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7月7日,蚂蚁集团及其旗下机构因违法违规行为被金融管理部门处以巨额罚款,罚款金额总计达71.23亿元。这一事件立马引起轩然大波,而自蚂蚁2020年11月3日IPO折戟已快过去三年。此外,腾讯旗下的财付通也被罚约29.9亿元。
一、多家金融机构被罚 蚂蚁 腾讯领百亿“罚单”
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消息,近期,针对蚂蚁集团及旗下机构过往年度在公司治理、金融消费者保护、参与银行保险机构业务活动、从事支付结算业务、履行反洗钱义务和开展基金销售业务等方面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金融管理部门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法》《反洗钱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保险法》《证券投资基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对蚂蚁集团及旗下机构处以罚款(含没收违法所得)71.23亿元。要求蚂蚁集团关停违规开展的“相互宝”业务,并依法补偿消费者利益。
同时,在7月6日,证监会浙江监管局刚刚公布了对蚂蚁基金销售、林思思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经查明,蚂蚁基金销售存在以下违法事实:一、违反代销基金产品准入、宣传、档案管理有关规定。二、违反基金销售机构人员管理、内部控制有关规定。公司总经理林思思对公司开展基金销售业务负有管理责任,是公司前述违法违规行为的主管人员。决定:一、对蚂蚁(杭州)基金销售有限公司给予警告,并处以7368万元罚款;二、对林思思给予警告,并处以15万元罚款。
对此,蚂蚁集团随后在官方公众号发布公告称:“对此诚恳接受、坚决服从,并将进一步夯实合规治理水平。”
同时,央行对腾讯集团旗下的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予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5.66亿元,罚款24.26亿元,合计罚没近30亿元。时任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反洗钱与风险控制部负责人吴某被罚款 120 万元;时任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支付平台产品部(微信支付)产品运营负责人吴某被罚款 99.6 万元;时任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支付平台产品部(基础支付)负责人陈某博被罚款 6.5 万元;时任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某爱被罚款 16 万元。
对此,财付通方面也于当晚发布公告,表示:“今天,我们收到了中国人民银行对财付通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对此,我们诚恳接受、坚决服从和落实,严格执行相关决定。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旻律师认为,本次处罚无疑是严厉打击金融违规乱象的一次重要行动,具有典型意义。此外,也很好的表明了监管部门在鼓励金融创新的同时,也要惩处借助金融创新而进行监管套利的行为。
李旻律师进而表示,金融创新应当坚持“金融为本、科技赋能”,所有金融创新应当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进行。可以预见,今后对于互联网领域的金融创新的监管要求将越来越严格。
此外,央行消息显示,7月7日,平安银行因1.违反账户管理规定;2.其他危及支付机构稳健运行、损害客户合法权益或危害支付服务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3.违反反假货币业务管理规定;4.占压财政存款或资金;5.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及相关管理规定等行为,被央行警告,没收违法所得1848.67元及罚款3492.5万元。
邮储银行因1.违反反假货币业务管理规定;2.占压财政存款或者资金;3.违反国库科目设置和使用规定;4.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及相关管理规定;5.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6.未按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7.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等行为,被央行警告及罚款3186万元。
人保财险存在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的违法行为,被罚款464万元。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九三学社中央促进技术创新工作委员会委员王喜文认为,从蚂蚁集团等公司被罚,说明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就要重视宏观政策研究的重要性。企业达到一定规模意味着不再是行业的跟随者,而是引领者。那就要重视对宏观政策的研究,仅仅是法律层面的规避某些事项、打监管擦边球是不可取的,而是需要研究技术与产业层面的合规。
二、全球最大规模IPO折戟
7月8日,刚被金融管理部门罚没71亿元的蚂蚁集团宣布完成整改,同时启动股份回购计划,将以自有资金回购现有股东的部分股份,回购比例不超过总股本的7.6%。蚂蚁集团方面表示,本次回购遵循市场化原则操作。为合理确定回购价格,蚂蚁集团参考市场惯例,聘请了国内外知名投行作为财务顾问,并根据其出具的估值报告进行了定价。
据了解,蚂蚁集团是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金融科技公司,旗下拥有支付宝、余额宝、花呗、借呗等业务,是中国最大的数字支付平台,也是全球最大的金融科技公司。据统计,支付宝拥有超过10亿年活跃用户和8000万合作商户,在中国占据了55.4%的移动支付市场份额。余额宝是全球最大的货币市场基金,管理着超过1.7万亿元人民币的资产。花呗和借呗是中国最大的消费信贷平台,累计服务了超过5亿用户。虽然成绩斐然,但蚂蚁集团的上市之路颇为坎坷。
