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00EC>O2O动态>浅析:打车软件 烧钱抢市场 收编等靠山
浅析:打车软件 烧钱抢市场 收编等靠山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19日 08:57:45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这是一个“拼爹”的年代,放在软件行业里似乎也不例外。当各种打车软件横行各大城市时,究竟谁能撑到最后?在一个野蛮生长时期里,通行的硬道理便是:谁能继续烧钱,谁就能抢占市场。

  但当政府“调控之手”再伸到其中后,事情似乎就变得更加复杂起来。从受资金热捧,到政府管制迅速降温,其中不过短短几个月。而打车软件公司自身又面临着盈利困境,他们试图用迅速扩张的策略,在抢占市场的同时,也能对抗政策的风险。

  在这场资本和政策如何调和的游戏中,这些软件公司该何去何从?

  竞争砸钱抢市场

  司机高师傅用打车软件已快一年,对他来说,打车软件已经成为他开车时必不可少的工具。“总的来说,生意比以前好。打车软件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一天中非繁忙时段,关键是开车心里有数。以前经常瞎兜,油钱没少用,生意倒兜不了几个,这个打车软件至少能让你知道附近有乘客需要用车,去哪里。像现在天气热,本身生意也好,对比不是特别明显,还有上下班高峰时段,要车的人就多,不愁没生意。”高师傅说。

  高师傅的车上挂了两个手机,时不时有要车的提示音响起。“你看,出租车就是这样,你接了一单,即使其他再有生意你也接不了。所以,很多单子对我们来说都是无效信息。”高师傅一边瞄了几眼手机屏幕,一边说道:“像高峰时段,连扬招都忙不过来。政府反对乘客加钱这个做法,现在是软件公司来补贴。我们高峰时段去一次就能拿到10元到30元不等的补贴,同样去高峰时段的拥挤路段,我们肯定是去有补贴的那单,人都很实惠的,你说是不是?”

  在和一些出租司机的采访中,安装打车软件的司机使用这个软件一方面是为了方便接客人,另外一方面是冲着软件公司的补贴。“很明显,软件公司现在就是为了抢占市场在砸钱呀。有的要求每天上线满多少小时就返还我们10元甚至更多的话费,还有的跟电信合作,送流量、送手机,有的还在高峰时段补贴。”一位姓倪的司机也告诉记者。

  对乘客来说,通过使用打车软件也能得到实惠,一些软件公司对前三次使用公司软件的乘客也会进行奖励,每单补贴10元话费。

  市民王小姐说,如果通过出租车公司的叫车电话,需要支付4元的电调费。之前只有大众出租公司一家收,从今年年初开始,其他出租公司统一对外宣布,也向叫车人收取4元的电调费。尽管费用不是很多,但放在叫车不用钱还能拿话费的打车软件面前,足以让很多乘客选择打车软件而放弃使用出租车公司的叫车热线。

  4元的电调费由出租车公司得2元,司机得2元,这一做法让看起来是受益方的司机也不情愿。倪师傅说:“高峰时段不需要,生意忙不过来。对乘客来说,也打不进电话,即使打进,也是经常没车。我是不高兴做电调生意的。”

  滴滴打车营销总监吴睿在接受新闻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今年7月份开始,嘀嘀打车在上海补贴司机800万元,一些短途订单、早晚高峰订单随机奖励。“这么做的目的是希望能改变用户习惯,让更多人使用打车软件叫车。”滴滴表示。从司机高峰期打开软件率和订单量来看,嘀嘀打车在上海已经占有市场第一的位置。

  一个是号称在上海占有率第一,而第一个则称自己是全国覆盖率最高。快的打车市场经理董婷波告诉晚报记者,快的打车自去年8月底上线以来,截止到目前,已经覆盖全国30个城市,目前有20万司机和500万用户在使用,是目前打车软件中市场份额最大的。“快的打车是最早进入上海市场的,到今年7月,快的在上海有5万名司机和100多万用户使用,市场占有率超过50%。我们由上海辐射到各地的用户量也非常大,上海市场也是我们的中心,会投入更多资源稳固市场地位。”董婷波表示。

  体验比谁补贴多

  目前在上海的打车软件市场,比较通行的有快的、滴滴以及大黄蜂三款软件。记者在倪师傅的车上看到,他装有两个手机,分别安装了不同公司的打车软件。“一般司机都会安装两三个软件,一个手机装一个,一个手机装两个应答不过来,”倪师傅告诉记者:“因为打车软件清楚地知道乘客的上车地点和下车地方,所以,司机都想抢长途单子,比如去浦东机场的,人人都想做,下手要快,这样的单子很难抢的。”

