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2025年双11大促接近尾声,今年这场年度购物狂欢盛会有几点核心变化:消费行为方面:理性决策,追求价值;技术应用方面:AI全面赋能购物流程;零售模式方面:即时零售爆发,拥抱“近场经济”等。
双11已经走到第17年,消费者还会继续“买单”吗?对此,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电商快评供记者朋友参考。(详见#网经社 专题:https://www.100ec.cn/zt/25s11/)
【观点一:双11已从“低价狂欢”转向“价值深耕”】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俊斌表示,年终大促对我国供大于求的企业现状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大促肯定是和价格挂钩的,但市场追求“物美价廉”已经很多年了,从这个词就可以看出物美是第一位的,我理解客户有需求,对客户有价值是关键,在此基础上,结合年底冲量适度降价是一个正常的业态。未来的 10-20 年内,类似名目的年底大促一定还会存在,企业有完成销售计划、兑现价值、回笼资金的刚性需求。
杭州市电子商务协会新零售专业委员会主任、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进而说到,线上电商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焦点已从单纯的商品价格,延伸至流量分配、内容生态和用户时长的争夺。事实上,消费者对“真实低价”的渴望和敏感度在空前提升,但同时,他们对“复杂游戏”的耐心和信任度在急剧下降。
天使投资人、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郭涛表示,双十一已从“低价狂欢”转向“价值深耕”,核心价值升级为消费者对品质、服务、体验的三维追求。其未来生命力源于构建“需求-供给-技术”的生态闭环: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精准需求匹配,即时零售满足“即刻满足”需求,绿色消费、国潮创新提升品牌溢价。平台需从流量分配转向价值创造,形成“用户精准需求-商家高效供给-平台技术赋能”的可持续增长飞轮。这种转变要求平台深耕供应链韧性、优化用户体验,最终实现“价格竞争”到“价值竞争”的战略升级,奠定长期发展基石。
沈阳工业大学翔源全媒体研究所主任、副教授、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田宇指出,2025的双十一大促即将接近尾声,总体趋势,已经充分呈现出了理性消费的思潮。这一思潮绝非昙花一现的短期波动,而是经济周期、社会观念与技术发展三重力量同频共振下,所催生的一次不可逆的长期结构性转变。其核心内核,是消费文明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的必然进阶,并将作为一股强大的外部驱动力,深刻且持久地倒逼中国制造业与零售业产生深度变革。
【观点二:“远场+近场”融合 即时零售全面参战 】
今年,被称为电商最后一个万亿级存量市场的即时零售,成为各大平台的新战场:淘宝闪购首次参与双11;京东将即时零售纳入本届“双11”大促范围;美团首次以线上线下双渠道参与双11大促。
郭涛分析到,即时零售的爆发标志着电商竞争进入“远场+近场”混合新阶段。传统电商以全国物流为核心的“远场”模式,正与本地生活圈的“近场”服务深度融合。这种冲击体现在:传统电商需强化“最后一公里”配送能力,本地商家通过即时零售打破地域限制,倒逼传统电商升级供应链韧性。未来,电商格局将呈现“全域覆盖+精准触达”的立体网络,平台需平衡规模效率与本地化服务,以应对混合竞争的挑战,最终形成“远场全国覆盖+近场本地即时”的竞争新常态。
刘俊斌表示,即时零售目前阶段主要是把同城的商品快速完成客户即时需求,下一步,必然会演变成所有品类都变成“近场”的形式,是传统电商的一次革命,是电商的极致模式。目前各大平台都在运筹集中分仓和配送中心建设中。
曹磊也表示,2025年即时零售全行业整体市场规模将接近2万亿元,是继零售电商、跨境电商、大宗品电商、生活服务电商、机酒旅游、私域电商之外,电商的最后一个“万亿级”存量市场。因此,即时零售必将在“双11”电商大战中显示出重要作用,成为京东、淘宝、美团、抖音等平台的新增长点。
【观点三:理性消费趋势不可逆 “质价比”成新追求】
今年双11,理性消费成为趋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意识到,双11其实与日常大促差不多。曹磊分析,这在客观上削弱了双11作为“唯一低价”的绝对存在感,因为“全网最低价”的标签正在失效,消费者变得更加理性,“按需购买” 取代了“为便宜而囤货”。同时,人们对双11复杂的规则和套路感到疲惫,刺激阈值大大提高。
郭涛表示,理性消费是消费观念不可逆的长期转变。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后,“质价比”替代“低价”成为核心诉求,倒逼制造业向“精益生产+绿色制造”转型,零售业构建“数据驱动+柔性供应链”体系。这种升级体现在:产品设计更注重用户真实需求,供应链实现快速响应与低碳化,营销策略从“流量收割”转向“信任经营”。长期来看,理性消费将推动产业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新”,形成更健康的商业生态,最终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与零售业的可持续增长。
刘俊斌则表示,理性消费反映了消费者的成熟,我曾经提出电商的三阶段:物不美价廉、物美价廉、物美价不廉,目前已经是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未来10年,是奔向美好生活的阶段,制造业和服务业都要把握这个趋势,打造服务型制造和服务性消费新格局,据报道,双十一的有较高的退货率,一方面反映了消费者对美的追求,另一方面厂家和商家要反思,自己生产的商品的品质、信息的描述的真实性、规范性是否做好了?
田宇总结到,将“理性消费”视为短期现象,无异于刻舟求剑。这是中国消费市场在经历爆发式增长后,必然迎来的成熟与沉淀。经济周期只是加速了这一进程,而社会观念的跃迁和信息技术的赋能,则为其提供了不可逆转的坚实底座。
附:相关快评
【电商快评】双11激战正酣 淘宝 美团 京东纷纷瞄准实体“便利店”为哪般?https://www.100ec.cn/detail--6653492.html
【电商快评】京东抖音双11商战背后:电商是否该与媒体切割?https://www.100ec.cn/detail--6653354.html
【电商快评】双11“李佳琦直播间”预售价高于现货价 引发“退款潮” ?电商“预售制”弊端再度引争议https://www.100ec.cn/detail--6653195.html
【电商快评】无缝衔接国庆中秋 今年双11有哪些看点?https://www.100ec.cn/detail--665269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