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上线未满百天即遭密集用户投诉,“百亿补贴”加持都不管用。日前,曾依靠蚂蚁金服获得巨大流量的趣店又上线了奢侈品电商“万里目”项目,并打出了“百亿元补贴”的广告标语,五一期间再次发力邀请赵薇、雷佳音等五位明星代言人连续直播五天,可谓是赚足了眼球。然而,却在“势如破竹”的当下却被曝出“涉嫌售卖假冒产品”“退货难”“客服不作为”等消费问题。(详见专题:【专题】趣店入伙寺库 意在P2P上岸 公司首现亏损 万里目陷“假货”质疑)
据网经社调查发现,在国内电商专业消费纠纷调解平台电诉宝(315.100EC.CN)、新浪黑猫投诉、聚投诉等平台中,目前针对万里目的投诉高达数百条,投诉主要以平台销售假货为主;同时,在微博上,也有不少网友发文“炮轰”万里目出售“假货”。
与此同时,在趣店近日发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中,显示趣店该季度总营收约人民币9.58亿元,同比下降54.3%,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趣店一季度净亏损约为4.87亿元,去年同期,趣店净利润约为9.5亿元。这是趣店上市以来首次财报“滑铁卢”。
然而,不甘“失败”的趣店6月3日宣布与奢侈品服务平台寺库宣布,将以至多1亿美金的价格认购寺库至多10,204,082股新发A类普通股。交易完成后,趣店将持有寺库约28.9%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这也是继今年3月上线“万里目”后,再次加持转型奢侈品电商领域。
对此,长期关注电商行业发展的国内知名电商智库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电商快评》给予解读。
解读一:上线万里目 联姻寺库 能否成为趣店“救命稻草”?
对此,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高级分析师莫岱青表示:
一方面,面对巨头冲击 趣店寺库合作欲抱团取暖。垂直电商行业的生存环境受到来自巨头的挤压,电商巨头在商品品类上的扩充已经能够满足用户的消费需求,而垂直电商在目前看来竞争力薄弱。
莫岱青指出,寺库在奢侈品电商领域已深耕多年,但同样遇到天猫、京东等电商巨头的冲击。趣店与寺库形成了抱团取暖之势,欲通过合作抵抗巨头们的冲击,快速提升经营能力。
另一方面,趣店财报首现亏损 借力寻求突破。5月26日,趣店集团发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趣店第一季度营收9.579亿元,同比减少54.3%。
净亏损4.865亿元,上年同期为净利润9.496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49%,为其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
“助贷”曾是互金平台的香饽饽,随着监管态度的逐渐趋严,这块业务逐渐淡化。莫岱青表示,此次面对首次面对亏损,趣店急需转型,找到生存突破口。与寺库结盟,一家做金融,一家做奢侈品电商,在业务上或能形成一定互补,但是能不能形成1+1>2的效果还有待考验。
最后,趣店“万里目”要形成核心竞争力还待考验。趣店的“万里目”用社交电商的方式切入,通过拉新来圈粉,然后用“低价”吸引消费者,但是奢侈品能否与社交属性打通,最终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还有待考验。趣店“万里目”目前的短板在于供应链这块,与寺库抱团后,在这方面能够有所弥补。但是万里目能否实现趣店转型的助力,成为新增长点尚待观察。
此外,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毅智也表示自己并不看好,主要还是趣店并没有改变经营模式。实际上从现金贷到互金,趣店整个转型并不是特别成功,主要业务增长点还是在传统模式上,趣店不应为了跨界而跨界,而是在传统模式的根本上有一个改变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于此同时,董毅智认为,趣店牢牢抓住这根救命稻草。为了不让故事再一次以悲剧结尾,或许现在最好的出牌方式就是结盟。不过外界好奇的是,目前,账面现金不足10亿元的趣店,要如何支撑得起“百亿补贴”,投注寺库资金又该从何而来?
解读二: 不发货 售假 退货难 万里目如何摆脱用户“质疑”?