  “你们这样又要开车又要抢单子,其实还蛮紧张的。”记者问道。

  倪师傅说:“是啊,一有红灯就去看,其实是会影响安全的。”

  还有司机告诉记者,很多司机会赖在陆家嘴等游人集中的观光点不走,“因为那里人多,既是商务区,又是观光点,一些司机就专门等在那里,等乘客加钱。”一位司机告诉记者。

  张师傅告诉记者:“打车软件会显示乘客从那里上车要去哪里,其实我觉得不应该显示去哪里,这样的好处是,司机不能挑长途单子,专心开车就好了,不用紧张的去抢单子,减少安全隐患,对乘客也有利,只要确切地知道乘客上车地方就够了,便于司机就近接客。否则的话,长途单子司机抢得很厉害,一些短途单子应答就很慢。”

  手机打车软件在国外市场已经运行多年,对行车安全等用户体验这方面更为侧重。在纽约,ZabCab软件将街头的黄色出租车纳入到移动打车方式中,ZabCab最出彩的是,它严格遵守纽约市的交通法规——司机在行驶时禁止使用手机,只要出租车处于行驶状态,该软件就会把手机屏幕变成灰色而无从查看。车一停,司机就能精确地看到附近订单请求的所在位置。这一设置无疑保证了司机在行车过程中不受软件屏幕的干扰。

  在新加坡,打车软件是由当地最大的出租车公司研发的,司机确定接受订单后,车载顶灯会显示“预定”,即在到达预定地点之前是不会接受路人扬招。同时,打车软件在一段时间内,也不会显示新的订单信息。

  英国Hailo软件可以缩短出租车等待时间,乘客可以看到离自己最近出租车的实时位置。在付款时,乘客也可在手机上选择现金或是信用卡支付,除了里程表上的金额,没有任何额外费用。

  使用打车软件对司机来说,因为要抢生意一方面存在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冲着补贴去,减少对软件本身的关注和用户体验。在记者访问到的司机中,问及这些打车软件对哪一款印象比较深、用户体验比较好时,司机无一例外地回答是:用来用去都差不多,唯一有差别的就是,哪家的补贴比较多。倪师傅说:“用起来其实都差不多,我们现在挑选的标准就是哪家补贴多。如果将来补贴一旦取消,使用软件的吸引力肯定就降低了。其他的吸引力,最多就是像在玩游戏一样,抢单子,毕竟我们司机平常开车还是比较枯燥的,现在多了点乐趣。”

  记者分别下载使用了这三款打车软件,从用户体验来说,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别,相似度很高,就连它们网站主页的设计都非常相似,都是以大区块划分“乘客”、“司机”客户端下载区,以及“微博”、“微信”添加区。

  毫无疑问的一点是,砸钱之后用户体验则显得越来越重要。那么,这些打车软件之间的差异如何体现?如何提高和用户之间的黏度?

  嘀嘀打车吴睿表示,嘀嘀打车努力在产品体验上寻找差异化,嘀嘀打车是唯一设置“常用地址”的打车软件,可以不用打车、不用说话,一键滑动叫车;其次,嘀嘀打车也是唯一一个可以跨城市约车的打车软件,北京的用户去上海出差,可以提前预约上海出租车在机场或火车站接;此外,嘀嘀打车7月底在司机端添加了导航功能,司机接单后可以通过离线导航接到乘客,提高了司机端的用户体验。

  快的表示,后续的版本更新也会着重用户体验这块的内容。“我们打车方式可以选择文字,也可以选择语音。文字单自动定位,智能化选取目的地,发送到司机端,播报是统一的清晰语音,方便司机操心,对行车安全起到保障。其次软件内置小助手,用户和司机可以第一时间联系快的打车客服进行反馈,我们是唯一一家有这个功能的。”快的打车董婷波说。

  背后机构在烧钱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场上约有近30款手机打车软件。仅在今年4月份,在安卓平台中国11家主流应用商店中,打车软件的总体下载量就超过百万。目前全国出租车保有量超过120万台,打车软件行业总体占出租车市场份额还不足5%。

  这是一个多大的市场?“大黄蜂”打车软件创始人黎勇劲表示,目前在中国一些大城市出租车空载率在30%~40%,借助打车软件能够加强司机与乘客双方的匹配度,希望在未来能够将出租车空载率降低到10%左右。上海市目前出租车总量已近5万辆,按每台车1.5万元的月营收额保守估算,上海市每年出租车市场的营收就高达90亿元。而来自第三方的市场调查数据显示,上海市出租车每天运送乘客逾200万人次。

