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为贯彻落实《辽宁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辽政办发〔2019〕36号),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持续提升我市工业互联网创新能力,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推进网络强市建设为目标,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突出工业互联网作为发展智能经济的桥梁作用,围绕支撑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的提升,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融合发展、安全发展和开放发展,着力构建和完善网络、平台和安全体系,加快5G、工业互联网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加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努力把工业互联网打造成丹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主要目标
到2022年,全市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创新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初步建立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建成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和3个工业互联网平台,上云工业企业达到20家,建设2家“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工业互联网支撑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提升的桥梁作用明显增强,网络强市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为2025年实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取得质的飞跃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技术创新。
1.加强标准制定和关键技术研发。支持企业参与国内外5G、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工业软件、网络安全等技术标准攻关,参与研究制定国家“5G+工业互联网”融合标准体系,开展 “5G+工业互联网”融合配套产品研发。组织企业申报各级技术攻关项目,提升全市5G、工业互联网等关键技术研发能力。到2022年,全市5G、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标准制定能力和关键技术研发能力有所提高。〔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相关县(市)区政府、经济区管委会〕
2.加快华为(丹东)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建设。建设华为(丹东)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统筹各方资源,结合丹东市产业特点,开展在工业互联网前沿技术、共性技术的联合创新,分领域、分行业推进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助力丹东企业实现智能生产,以及服务化转型,培育发展一批工业互联网创新型和服务型企业,推动整条产业链的整体升级,从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丹东市工业领域跨越式的提升,为新经济业态发展贡献力量。到2022年,建成华为(丹东)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培育发展2个工业互联网创新型和服务型企业。〔责任单位:市经合发展服务中心、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各县(市)区政府、经济区管委会〕
(二)夯实网络基础。
1.建设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提升5G基站等通信基础设施综合服务能力,鼓励基础电信企业加快5G网络建设。推动利用5G、光纤宽带、IPv6、云计算等新技术,在重点产业园区、工业企业部署“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网络基础设施,加快提升网络支撑产业发展能力。到2022年,全市部分重点产业园区实现5G网络覆盖。〔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通信管理办公室,各县(市)区政府、经济区管委会〕
2.推动企业内网升级改造。鼓励工业企业利用5G、软件定义网络、工业无源光网络、边缘计算、标识解析等新技术,建设与基础电信企业外网协同发展的企业内网,开展生产线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提高生产设备联网率,加快5G、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规模化应用。鼓励基础电信企业结合5G组网和应用,为具备条件的工业企业进行工业互联网内网设计、建设和运维,探索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商业模式。到2022年,完成部分重点工业企业网络升级改造,在全市打造2个网络建设标杆企业。〔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通信管理办公室,各县(市)区政府、经济区管委会〕
(三)建设平台体系。
1.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华为(丹东)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作为核心载体,构建一个包含“物联网平台”,“工业智能体”和“工业应用平台”三大核心模块在内的丹东工业互联网平台,面向我市装备制造、轻工、矿产资源开采及深加工、纺织服装、化工、建材六大产业,通过业务运营、成果落地、行业实践,联合创新、生态积累,逐步发展升级。到2022年,培育3个工业互联网平台。〔责任单位:市经合发展服务中心、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县(市)区政府、经济区管委会〕
2.提升平台服务供给能力。鼓励工业互联网平台运营企业,加快完善数据集成、开发工具、微服务框架、建模分析等关键技术,汇聚整合产品设计、生产工艺、设备运行、经营管理等数据资源,提高平台面向不同行业和场景的应用服务能力,探索形成商业发展模式。鼓励软件企业、工业企业提升工业APP开发能力,满足工业企业个性化和定制化需求,提升平台支撑企业发展能力。到2022年,培育3个高质量工业APP。〔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经合发展服务中心,各县(市)区政府、经济区管委会〕
3.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鼓励工业企业利用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进行技术改造,加快实现业务、数据和设备上云上平台,以企业“上云用平台”带动5G、工业互联网发展,促进形成以平台为核心,基于“数据+模型”的制造业发展新模式。到2022年,协同联动推进20家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技术改造;全市上云工业企业达到20家,培育2家上云上平台典型示范企业。〔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县(市)区政府、经济区管委会〕
(四)强化安全保障。
1.构建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创新安全保障模式,构建完善全市网络安全工作责任体系。落实重要领域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和管理制度,完善保护等级安全测评和风险评估制度。加强网络空间战略预警和监管制度建设,增强网络信息安全的态势感知、监测预警、应急处理和执法能力。到2022年,初步建立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委网信办、市通信管理办公室,各县(市)区政府、经济区管委会〕
2.提升企业安全防护能力。鼓励工业企业与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和专业机构加强合作,有针对性部署和改进安全防护措施,提升工业控制系统、智能装备、工业软件和工业数据等安全保障能力。到2022年,定期组织开展网络安全检查,推动提升安全保障能力。〔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委网信办、市通信管理办公室,各县(市)区政府、经济区管委会〕
(五)加快融合发展。