主打"正品保障"、"价格亲民"的万里目似乎并没有深入人心。除了媒体曝光外,在国内电商专业消费纠纷调解平台电诉宝(315.100EC.CN)、新浪黑猫投诉等消费投诉平台中也有不少用户怀疑假货但却难以验证而陷入维权困境,同时,万里目“不发货”、“退款难”也同样遭密集投诉,甚至有不少用户质疑资金去向。
对此,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分析师蒙慧欣表示,真假货问题一直是跨境电商问题的“重灾区”,消费者退换货困难,维权更难。同时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若消费者主张收到的商品为假货,需要提出证据材料;若不能举证,则难以获得相应赔偿。
据国内唯一电商专业消费调解平台“电诉宝”受理用户维权案例显示,湖北省的张女士表示她于2020年4月9 日在“万里目”平台购买了雅诗兰黛樱 花微精华水。4月15日“万里目”平台系统自动取消订单,后来多次下单商品平台都会自动取消订单。张女士在平台还有500万里币,当电话咨询平台客服却被 告知是因收件地址重复违反了平台规则,是系统自动识别人工无法干预。但更换收件地址后仍然无法下单,客服却告知是因账号无法购买,系统识别会自动取消订单,500余额现在无法使用,当要求平台给出证据证明违反了规则但平台无法提供。
与此同时,市民董女士于3月26日在“万里目”网站购买了两件商品共计1984.33元,4月10日之前我只收到了一件商品,另外一件迟迟没有收到,联系卖家也得不到清楚的回复,总是敷衍,然后我说退款,然后网站给我退了款,可是退的钱数不对,把当初我用在另一件商品上的优惠也一并减去了,这样的话就是少退给我钱了,网站说因为是一起卖的,没有办法,而且现在到手的商品也不能退货。
接到以上用户投诉后,电诉宝第一时间将投诉案件移交该平台相关工作人员督办妥善处理,但截至发稿前,尚未收到来自被投诉平台的任何有关处理回复。
对此,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旻认为,根据网站的退换货政策,跨境商品只要离开国家指定保税仓监管,即使未拆封,也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货。这一规定毫无疑问是不合规且站不住脚的,跨境商品与普通商品在退换方面并没有区别。根据《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的规定,除《消费者保护法》规定对的不适用七天无理由退货的定制、生鲜等商品外,拆封后易影响人身安全或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拆封后易导致商品品质发生改变的商品、一经激活或者试用后价值贬损较大的商品、销售时已明示的临近保质期的商品、有瑕疵的商品等特殊商品在经过消费者确认后,可以不适用七天无理由退货。此外,电子商务经营者有义务证明其所出售的商品为正品,而非由消费者自证真假。
在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看来,跨境电商平台要拼死保护渠道,否则会失去核心竞争力,甚至失去消费者。对于跨境电商消费者,曹磊提醒道,首先要选择大平台,能够保障放心消费;其次要货比三家,不能只盯着价格,要建立合理预期。
解读三:消费者在跨境电商购买到假货为何却维权难?
除了万里目“售假门”外,此前,考拉海购加拿大鹅事件、雅诗兰黛事件曾引发业内对于跨境电商真假货源的讨论。
对此,原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分析师姚建芳曾指出,,非官方授权的品牌商品并不一定是“非正品”,由于跨境电商的商品货源复杂、且物流流程复杂环节多,消费者对于商品真假的质疑较多,但一般没有专业的判断。而第三方检测只能鉴定商品的成分是否符合标准等质量问题,对于商品真假的认定由品牌方开具。
同时,李旻还认为,虽然大部分奢侈品电商都宣称“假一赔十”,但是,消费者在购买到假冒伪劣商品后往往会面临维权难的困境。造成这一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缺少商品真伪的鉴别途径。品牌方只对门店或专柜出售的产品负责,而不对其他渠道卖出的商品的真伪问题负责。而大部分第三方鉴定机构并没有奢侈品真伪的鉴定资质,得出的鉴定结论难以得到品牌方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