  预估中国每年打车有4000亿元的生意,这些软件公司保守估计“调度服务一年怎么也能有个几十亿元的市场吧”,这还不算由其他盈利模式产生的利润。而现在做电调生意的,就上海出租车市场只是各家出租车公司内部的电调平台:每一单4元,司机和公司对半分。

  打车软件在短时间内一拥而上,无非是市场资金看中其背后隐约闪动的巨大利润。很多风险投资甚至只和打车软件公司谈了几十分钟就马上决定投钱。目前,包括嘀嘀打车、快的打车、打车小秘、大黄蜂等在内的多家公司都成功获得融资。其中,打车小秘获中国宽带产业基金数千万美元的融资,嘀嘀打车获腾讯1500万美元投资,大黄蜂获晨兴创投数百万美元投资,快的打车获阿里巴巴400万美元。

  “打车小秘”总经理杨芸表示,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打车软件行业的资源消耗战将在第三季度升级,市场预期会遭遇一轮新的洗牌。

  “目前行业态势是大家都在烧钱,”杨芸表示。这些公司只有一个强烈目的,就是要能顺利拿到新的融资,而这需要依靠快速增长的运营数据和市场份额。由于竞争越来越激烈,用户获取成本也将越来越高,以前每月烧300万元人民币,接下来可能就要烧500万元。

  对于打车软件公司来说,最关键是要抓住两端的客户:乘客和司机。如果说抓住用户的手段还比较常规,那么抓住司机端,就需要一些非常规手段。“装了我们的软件,就把别的删掉吧。”打车软件行业的推广团队看到司机经常这么说。在这个快速扩张的行业,大家都明白,能最后存活的肯定是少数,而谁能存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能拉到多少出租车司机“入伙”。在进入市场最初的时候,安装一个软件,司机就能直接拿到钱。为了能拿几十元的钱,不少司机安装了不少打车软件,一辆出租车挂满手机的图片,便是当时打车软件公司搏杀市场的真实写照。

  未来寻盈利模式

  到目前为止,打车软件公司既不向用户收费,也不向出租车司机收费,每周还要报销司机的部分流量费用,有的甚至在为乘客跑单,司机发生空驶的情况下,还要补贴司机。说到盈利模式,这些打车软件公司都表示,“目前最重要的就是抢占用户,培育市场,寻求合作。赚钱不是现在考虑的。”

  打车软件不可能一直烧钱下去,总要有一个盈利模式才能生存。

  天使创业村投资总监朱业胜分析认为,打车软件挣钱的方法可能会在下面7种方式中产生:

  1、加价抢车是其中的一种。在紧急时段,乘客应该可以付一定的费用,同样在空驶时期,司机也可以付一定的费用。

  2、帮助司机增加新的业务,在同城范围内让出租车充当物流运输环节的职能,或者其他扩宽的方法。

  3、通过流量挣钱,当打车App有巨大的装机量之后,顺理成章地进行导流量业务,是不是也有挣钱的可能?

  4、投放广告能不能挣钱?手机上的广告投放现在还看不到太多希望,智能手机上现在广告份额太少。

  5、从大数据上能不能挣钱?打车类App利用智能手机原有的加速度传感器、GPS等就能很好地完成行车轨迹、速度、行车习惯等的司机数据累积和搜集。这些数据本身就是非常值钱的。

  6、从O2O整合后通过广告能不能挣钱?百度近日更新了其地图客户端,iOS版本升级至V4.7.0,版本新增在线打车服务,通过类似百度地图的LBS本地在线生活服务找商家收取广告费,打车应用拿一些分成。

  7、通过卖出能不能挣钱。现在看来一般的投资人对打车软件兴趣不大,主要是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从自身业务的角度考虑做一些战略投资。那么一些大的打车类App被这些大型互联网企业部分入股或整体收购就存在可能。另外出租车公司有可能会收购一些价钱低、规模小的打车类App为自己服务,减少自己开发、应用的成本。

  监管禁私自加价

  一方面是风投的大量涌入,在盈利模式尚未清晰的情况下以继续烧钱的方式继续抢占市场,而另一方面,却是开始受到政府的管制。这也从另外一方面解释了,打车软件之所以急着做大,很大原因是因为打车App企业们想用扩张对抗政策风险。“打车App的网络是独立的,不可能被直接关闭,只可能被取代。因此对于打车App来说,覆盖的城市越多,风险越分散;规模越大,被取代的风险就越低;功能越强大,就越不会被用户抛弃。”一位行业人士解释说。

