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导读:12月24日早间,反垄断的“利剑”终于挥向了阿里巴巴。可谓是“平地一声雷”,看客一片哗然,一时间,“反垄断”话题热议。但事实上,互联网反垄断,不仅仅是国内。今年以来,一股针对互联网科技企业反垄断风潮正席卷全球,各国“不约而同”展开反垄断审查和监管,尤其是欧美发达地区,谷歌(Google)、脸书(Facebook)、苹果(Apple)以及亚马逊(Amazon)这四家“FAAG”科技巨头被“盯上”,那么,对阿里巴巴案又有何启示?
12月18日,外媒报道称,中央派出的一个联合调查组最近已进驻阿里集团。紧接着,阿里官博严正回应,纯属谣言。
然而,这一事件却出现了“反转”,12月24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调查组执法人员进驻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开展调查。调查人员对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及部门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调查询问,并提取相关证据资料,当天现场调查全部结束。
消息一出,围绕“互联网”、“阿里”、“反垄断”等关键词的话题依旧铺天盖地而来,舆论喧嚣直上。
究其原因,不仅仅是在刚过去的双11期间,互联网行业“二选一”反垄断话题屡被提及,更多的是我国监管趋严,11月1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话了!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针对平台经济反垄断问题要重点打击。
当天,港股恒生科技股板块就被吹得“东倒西歪”,恒生科技指数一度跌超6%,阿里、京东、腾讯、美团等集体低开低走,午后跌幅明显扩大,其中京东跌近9%创下史上最大单日跌幅,美团、腾讯最高分别跌超13%、5%,4家巨头一天合计蒸发市值超过8800亿港元。
可以说,面对反垄断的疾风,一众互联网巨头或不可幸免。除此之外,不单单是国内,国外反垄断浪潮更是在欧美发达地区上演。
全球“反垄断”大热 立法与处罚并行
一直以来,对反垄断的判定、博弈、立法执法等,欧美已经有了上百年的经验。其中,最早的当属美国,1882年,美国出台了《反托拉斯法案》, 到1890年,《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也出台了。之后,1911年,美国最高法院判决,依据《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标准石油公司是一个垄断机构,应予拆散。根据这一判决,标准石油公司被拆分为34家地区性石油公司。在此之后,1914年出台《克莱顿法》以及《联邦贸易委员会法》。
另一边,欧盟对科技巨头的反垄断调查也在升级。12月,欧盟公布了两项数字服务领域的监管法规草案,分别是《数字服务法案》和《数字市场法案》。而此前,2018年,欧盟通过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
欧盟:违反最新草案面临高达10%罚款或拆分
12月15日,欧盟公布了两项数字服务领域的监管法规草案,分别是《数字服务法案》和《数字市场法案》。这两项法案也被认为直接针对谷歌、苹果、脸书、亚马逊这类科技巨头。此前,2018年,欧盟通过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该条例要求科技巨头们将欧洲数据留在欧洲。而法国已经依据该法开出首张罚单,谷歌被处以5000万欧元的罚款,理由是违反数据隐私保护相关规定。
根据最新草案,科技巨头若违反打击不公平竞争的《数字市场法》,将被禁用企业用户数据参与竞争,甚至面临最高全球收入10%的罚款,更有可能被强制拆分的风险。此外,对于有“系统性不合规行为”的平台,欧盟规定,或将采取针对公司“结构层面”的整治措施,意味着可能拆分科技巨头的欧洲业务。
可以预见,若上述新规通过,将成为针对亚马逊、谷歌和Facebook等科技巨头最为严厉的监管规定之一。
除此之外,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国家也都提出了类似的数字税方案。不久前,加拿大财政部更是宣布计划2022年开始对谷歌、Facebook等提供数字服务的公司征税。加拿大政府预计,这项税收在未来五年内帮助其增加34亿元的收入。
最近几年,各种针对大型科技公司的反垄断调查与诉讼层出不穷,有些还在进行当中。据公开资料显示,自2017年至今,“FAAG”在全球范围内遭到17个国家和地区的反垄断调查及纠纷,高达80多起。
美国:亚马逊、苹果、谷歌和Facebook四大巨头“同框”接受反垄断拷问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对科技巨头的反垄断操作也未曾停息。
2019年,美国司法部宣布对科技行业展开广泛的反垄断调查,调查对象包括亚马逊、苹果、Facebook、谷歌等公司。
今年7月,亚马逊、苹果、谷歌和Facebook四大科技公司的CEO现身美国国会的大屏幕上,准备远程接受议员们长达五个半小时的轮番拷问,力证自己并未反垄断行为。这是四位高管首次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同框”出席。值得关注的是,这四家企业的总市值高达近5万亿美元,超过德国2019年的GDP。
(网经社注:图片采集自网络)
近日,谷歌陷入20年来最大规模反垄断调查,美国38个州向谷歌提起诉讼,指控其在互联网搜索市场存在违反反垄断法的行为。而这只是近两个月内,包括美国司法部在内对谷歌发起的第三起反垄断诉讼。
另一边,Facebook被46个州的司法厅长联合指控,要求拆分Facebook。
可以看到,互联网科技巨头正成为全球反垄断的重点监管对象,各国也对其举起监管了“铁锤”。值得一提的是,对反垄断的判定 、立法、执法等,欧美国家已有上百年的经验,对于我国而言无疑带来更多借鉴。