2020年7月下旬,蚂蚁集团宣布启动上市,10月下旬,证监会便同意蚂蚁集团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注册。
根据当时的招股书,蚂蚁集团计划筹资金额高达2600亿人民币,总估值达2.1万亿元。这一当时全球最大规模IPO,从起跑到获批,用时仅三个月。
按原定计划,蚂蚁集团将于当年11月5日在上海与香港同步上市,距离“A+H”同步上市不到78小时,一场关于“蚂蚁”的资本狂欢盛宴戛然中止。11月2日晚,中国人民银行等四机构约谈了当时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马云、董事长井贤栋、总裁胡晓明;次日,上交所发布关于暂缓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蚂蚁集团”)科创板上市的决定。受此影响,蚂蚁集团在港交所公告称,暂缓H股上市。(具体详见专题:突发!蚂蚁集团被暂缓“A+H”上市影响几何?http://www.100ec.cn/zt/myyt/)然而,次日,上交所叫停了蚂蚁集团上市计划。
消息一经传出,蚂蚁集团大股东阿里巴巴股价盘前暴跌。美股开盘后,阿里巴巴开盘价相比上一交易日收盘时暴跌8%,市值跌去666亿美元(约4400亿元)。
2021年4月12日,距离4月10日国家市监总局对阿里巴巴集团作出182亿行政处罚决定才过去两天,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金融管理部门再次联合约谈蚂蚁集团。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曾指出,互联网存款产品的兴起与其自身门槛低、利率高、流动性强的特性有关,而这种特性对于银行而言并非好事。
蚂蚁集团的上市计划是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步骤之一。然而,此次事件对蚂蚁集团的财务状况和业务模式产生了负面影响,可能会对其未来的上市计划产生一定的影响。
部分高风险机构通过互联网平台吸收存款,有的甚至高达70%,这些高风险机构自身抵御风险能力较弱,互联网平台存款占比过高,进一步增加了其负债资金的不确定性。
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浪潮下,多个互联网巨头企业动作频频,加速挺进银行业,加速金融版图布局。除了蚂蚁集团外,京东、携程、字节跳动、滴滴、美团、苏宁、小米、腾讯、百度、360等纷纷开展均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展开了布局。
三、金融监管步入常态化
近年来,金融管理部门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建立健全平台经济治理体系,出台一系列制度办法,初步形成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发展与监管制度框架,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
过去,金融领域野蛮生长乱象丛生,金融消费者利益严重受损,市场竞争秩序遭到严重破坏,其原因之一在于金融监管立法过罚匹配不当,金融主体违法成本过低,对金融违法违规行为起不到应有的惩戒作用。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董毅智律师做出三个判断:第一,金融监管本身会变成一种常态化的监管,将一直存在下去,对于整个平台来说,其合规性要求是非常高的,这必然导致整个的合规成本的拉高,这是一种趋势;第二,所有的持牌经营还是所有的金控平台,可能都有新一轮的洗牌,除了这两个头部之外,其他的一些相关的平台是否后续还有处罚,值得我们观望。第三,在资本市场的层面,后续不排除蚂蚁和腾讯在这个金融板块是否单独上市的可能性,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预期。
三家金融管理部门表示,2020年11月以来,从依法加强监管和有效防范风险的角度出发,金融管理部门督促指导蚂蚁集团、腾讯集团等大型平台企业全面整改金融活动中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目前,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存在的大部分突出问题已完成整改。金融管理部门工作重点从推动平台企业金融业务的集中整改转入常态化监管。
据悉,下一步,金融管理部门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提升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常态化监管水平,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确保同类业务适用同等监管规则,实现公平监管。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落实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金融政策措施,支持、鼓励平台企业持续提升金融普惠性,推动科技金融创新,增强国际金融竞争力,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民生需求。
四、尾声
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提高了社会的生产生活效率,但同时,由于缺少相应的监管也导致在发展过程中留下不少隐患,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显现。在蚂蚁集团和财付通收到巨额罚单之前,互联网平台还有美团因“二选一”问题被罚34.42亿元,阿里因反垄断问题被罚182.28亿元等。这些都是监管部门对于行业乱象的严监管表现。
各行各业健康长远的发展离不开监管的把控。每一个巨额处罚背后,对平台来说是短期的阵痛,而从长远来看,是互联网行业迈向有序健康发展的新开始。对于互联网来说,除了通过监管、罚单等外力约束外,更重要的还是通过寻找自身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