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2019年是产业互联网之年。
从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到创业企业,都在把关注焦点从对消费端转移到产业端,互联网的脉络进一步向产业上游延伸。产业互联网接棒消费互联网,打开了互联网下半场的大门。
投资人是对产业变化最敏感的角色之一,他们用真金白银验证自己眼光的准确与否。近期,亿邦动力带着产业互联网的一系列问题拜访了众多产业端的投资人。他们对于这一互联网方向给出了众多深具格局的观点。
本文对他们的观点做了一个合集,以飨读者。
他们包括:
梅花创投创始人 吴世春
戈壁创投管理合伙人 朱璘
嘉御基金创始人 卫哲
银河系创投合伙人 蔡景钟
青蓝资本创始合伙人 任刚
星瀚资本创始合伙人 杨歌
变化与机遇
技术的变化
吴世春:
现在不管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还是基于5G、物联网技术发展,都是一日千里,这对原来很多传统行业带来了非常好的升级机会,所以我们非常看好这样的创业和投资机会。
朱璘:
5G时代的来临会让工业互联网得到有史以来最大的提升。
任刚:
今天产业互联网发展,确实有一个重要因素是技术成熟了,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和大数据技术的成熟。不仅性能足够好,更重要的是价格足够便宜,使得可以对产业要素做低成本、高质量的数字化改造和数字化协同。
信息传播的变化
蔡景钟:
当初,宝洁们胜出是掌握了打造品牌的秘诀,做电视营销得心应手。互联网时代,懂互联网营销的人会胜出。互联网营销会对产业互联网产生很大影响。有些人懂得互联网营销,就可能迅速崛起,加上消费端的链接更牛。
杨歌:
现在的信息传播是多渠道的MCN网络(传播),两微一抖(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知乎、小红书,各种各样的流量池。这些平台既是流量平台,还可以流转,是个碎片化、多渠道、多流量的MCN网络平台。
产业互联网是从没有信息到有信息,从小波信息到大波信息,从单一信息到千人千面,每一种信息都变成商业的过程。
今天就是信息的多对多,互联网之下,如果能够实现多对多匹配,就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方式,这个现象有个数学规律叫做梅特卡夫原理,当多对多完全信息化的时候便是商业价值最大化的时候。
变化带来的产业机遇
吴世春:
中国内需还是非常旺盛的,是一个全球门类最齐全的产业链,这里面有很大的产业升级机会。
这是一个很明显的趋势,当流量红利慢慢消失的时候,在供给侧、企业端,这是有一个很大的结构性和产业升级的机会。我们今年投很多在产业升级的一些项目。
朱璘:
中国的产能大,但人均产效比较低,制造业的信息化、自动化都蕴含着非常大的机会。
产业互联网具有技术壁垒、行业壁垒,多巨头会是常态,行业里也会诞生许多赢家。2025年会有97% 的企业利用AI做业务,企业上云的数量可能达到85%,企业数据利用率也会超过86%,中国总数据会占到全球数据的28%,企业端数据会非常接近消费端数据,甚至会在2030年超过消费端
卫哲:
传统企业+互联网的成功率也很高,并不是只有BAT。
蔡景钟:
谁成为链主?懂互联网营销、有用户、又能控制下游销售渠道的企业。
任刚:
中国是一个拥有众多产业的巨大市场,我相信会有很多个链主,不仅BAT有机会(他们很有优势),能够聚合需求、整合产业资源、引领产业创新变革的企业都有机会。
BAT占领了线上的流量,现在正在试图整合线下流量,但是流量思维在这类企业中是根深蒂固的,这就使得对供应链的深度改造在内部是很难真正被重视的,这给了创业企业机会。在需要深度供应链改造的领域、重服务的领域、创造新商业模式的领域,创业企业是有机会胜出的。
产业互联网到底是什么?