1.推进工业互联网和5G等新技术融合发展。鼓励建设“5G+工业互联网”技术测试床,开展融合技术、标准、解决方案评估验证等工作。鼓励重点产业园区建设“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推动工业企业建设“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开展云化机器人、工业VR/AR等试点示范,加快5G和工业互联网在垂直行业融合应用。到2022年,建设2家“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工业互联网和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合发展能力显著提升。〔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各县(市)区政府、经济区管委会〕
2.依托工业互联网推动中小企业融合发展。鼓励中小企业从质量标准、生产制造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对接行业龙头企业,以行业龙头企业为核心,实现上下游企业之间数据互联互通、创新资源共享、生产资源优化配置和供应链高效协同,打造形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通发展体系。鼓励企业建设试验检测、信息服务等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提升5G、工业互联网等在大中小企业融合应用能力。到2022年,初步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链,全市中小企业融合发展能力显著提升。〔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经合发展服务中心,各县(市)区政府、经济区管委会〕
(六)扩大开放合作。
1.加强技术交流合作。鼓励企业围绕5G、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数据建模、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区块链和芯片制造等薄弱环节,建立与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机构、高校和重点企业交流与合作机制,及时跟踪把握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技术发展趋势和方向,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和考察对接活动,参与制定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标准规范和国际规则。到2022年,每年组织参加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技术交流对接活动。〔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各县(市)区政府、经济区管委会〕
2.强化产业对接合作。鼓励企业加强与国内外政府机构、产业联盟和国内外大企业的合作交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在协同创新、产业发展、市场一体化等方面加强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构建跨区域、跨领域紧密协作的工业互联网等产业链,提高5G、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和信息产业合作发展水平。到2022年,推进2户企业加入国际国内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等组织。〔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县(市)区政府、经济区管委会〕
3.开展招商引资引技工作。围绕补齐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发展短板,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引进,积极吸引新技术、新成果来丹东转化。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收购、兼并重组国内外工业互联网领域优秀企业,利用全球技术、知识产权等创新资源,提升我市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加强招商引资,积极吸引国际知名企业在丹东布局,落实省政府与华为、腾讯等企业合作协议,争取国内领军企业及其战略合作企业产品和项目在丹东落地。到2022年,每年组织企业参加工业互联网领域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经合发展服务中心,各县(市)区政府、经济区管委会〕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组织实施机制。建立市县联动协同的工作机制(联席会议制),统筹协调全市工业互联网建设工作,推动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研究部署重大规划、政策和重要工作安排,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开展工作,协调跨地区、跨部门的重要事项,加强对重要事项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通信管理办公室等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经济区管委会〕
(二)优化创新发展环境。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体系和能力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形成技术研究和产业应用互促互进的良好局面。建立工业互联网发展情况动态监测和第三方评估机制,推广优秀解决方案和典型案例,推动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企业提供专利保护维权服务,打造有利于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网络部署与应用落地的外部环境。〔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市)区政府、经济区管委会〕
(三)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强化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利用辽宁省工业互联网专项资金和丹东市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支持,重点支持关键领域重大技术创新及应用、平台建设和融合应用等项目,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向上述项目倾斜。对符合政策条件的企业,给予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软件和集成电路企业所得税优惠、小微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扶持。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市场化交易与政策扶持联动,降低5G基站、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中心用电成本。〔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各县(市)区政府、经济区管委会〕
(四)深化产融对接合作。拓宽工业互联网建设融资渠道,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资本市场开展股权融资,争取省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引导各类投资基金向工业互联网领域倾斜。完善银企对接机制,为企业提供精准信贷扶持。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大力发展产业链金融、融资租赁等与产业直接结合的金融服务。〔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市)区政府、经济区管委会〕
(五)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深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兴辽英才计划”,力争引进一批工业互联网领域领军人才、紧缺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鼓励高校、职业技术学校设置工业互联网专业和课程,建设工业互联网人才实训基地,培养工业互联网专业技术人才。实施企业人才培训计划,开展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专题培训、现场观摩和系列对接活动,激发企业内生发展动力。畅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间,以及市内外人才流动渠道,鼓励通过双向挂职、短期工作和项目合作等方式加强人才交流共享。深化人才激励机制改革,鼓励企业完善科技人员股权、期权和分红奖励办法,吸引、留住高级技术人才和技术骨干,调动科技人员创新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县(市)区政府、经济区管委会〕(编选:网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