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4月1日,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第四稽查局公布了一起网络主播偷税案件的查处结果。经查,网络主播乐传曲(网名:曲曲大女人)通过个人账户收款隐匿销售收入、转换收入性质等手段偷逃税款,被依法追缴税费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合计758万元。目前,所有款项均已缴清入库124。此案因涉案金额高、手段隐蔽,成为税务部门强化网络直播行业监管的典型案例。
网经社直播电商台(LIVE.100EC.CN)根据Deepseek查询获悉,乐传曲作为情感类头部主播,凭借“平台营销推广+私域引流”模式,通过线上授课、连麦咨询、“闺蜜圈”会员服务等业务实现高额收入,单次私域会员费高达19.98万元。然而,其税务申报数据与业务规模严重不符——近两年仅申报个人收入60余万元,引发税务部门关注。
上海市税务局第四稽查局通过税收大数据分析,发现其收入与申报存在显著差异,随即启动调查。调查显示,乐传曲通过以下方式隐匿收入:
个人账户直接收款:其平台店铺收入扣除手续费后直接提现至个人银行卡,未纳入纳税申报;
转换收入性质:将本应作为劳务报酬的个人收入,通过注册个体工商户并虚构业务合同,转换为适用核定征收的经营所得,以此降低税负;
空壳公司资金回流:利用亲属或助理名下的多家“科技中心”个体工商户,两年内虚开发票逾1000万元,资金经多层周转最终回流至个人账户,用于消费。
面对检查,乐传曲起初辩称“收入低因积累人脉”,但在银行流水、平台交易数据等铁证下,最终承认违法事实。
偷税手段深度解析:行业灰色地带的典型操作
此案揭示了网络主播偷逃税的三大常见手法:
私域经济隐匿性:通过私域流量(如微信群、付费课程)绕过平台监管,直接收取高额费用,规避交易记录留存;
税收洼地滥用:在税收优惠地区注册个体工商户或空壳公司,利用核定征收政策将高税率劳务报酬转换为低税率经营所得;
资金链复杂化:通过关联企业虚构交易、发票虚开等手段制造虚假资金流,掩盖真实收入。
税务部门指出,此类行为不仅违反《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构成偷税,还可能因情节严重触犯刑法,面临刑事责任。
行业影响与监管升级:从个案到系统性整治
乐传曲案是税务部门2024年以来重点打击网络直播行业偷逃税的缩影。数据显示,2024年税务部门共查处169名主播,追缴税款8.99亿元,并协同海关、外汇等部门侦破虚开骗税案件6.18万起,挽回出口退税损失145.33亿元。监管措施呈现三大趋势:
技术赋能稽查:依托税收大数据和智能分析系统,精准识别异常申报行为,实现“以数治税”;
跨部门协同:联合公安、海关等部门建立常态化打击机制,切断“货、票、款”分离的偷税链条;
强化曝光震慑:2024年公开曝光涉税违法案件100余起,其中主播案件10起,形成“查办一案、震慑一片”效应。
舆论争议与主播形象崩塌
乐传曲此前因宣扬“功利性恋爱观”备受争议。2023年底,其账号因“传递错误价值导向”遭多平台封禁,但转向私域后仍通过高价会员服务牟利。此次偷税事件曝光后,舆论批评其“双重堕落”——既挑战道德底线,又践踏法律红线,进一步削弱公众信任。
未来展望:合规化已成行业生存前提
随着监管力度持续加码,网络直播行业面临全面合规化转型。税务部门明确将重点监控高收入人群、MCN机构及涉税中介,严打“税收筹划”灰色产业链。对主播而言,合规纳税不仅是法定义务,更是重塑行业形象、获取长期发展空间的必经之路。
结语
“曲曲大女人”偷税案的查处,既是税务部门“零容忍”态度的体现,也为行业敲响警钟。在数字经济与私域流量交织的新业态下,唯有将合规意识嵌入商业模式,方能避免“流量狂欢”沦为“逃税陷阱”。未来,随着技术监管与法律惩戒的双重深化,网络直播行业或将迎来新一轮洗牌,合规者生、违规者退的格局已然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