产业互联网核心
卫哲:
产业互联网的核心是提效率,提升资产效率就需要把资产相对数字化、标准化。其核心不是把一个行业做大,而是把行业效率提升。
产业互联网的逻辑首先提效率,效率低的行业比较容易;第二是提高资产的利用率,产品相对标准化和数字化的容易做;第三企业资产的数据敏感度相对较低。符合这三个特征的相对比较容易先走出来。
产业互联网驱动力
卫哲:
产业互联网一头2C再2B的时候对产业链上游的改造就会快很多。例如,CTG易才是个纯B2B的服务,今年个税改革,让它第一次有机会B2B2C来服务。原来个人缴税是公司统一申报,现在个税抵扣成了个人行为,每个人下载个税APP,国家允许个人去申报,但要汇总到企业。这时候一个企业面对上万个员工,每个人都下载APP,要汇总上万个信息,倒逼改革的局面形成,原来根本不打算用CTG易才服务的企业,春节后也开始拥抱这样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互联网让C进来后增速明显高于单纯的2B,C的互联网改造快,倒逼了B进步。
蔡景钟:
而大多数情况下,链主驱动行业改变,订单是主发动机。
产业互联网带来的利益重构
任刚:
产业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也是产业重构和利益重构的过程,这也是一个重要推动力。现在大家生意都不好做,你用一种新的方式重新组织需求,用技术去改造上游的供应链体系之后,会发现整个产业的价值链可以进行重新分配、重新分工,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带动很多人加入到产业互联网的整合中来。
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的关系
任刚:消费互联网是产业互联网的一个子集,产业互联网包括前端的C和后端的B,往下做需求侧的触达、转化、留存和数据的积累与应用,往上做供给端全链条的改造,通过数字化使得整个产业的效率更高。
行业与标准化
物流行业将是比较容易走出来的行业
卫哲:
物流是比较容易先走出来的行业。包括像满帮提供的服务实际上是相对标准的,比较容易数字化的。第二个是MRO行业,特点是产品比较标准;行业效率低,资产利用率需提高;可以数据化,数据也不太敏感。
这一轮产业互联网趋向于短链行业
杨歌:
产业环节越多、链越长,互联网化越慢,这一轮产业互联网是趋向于短链的。
长链行业比如:珠宝是典型的长链行业,冷链也是一个长链。再比如,LED芯片的生产,也是一个链条非常长的过程,而且极其复杂(比珠宝还要复杂)。类似LED这种特种工艺和高端装备,或者前沿设备,从生产端就非常复杂。要想做成一个LED发光芯片,上游供应商要有八种原料,整合到一个点上才能形成一个产品。
农产品比如咖啡产业链更长,哥伦比亚 埃塞俄比亚等美洲、非洲产地中植咖啡豆,粗加工之后进行船运,到港转口,过海关之后在我们国内形成进口商品,它们被批发给加工商加工成商品,再由批发商兜售给各式品牌商,品牌商形成品牌。
短链则相对链条短的多。
产业互联网首先是标准化
杨歌:
大宗商品是最典型的,它特别标准,不需要互联网工具促成信息化。金铁铜煤、小麦、花生、大豆、pvc和化学材料这类大宗商品特点是量特别大,另外不论量大与小,它都能自行标准化(比如金就是金矿石的含金量定义的,提炼出来都是一样的东西),量大或单位价值很高的产品都属于较易标准化(信息化)的行业。
大宗商品之后迅速信息化的行业是白色家电,比如苏宁国美的崛起(证明了这一点)。接下来就对数码家电(黑色家电)进行信息化。
然后是衣、食、住、行的标准化。刚才说了,衣,很难标准化的;住,难标准化,因为千家万户每一个户型都不一样;行,基本上标准化了(从车的买卖、交通信号、订车、打车等等这些基本标准化了);吃,一部分商品是可以标准化的。
简而言之,动物类产品是较难去标准化的,生产型产品相对容易标准化。
所以说,现阶段通过互联网和数据把非标商品做到标准化是最有价值的
标准化之后的难点在产业整合。比如我制定了一个标准,别人是否同意我这个标准?同一个行业,上游你采取英式的标准,他采取美式的标准,下游的产业就没法整合。商业上一个很大的难点在组织效率上,组织大家形成共识是产业互联网的一个壁垒。运营能力决定行业整合效率,整合效率决定规模,规模大小影响估值。
资本的作用:产业互联网不是风口
卫哲:
产业互联网不是一个完全靠资本烧起来的行业,过去几年的错误更多是用2C的方法去烧2B的行业。2B是无底洞,企业交易量不可能用以前资本纯投入免费甚至补贴逻辑做这个事儿。资本会关注产业互联网,但其烧资本的速度不是任何资本可以承受的起的。因此会吸引更多资本加速进来。(来源:亿邦动力网 文/秦川 编选:网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