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基于2017年英国政府委托特别委员会对当今环境下人工智能(AI)对经济、道德和法律等方面影响的研究,2018年5月,Hogan Lovells国际律师事务所发文分析人工智能(AI)对现行知识产权法,尤其是对专利和著作权归属问题带来的挑战,探究了英国知识产权制度是否适应AI的发展以及企业需要为此做出的准备工作。
1. AI引发专利权归属争议
目前关于AI的内涵众说纷纭,基本上可以划分为完全自治AI和需要人工干预AI两种类型。分析指出,完全自治的AI可以让计算机与其他计算机进行交互,并能够在没有任何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做出决策或执行功能。此形式的AI在任何阶段都不存在人力机构,这可能会对知识产权等传统法律结构带来问题。例如,AI在没有任何人类参与的情况下的发明,AI就应当成为该发明的“发明人”。但在英国专利法中发明人被定义为一个人。因此,AI是否能够包含在“人”的范畴?是否能够将AI延伸到发明人的范围就是当下存在的问题。另外,目前,英国对公开具备新颖性和创造性发明的发明人授予20年的垄断权,这是对在发明设计中投入的辛勤工作和奉献精神的奖励。然而,与人类相比,AI具备或即将具备更大的处理能力,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提供更大量的数据。因此,AI可以在不经历任何人类发明背后的偶然性和辛勤工作就能完成自己的发明。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对AI授予20年专利发明权是否合适?如果AI开发出对社会有巨大利益的专利发明时,上述问题的答案是否会不同。
分析表明,AI时代即将到来,尽管在AI和机器学习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创建完全自主的AI仍旧任重道远。决策受初始计算机程序设计和算法参数限制,因此近期内人/AI协作背后的决策并不能实现完全自主。在这种情况下,AI等同于人类编写的软件代码,因此软件程序员有资格成为任何可取得专利的“发明人”。但是,当发明是AI意外或预料之外的成果时,软件程序员持有该发明的专利权是否合理?如果发明源于对海量公共数据的分析,人们是否应该从其专利垄断权中受益?无论是完全自治AI还是人/AI协作型都会引发关于谁应该从专利垄断中受益的重大问题。
2. AI引发著作权归属争议
分析指出,如果AI产出的是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例如,一段音乐、一件艺术作品甚至一种新算法。根据现行英国著作权法规定,计算机生成的文学、戏剧、音乐或艺术作品的作者是“承担作品创作工作”的人。“计算机生成”被定义为在没有人参与的情况下完成的作品。根据英国著作权法,AI创造的著作权作品的作者和第一著作权所有者应该属于软件程序设计者。随着AI技术的发展,AI创造成果的著作权划分将变得更为复杂,更加不明确,因为更为尖端的AI技术可能在多个阶段参与创作和投入。例如,当设计和确定算法以及提供待分析的数据集涉及多个程序员和多家公司时,可能会有多个共同的所有者。
此外,AI创作的著作权是否应该得以保护?著作权只保护“原创”文学、戏剧和艺术作品。英国著作权法中“原创”意味着要投入足够的“技能、劳动和判断力”。AI创作成果是否涉及足够的技能和劳动力?在编写AI算法中是否投入足够的技能和劳动力?欧盟其他国家的立场能否一致?目前欧洲就计算机创作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尚未统一,而欧盟对作品原创性的检验是作品是否为“作者自己的智力创作”,这里的作者需要是一位人类作者。英国政府为了保护脱欧后AI创建的作品,可能会选择与欧洲其他国家不一致的制度。
3. AI挑战知识产权侵权判定原则
分析指出,AI侵犯知识产权是对现行知识产权法律另一个潜在挑战,因为目前英国不存在追究AI侵权责任的法律制度。如果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由完全自治的AI承担,那么肯定会存在执法问题。然而,问题的复杂性在于AI侵权背后可能会存在侵权人,软件设计者、控制实施者、测试人员以及用户都有可能成为实施侵犯行为的主体。现行法律规定应该由“最终人”(Ultimate Person(s))承担相关责任。尽管追查“最终人”可能比较困难,但这种情况并未挑战知识产权侵权法的基本原则。通常而言,英国判例法可以发展以适应新的事实情景,这就使得英国普通法系统能够很好地应对技术的发展。然而,随着AI的发展,需要人类介入的AI与完全自治AI之间的界限更加模糊不清。判定AI是否侵权或创造知识产权最终归咎于人类可能并不容易。
分析指出,虽然英国政府的特别委员会一直在关注人工智能对法律的影响,但目前的关注重点集中在安全和监管领域,对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关注远远不够。在AI创建成果的知识产权所有权归属等相关法规还未落定之际,考虑到在此领域存在诉讼的可能性,相关组织应该立即着手检查并确保与AI开发和使用有关的任何新协议均应该明确声明AI创造的知识产权的归属。(来源:中科院知识产权信息;文/侯雪婷 编译 朱月仙 校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