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2018年,是新消费加速变革的一年。伴随移动互联网红利的消失,新兴消费群体崛起,以及下沉渠道的机会,在消费生活领域,围绕品牌、渠道、场景和技术等各类的创新创业层出不穷,不同的截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增量市场,新消费成为最受企业关注的赛道之一。
我们可以发现,在线上,微信生态的价值仍有待被大量挖掘,数亿消费者正在被转为电商用户,消费场景也在快速迭代升级,一批提供高性价比消费品的社交、会员等新型电商公司爆发。
在线下,更多消费品牌渠道或者零售连锁企业,在做三四五线城市的下沉和新零售的探索,通过开店和提供优质品牌服务等形式,快速获取和升级新兴市场。
而在消费产品端,围绕消费者代际变迁和品牌本土化、个性化的机会,一批做新茶饮、新国货等类别的品牌企业率先崛起,快速成为产业独角兽,更多品类和区域的市场机会有待被挖掘。
在这些创业创新的企业当中,位居细分产业头部,能把科技落地到实业,规模营收可持续,具有产业先进性,呈现高成长和爆发式发展状态的企业,是新消费产业的核心力量,也是我们所定义的新消费产业独角兽。
在新一轮的经济周期中,资源的配置也更倾向于往他们身上集中,其抗风险能力和增长效应会更强,并将在消费各个细分产业的升级变革中担当主要角色。
为此,创业黑马及旗下的i黑马、野草新消费联合50家一线消费投资机构、29家产业与财经媒体,同时在商业部投资促进局的大力支持下,发起“2018中国新消费产业独角兽评选”,评选期间,有超过200家产业头部企业报名,150多家估值上亿美元的头部企业多轮深入参与评选,投票人次上百万,成为今年度新消费领域企业参与度最高、头部最集中的评选之一。
从提名申报、线上投票、初审、闭门沙龙、复审、评委分组评审,榜单评审一切严格按照程序和有效规则推进。最后,50家产业独角兽脱颖而出,进入《2018中国新消费产业独角兽榜单》。
1、细分领域
在入榜企业的细分领域中,以这三年爆发的社交、会员、二手等新型电商最多,达到14家,如小红书、云集、转转等。
新消费品牌和新零售门店各占到9家,新兴品牌在快速崛起,尤其是咖啡茶饮领域,成为消费品创业和资本关注的焦点,成长速度加快,像是luckin coffee、奈雪的茶、乐纯等5家企业,都在成立4年左右便跻身细分产业独角兽。
9家入榜的新零售门店新老企业交相辉映,对于成立久的企业来说,像是1919、LOHO时尚眼镜等,多为在线下有深厚的积累,在做线上渠道扩展和数字化升级。成立时间短的企业更多以新物种的形式呈现,如永辉云创、便利蜂、猩便利,在围绕细分场景,打造整体的新零售解决方案。
2、分布地域
入榜的企业从地域上来讲,新消费产业独角兽仍然集中在北上杭深等一线城市,占比达到80%,其他的则主要集中在武汉、南京、合肥等零售业态相对发达的地区。
其中,北京是品质升级、科技创新新消费产业独角兽的集中地,达到18家,如每日优鲜、闪送、众盟数据等。入榜排名第二的城市是杭州,有9家,以新型电商为主。上海和深圳分别占8家和5家,偏重于生活服务和新零售业态的打造。
武汉、南京、合肥等地入榜的产业独角兽,类别多元,线下门店是它们的重要基础,如良品铺子、Today便利店、生鲜传奇等,二三线城市线下渠道扩展的机会依然巨大。
3、成立时间
在入榜企业的成立时间上,成立10年以上的企业占7家,起初多为产品品牌和线下零售企业,后面通过产品创新和全渠道扩展,在行业中逐渐突出,像是百果园、1919等。
成立三年的新消费产业独角兽企业达到21家,占比超过40%,偏向于科技创新和模式创新,着重围绕新中产和下沉人群,做增量市场。在产业结构性变革中,更多创新机会被新企业所获取。像是luckin coffee、贝店、爱库存等,一年多即成为产业独角兽。
成立五年以内的入榜企业达到34家,多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新消费兴起而生的创新性企业,有相对稳固的用户基础和迭代能力,像是小猪短租、乐刻运动、蜜芽等,仍然在做持续的细分行业探索。
4、投资机构
入榜企业背后的投资机构,从公开数据来看,主要还是集中在头部的基金,其中IDG资本11家,红杉资本中国基金9家,真格基金8家,腾讯投资7家,天图投资6家。
腾讯、阿里等平台企业在加速入局新消费,主要是抢占新的服务场景和渠道,完善其生态布局,包括一些大PE,也在积极推进新消费中早期投资。相比于移动互联网投资,头部基金投资在新消费细分赛道相对分散,品牌、渠道、技术端等各有布局,难以垄断。
同时,新基金在新消费投资上表现不俗,近一半的产业独角兽有新基金入局。也意味着,在这个赛道,复杂性和机会并存,一批优质的专注于新消费投资的机构,将为产业独角兽前后期的成长带来很大的助力。(来源:i黑马 编选:电子商务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