  7月1日,北京市交通委公布《北京市出租汽车手机电召服务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并正式实施。此细则明确禁止手机电召软件加价,并纳入统一电招虚拟服务平台,必须与本市出租汽车电召服务收费标准“看齐”,也就是即时召车服务5元,提前4小时召车服务费6元;此外,细则还规定打车软件内不得嵌入广告。受政策因素的影响,各类快速崛起的各打车APP创业企业瞬间进入“寒冬期”。“一旦其他城市都以北京的政策为标杆,并强制执行细则,那么打车APP就会陷入无路可走的困境。”一位业内人士说。

  在摇摇招车这款软件里,加价招车被称为引发风波的导火索。由于“加价”调动了大城市出租车司机的积极性,让打车软件被很多不差小钱的上班族的热捧。但意想不到的是,扔出去的“炸弹”,为摇摇招车自己招来的则是政府管理部门的“约谈”。

  今年4月,北京交通委召集嘀嘀打车、摇摇招车等打车软件负责人,了解其运营情况,采集其运营数据,并在会上明确表示不允许加价。

  随后各地政府纷纷开始监管:5月7日,北京市交通委颁布规定,对打车软件进行规范和清理;5月22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委下发通知,要求各企业“对已经安装手机打车软件的驾驶员必须责令卸载”;5月26日,上海市交港局局长孙建平公开表示,上海将针对第三方打车软件出台相关管理办法,严格约束出租车司机利用打车软件私自加价的行为。

  受三大城市的影响,武汉、南京等地也发布了类似“禁令”。打车App的“四大战场”,一个月内没了三个,从热到冷,前后不到两个月。

  共赢各自找“靠山”

  面对现实,打车软件企业只能选择寻找“靠山”。4月,嘀嘀打车与尚未成为“统一平台”的96106达成合作,完成技术对接;而从创立之日起,摇摇招车就与出租公司和出租车司机签署合作,开通了96109免费叫车热线。嘀嘀打车也试图和政府达成合作关系。4月初,嘀嘀打车正式与北京市出租车调度中心进行战略合作,技术对接工作已经结束。截至目前,在北京市投入运营的嘀嘀打车、移建叫车、智益达等软件运营商均表示,申请在主管部门备案,与官方叫车平台96106对接。

  加价模式是政府和打车公司们博弈的焦点。一位业内人士说,关键是你怎么看加价这件事,调度平台不也是收费么?

  分析人士称,作为第三方召车服务,打车App直接对原有出租车市场的游戏规则构成了挑战。首当其冲被影响的就是由各大出租车公司自己打造的电调平台。上海出租车保有量约为4.8万辆,主要被大众、强生、锦江、海博四大集团垄断,各家都有独立的电话调度系统。

  一名当地业内人士表示:“首先,上海几家出租车集团,力量集中且实力雄厚,根本不会轻易跟别人谈合作;其次,这几家大集团也对打车App这些新应用很有兴趣,都在做自己的手机叫车软件,并且可能对内部铺开。”

  就在这一片不明朗之中,有人选择了离开——2011年在国内第一个开发出打车类App的嘟嘟打车,转战家政服务行业。最初选择与美国Zipcar模式、后来转为Uber模式的创始人云涛在解释退出时只说了一句:“我们一露头,就会被打压。”

  行业间的抱团取暖也不失为一招对抗风险的方式。近日还有消息称,嘀嘀打车与快的打车正在接洽谈判,将进行股权合作,就业界看来,这是打车软件市场抱团取暖的信号。就此消息记者向两家软件公司求证时,他们的回复都是:现在不方便透露细节。嘀嘀打车已于近日与高德地图达成合作,为高德地图用户提供打车服务。此外,嘀嘀打车还与百度地图、去哪儿网等达成了合作,并试图寻求和更多手机应用的合作。 (来源:《新闻晚报》 编选:网经社)

浙江网经社信息科技公司拥有17年历史,作为中国领先的数字经济新媒体、服务商,提供“媒体+智库”、“会员+孵化”服务;(1)面向电商平台、头部服务商等PR条线提供媒体传播服务;(2)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培训机构、电商平台等提供智库服务;(3)面向各类电商渠道方、品牌方、商家、供应链公司等提供“千电万商”生态圈服务;(4)面向各类初创公司提供创业孵化器服务。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免费注册体验全库)基于电商行业17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