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3月25日,北京——国内领先的教育科技公司作业帮宣布全面升级其编程课程体系,以“培养具备科技创新潜质的AI少年”为核心目标,通过深度融合AI技术、跨学科实践与伦理教育,构建面向未来的青少年编程教育新范式。此次升级不仅标志着作业帮在AI+教育领域的战略深化,更折射出教育行业对人工智能时代人才培养的紧迫思考与探索。
课程体系重构:从“工具掌握”到“思维共创”的跃迁
据网经社教育台(EDU.100EC.CN)查询DeepSeek后获悉,作业帮此次课程体系升级的核心逻辑,在于突破传统编程教育“技能导向”的局限,转向“AI协作能力”的培养。课程目标明确指向“创造性思维”的塑造,强调青少年需具备与AI协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这一转变的背后,是对人工智能时代人才需求的深刻洞察:当基础编程技能逐渐普及,真正的竞争力将源于人类与AI的协作创造力。
课程体系被划分为八个渐进式阶段,每个阶段均嵌入AI知识与技术应用场景。例如,在基础阶段引入AI算法原理的趣味化讲解,高阶阶段则通过AIGC(AI生成内容)工具的深度使用,引导学员设计智能对话系统或自动化解决方案。值得注意的是,课程特别强调“跨学科案例”与“智能硬件结合”——学员将通过机器人编程、物联网应用等实践,将AI技术延伸至物理、工程等领域,打破学科壁垒,培育系统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技术底座与伦理框架:双重支撑下的教育创新
作业帮的技术优势为课程体系提供了坚实支撑。依托整合AI技术、大数据分析、音视频交互及云原生技术的平台架构,作业帮构建了包括直播课平台、创作交互中心、科技竞赛平台及AIGC应用平台在内的四位一体学习生态。这一生态不仅实现了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更通过实时反馈与协作工具,降低AI技术的操作门槛,使青少年能直观感受技术赋能。
然而,作业帮并未止步于技术赋能,其课程设计中嵌入的“伦理教育模块”尤为值得关注。在AI生成内容、算法决策等课程中,学员将被引导思考技术背后的价值取向——例如,探讨自动化推荐算法对信息茧房的影响,或AI创作中知识产权的界定。这种“技术向善”的导向,反映出教育者对AI时代伦理风险的警觉,试图在能力培养的同时筑牢道德底线。
行业观察:AI教育竞争加剧,差异化路径成关键
作业帮的升级举措,置于当前教育科技行业的激烈竞争中更具深意。随着政策层面对人工智能教育的重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中小学AI课程覆盖目标),编程教育赛道已涌入众多参与者。但同质化竞争问题逐渐显现:多数机构仍聚焦于编程语言教学或基础算法训练,难以满足AI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作业帮通过“AI协作能力”与“伦理教育”的双轨设计,试图构建差异化优势。这一策略不仅呼应了《教育2030行动框架》中“培养批判性思维与责任感”的倡议,更契合了产业界对“AI+人文”复合背景人才的需求。业内人士指出,这种将技术深度与价值维度相结合的模式,或将成为未来编程教育的重要趋势。
未来展望:教育重构与人的主体性
作业帮编程课程的升级,折射出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理念的深层变革。当AI逐渐成为知识获取与问题解决的“基础设施”,教育的目标正从“知识传递”转向“创造力激发”与“价值引导”。在此背景下,编程教育不再仅是技能训练,而是培养青少年在技术浪潮中保持主体性的关键路径。
然而,这一变革也面临挑战。如何平衡AI工具的高效性与人类思维的独特性?如何避免技术依赖导致的创造力萎缩?这些问题仍需教育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作业帮的尝试提供了一个案例:通过构建“技术-伦理-实践”三维体系,或许能寻找到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新平衡点。
随着作业帮全新课程体系的落地,其效果与影响力仍需时间验证。但无疑,这场教育实验已为行业敲响警钟:在AI重塑社会的浪潮中,唯有将技术赋能与人本教育深度融合,才能培养出真正引领未来的“AI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