阿里被立案调查 我国反垄断的枪声已响
放眼全球,反垄断更是国际惯例。作为全球电商巨头的亚马逊也是屡遭美国、欧盟反垄断机构调查。而我国平台经济、线上经济走在全球前列,加强反垄断监管,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更是势在必行。
自2008年《反垄断法》生效以来,尚未有大型互联网企业因为垄断问题遭到监管部门的处罚。
互联网行业在不断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向传统行业渗透。由此,随着头部企业的用户数量越来越多,话语权加重,在资本市场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这也让外界日益担心,一些扩张步伐迈得太大的互联网平台企业会不会“大而不倒”以致难以监管。
在此背景下,国家“铁拳出击”互联网企业反垄断行为。12月24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消息称,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根据举报,依法对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更多详见网经社【专题】阿里巴巴集团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被立案调查)
(网经社注:图为方超强律师)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盈科(杭州)律师事务所律师方超强表示,从市场经济的角度而言,反垄断是永恒的命题,因为垄断本质上是经济资源的过度集中和不公平竞争,会影响整体经济的竞争活力。所以,国家层面对互联网经济领域的头部企业进行反垄断调查,意图构建更加公平有序的竞争机制并不让人意外。
2020年11月6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央网信办和国家税务总局三部门联合召开规范线上经济秩序行政指导会,包括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京东、字节跳动、快手、滴滴、微博、拼多多、美团、饿了么等27 家主要互联网平台企业代表出席会议。
2020 年11月1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对不公平价格行为、限定交易、大数据杀熟、不合理搭售等情况 进行了明确界定。11月30日,在就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举行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上,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反垄断、公平竞争审查等工作被提出。
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1年经济工作,会上要求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在此之前的11月30日,中央政治局在集体学习中也提到了反垄断,这是12天内中央两提“反垄断”,这或预示着互联网反垄断强监管时代已经到来。
“阿里巴巴反垄断调查案”的启示
1、自查自纠,合法合规经营。在此次事件中,除阿里下跌外,美团、京东、寺库、乐信、优信等也下跌,这其也有一定因素存在,特别是美团也因涉嫌垄断争议,有不少的商家和舆论的广泛争议,也有一些地方相关部门调查情况。此次,国家启动对阿里集团的反垄断调查,是鞭策、倒逼阿里开展自我反省、自我完善,提高公平竞争意识、反垄断合规意识、行业与社会责任意识的机会,同时也给行业一些头部平台警示。
(网经社注:图为赵占领律师)
2、或面临48.8亿元-488亿元处罚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表示,若阿里巴巴经调查后被认定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赵占领表示按照《反垄断法》规定,阿里巴巴将面临:由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企业上一年度销售额的1%-10%的罚款,阿里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如果情况属实,或面临48.8亿元-488亿元严厉罚款。
3、或面临拆分 让同行闻者足戒。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高级分析师莫岱青也表示,这次被调查对阿里来说有所影响。毕竟,阿里巴巴的业务范围广泛,涉及零售、出行、外卖、健康、金融、物流等方面。对于各项业务来说需要在一个健康持续的发展环境,也不排除阿里未来会对其业务进行拆分,比如淘宝天猫拆分,线上零售、线下零售的拆分、零售电商与生活服务电商的拆分等。而对于其他电商以及后来创业者来说长期在“垄断”的环境里也较难“施展拳脚”,因此此次事件无论对阿里还是其他行业参与者来说都是一次“净化”的机会。
4、百花齐放,行业才能健康发展。互联网企业技术创新导致的行业集中化与更高的利润使得市场份额更多地向巨头们集中,对于拥有创新力的初创企业而言,不仅存在被行业巨头吞并的危险,甚至会因巨头们“带资入场”以烧钱抢占用户流量,挤压市场份额,影响行业的整体发展。因此,“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平台竞争,百花齐放,有利于行业发展。
最后,可以预见,全球反垄断已是大势所趋。随着新的经济思维和政治状况的变化,我国反垄断的车轮将继续转动。目前,阿里、丰巢、阅文这三家互联网遭遇反垄断处罚还只是开始,更严苛、更大的反垄断监管还在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