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00EC>行业研究>浅析:合肥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对策建议
浅析:合肥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2020年02月04日 10:00:36

(网经社讯)工业互联网是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深度融合所形成的全新技术和产业生态,日益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发展,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加大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国务院和中央各部委以及安徽省政府先后发布了关于发展工业互联网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制订出台了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相关扶持措施。我市也发布了《关于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2018-2020)》,提出五大行动及五项重点工程,持续提升合肥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随着顶层设计、项目试点、集群发展、生态构建等多方面工作的开展,工业互联网已从概念普及进入实践深耕阶段,逐步形成统筹指引、差异定位、上下联动、多方协同的发展格局,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的现实基础和时代条件已然形成,未来必将成为合肥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一、我市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基本情况

工业互联网网络建设支撑工业经济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作为“宽带中国”优秀示范城市,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加快和完善,有力支撑了工业经济数字化转型发展。我市累计建成本地光缆长度628多万芯公里,宽带接入端口534万个,互联网出口带宽5.6T,宽带基础设施领先水平排名位列中国省会城市第三,仅次于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武汉和郑州;已建成无线AP点约3万个,4G信号覆盖率达到99.2%;合肥启迪联合联通、华为签署5G数字园区战略合作协议,目前首座5G基站已落成,覆盖园区内无人驾驶、智慧工厂、工业互联网等多元应用场景。

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效初显。在工业互联网发展战略的顶层指引下,我市从三个方面制定实施了推动措施,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围绕主导产业,积极实施“百企贯标、千企对标”工程和“万千百”创新工程,提升工业企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为工业互联网发展打前站。积极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对标贯标常态化,目前已有128家企业通过国家贯标评定,占全国2.85%、全省28%;先后认定264家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推荐认定国家级示范企业6家、省级60家,全市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57.7,在全国重点城市排名第15位。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合肥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认定管理办法》,发布首个地方标准《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实施指南》,累计认定建成57家智能工厂、495个数字化车间,75.6%的“智能工厂”实现产业链协同应用,9家企业入选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名单,占安徽省入选企业总数的75%。二是推动企业上云。启动“万家企业上云”三年行动计划,为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了具体抓手,切实降低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组建了包括阿里、华为、用友、金碟、腾讯等在内的合肥市企业上云服务联盟,搭建了企业上云公共服务平台,新增上云企业一千余家。三是构建工业互联网创新服务体系。我市目前拥有三个相关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两个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和若干个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全市创新服务体系基本成型。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五家企业入选G60科创走廊第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专业服务机构推荐目录。支持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合工大、航天云网、荣事达集团等高校、科研机构与行业领军企业联合成立了合肥高新云制造研究院、合肥长丰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支持华为、徐工信息等知名ICT企业在肥组建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研发一批行业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培养优秀系统集成总包服务商。

工业互联网深耕细作赋能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条件成熟。工业互联网融通了系统架构、产品生命周期和价值链三大智能制造体系维度,对合肥市各重点产业的产品智能化以及“服务型制造”转型赋能效果已初步显现。

一是电子信息。2018年产业规模超1800亿元,同比增长28.9%。笔记本电脑年产能近2000万台,华米手环总出货量全球第一;形成世界最大的新型显示面板生产基地,建成全球首条10.5代线;智能语音列入工信部首批三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试点之一,“中国声谷”产值超500亿元,入驻人工智能企业300余家,科大讯飞获批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用户达9.1亿户,智能硬件客户超2万家;全市集聚集成电路企业150余家,产业年复合增长率居全国前列,规模居全国第6位,被国台办、工信部联合授予“海峡两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

二是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首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全市2018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到8万辆,占全国推广总量的5%,实现产值200亿元,其中智能网联型纯电动汽车产销居全国前列。江淮大众首款纯电动汽车投产,蔚来汽车生产基地整车批量下线,加上江淮新能源汽车,已形成年产12万辆电动轿车、1.1万辆电动客车、10亿安时动力电池、24万套电机生产线能力。

三是智能家电。2018年家电“四大件”总产量超过7000万台,占据国内近15%的市场份额,继续位列全国首位。美的、晶弘等5家企业的63种产品入选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名单,占全国入选总数的25.6%。美菱“智慧冰箱智能制造项目”入选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成为国家级“绿色工厂”,惠而浦“基于WiFi无线通信技术智能家电信息交互系统”入选首批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

四是装备制造。2018年共生产叉车6.5万台、挖掘机6576台、工业机器人506套,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5.3%;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制造分别实现利润23.5亿元、15.02亿元,同比增长29.9%和28.8%;安徽合力和合锻机床多次获得“中国工业大奖”,安徽合力2018年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自动化装备、电子信息装备和航空设备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是光伏及新能源。我市重点光伏企业总数达五十余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5家,规模以上企业26家。2017年,電池片、组件、逆变器主要产品出货量达21GW,产业规模占全国1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425亿元,占全国的8.5%。高新区入选全国第一批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经开区入围第一批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

六是新材料。2018年上半年,新材料产业拉动全市利润增长2.3%,节能环保产业利润同比净增5.32亿元,增长30.5%;安利股份成为“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工业产品生态(绿色)设计试点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连续四年蝉联行业“十强企业”第一名。

