋漏偏逢连阴雨”(与2013年同期非常相似);二是2014年开年即为始自2013年12月下旬开始的下跌行情“第一浪”,部分下跌动力来自于2013年下半年存下的泡沫;三是上半年政策面缺少“干货”,城镇化进程不如预期,导致市场心态趋于保守(以上三点系一季度3根大阴线的主要原因);四是在一季度大幅下挫后,3、4月旺季不旺,而5、6月又是传统淡季,市场上行有心无力,故在4月拉出小阳线后又接连拉出2根小阴线。
上半年大宗商品市场出现的三个现象值得关注,分别为“探底”、“疯狂”、“分化”。
首先是以“探底”为代表的品种,包括铁矿石、焦炭、动力煤、天胶等,这些品种上半年跌幅均超过15%,多数创出近3—4年来新低,属于大宗商品高位回归的典型。其次是以镍、PTA等品种为代表的“疯狂派”,无论是涨幅超过30%的涨幅冠军—镍,还是短短两个月急剧拉升20%的PTA,抑或是1—4月暴跌30%,而在5月的半个月暴涨20%的生猪,这些品种的“疯狂”表现与整体市场的阴冷并不合拍,难以理性论之。最后是同类相关品种间出现的“分化”,如原油上涨7.54%,但汽油下跌3.1%、柴油下跌5.84%;棉花下跌11.18%,但PTA上涨1.32%,上下游品种价格分道扬镳,同一板块“水深火热”。
刘心田认为,“探底”是市场的主流方向,部分品种的“疯狂”实际上反映了市场的压抑,大部分品种的不振使得市场情绪无处宣泄,因此一有炒作机会,市场便不愿放过,甚至变本加厉。“分化”则说明大宗商品已然走出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简单时代,而进入了一个敏感、谨慎的调整期,更加细化的因素在发挥更有力的影响,不同因素作用使得上下游、相关产品走向不统一在这一阶段是正常的,但这属于过渡期,这种现象会随着市场回归正轨而减少。
对于下半年的大宗商品市场,刘心田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他认为上半年大宗商品市场的糟糕表现多少透支了下半年的利空,虽然2014年制造业经济难以实现根本性好转,但下半年市场表现好于上半年是可以预期的。(来源:《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