二、工业互联网推进过程中的短板与痛点

(一)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水平普遍偏低

企业软硬件基础和互联互通条件普遍达不到工业互联网发展要求。大部分制造企业维持在“工业2.0”阶段,在向“工业3.0”阶段跃升过程中,仍然以单台套自动化设备的低水平重复投入为主,长期面临着信息孤岛、顶层设计缺乏、烟囱式垂直应用、MES软件项目定制化程度高等问题。

(二)企业经营管理者应用工业互联网的意愿不强烈

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设备数字化改造和互联互通需要的前期投入较大,而工业互联网能为企业带来的近期“降本增效”回报不明确,盈利模式不清晰,投入产出比难以界定,使管理者抱有观望态度;二是工业互联网应用带来的信息化和联通化,将大幅度增加信息安全隐患,使得管理者对于商业隐私和技术机密能否得到保护顾虑重重,拒绝“触网”。

(三)工业互联网平台资源要素汇聚程度不高

受限于数据底子薄弱,软件行业结构不完整,高端产业链资源不足,我市既有平台与拥有几十万企业会员、百万台套设备和上千万撮合交易收入的先进平台相比差距巨大,在工业制造能力标准化与服务化、工业经验知识软件化与模块化、以及各类创新应用开发与运行上存在短板甚至缺失,无法支撑生产智能决策、业务模式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生态培育等高阶功能。

(四)缺乏专业人才掣肘产业快速发展

由于传统专业设置、企业培训水平和员工在职继续教育机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导致具有高度学科交叉和融合创新特征的工业互联网研发、应用技术人才需求无法得到满足,“高薪聘不来CIO”成为制造企业普遍面临的人才困境,而系统规划师和“机械-数据工程师”等新兴岗位人才缺口更大,直接影响到系统部署和应用质量。

三、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对策建议

提高企业工业互联网建设标准要求,夯实产业高速发展坚实基础。瞄准“新3C”(连接、控制、融合)发展目标,升级“万千百”创新工程,重点支持主导产业龙头企业进行整厂改造,全面提高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标准要求,设置新企业落户门槛条件。推进企业内外网升级改造工程,引导重点企业创建省级“网效之星”,推动5G商用网络和数字园区建设,以IPv6、SDN等技术对现有企业外网及专线网络进行改造。积极建设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以及公共递归节点,实施RFID标签普及工程,促进信息资源集成共享。推动企业内网使能改造,支持工业企业以工业以太网、工业PON、工业无线WIA-PA/FA等改造生产现场网络和系统,开展窄带物联网(NB-IoT)、Lora、eMTC等新型无线网络试点。鼓励产业联盟成立基础网络改造专业服务机构,加快制订网络改造评估认证标准。

构筑多层次服务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撑中小微企业跨越式发展。鼓励骨干企业加大工業互联网行业平台的建设力度,以“设备上云”作为平台赋能切入点,实现工业设备性能优化和能力交易,推动平台向产业链上下游小微企业延伸服务,同时加快平台在产业集聚区落地,由点及面,多方位辐射、带动产业整体提升。积极引入航天云网、根云、COSMOPlat、工业ET等高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在肥落地,对接合肥市“万家企业上云”公共服务平台,强化通用型平台的数据资源汇聚与分析服务能力,提前布局推动交易方式从撮合向竞价转变。落实“万家企业上云”行动计划,加大上云企业的奖补扶持政策,尽快制订完善企业上云考核认定标准和评估规范,引导中小微企业从PaaS向业务系统云化升级,深度上云。

涵养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营造新模式、新业态涌现环境。设立产业创新发展重点任务专项,采用“揭榜挂帅”方式,激发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活力,力争形成重大技术突破。鼓励“大院大所”抱团冲击工业互联网国家工程实验室,畅通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渠道,加大技术发明奖和发明专利产业化奖励力度。重点支持高性能网络、智能模块、智能联网装备以及嵌入式人机交互屏等关键终端申报“信息消费创新产品”。继续施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政策,集中突破一批具有自主IP的AI、安全加密、边缘计算和驱动控制芯片。

注重复合型专业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匹配产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巨大需求。鼓励工科类高校申请备案智能制造工程等相关专业。依托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千人赴港培训计划、“百千万”培训工程等人才项目,以及安徽省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安徽省首席信息官(CIO)协会等机构的培训资源与平台,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力度,提高深造积极性和培训效果。依托国家、省、市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引进行业领军人才及团队。

深化国际国内协同合作机制,拓展产业发展维度和空间。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集成方案等“引进来”和“走出去”,重点引入达索、博世、西门子等全球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巨头入驻合肥或合作开展标杆性示范项目建设。依托合肥学院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江淮大众新能源汽车等项目,加快推进中德智慧产业园建设。建立政府、产业联盟、企业等多层次沟通对话机制,鼓励我市专业技术人才在国际国内工业互联网组织任职或承担相关任务,加大对主持、参与制定工业互联网国际、国家、行业标准规范的奖励力度。(来源:中国信息化 文/程振革 李义福 编选:网经社)

浙江网经社信息科技公司拥有17年历史,作为中国领先的数字经济新媒体、服务商,提供“媒体+智库”、“会员+孵化”服务;(1)面向电商平台、头部服务商等PR条线提供媒体传播服务;(2)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培训机构、电商平台等提供智库服务;(3)面向各类电商渠道方、品牌方、商家、供应链公司等提供“千电万商”生态圈服务;(4)面向各类初创公司提供创业孵化器服务。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免费注册体验全库)基于电商行业17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相关阅读】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