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2月20日消息,阿里巴巴发布2025财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数据显示,本季度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营收同比增长32%至377.56亿元;经调整EBITA为亏损49.52亿元,2023年同期为亏损31.46亿元。对此,“一带一路”TOP10影响力社会智库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电商快评》给予解读,独家原创观点供记者朋友参考选用。(详见网经社专题:https://www.100ec.cn/zt/cbsa/)
【观点一:营收表现强劲 海外市场影响力扩大】
财报数据显示,本季度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营收同比增长32%至377.56亿元,国际零售业务收入为315.53亿元,相较2023年同期的232.60亿元增长36%。增长主要靠速卖通和Trendyol营收增长拉动。
对此,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鼎汇出海跨境电商研究院创始人高长春表示,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本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2%至 377.56 亿元,增速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显示出其在全球市场的扩张动能。这一增长主要依托跨境业务的结构性优化,包括供应链效率提升、新兴市场渗透及全托管模式深化。
“中国跨境电商50人论坛”副秘书长、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指出,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在本季度的营收同比增长了32%,这一增速是相当可观的。在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阿里国际业务能够取得如此亮眼的营收增长,无疑体现了其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业务拓展能力。这表明阿里国际业务在海外市场上的影响力正在逐步扩大,其产品和服务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王与剑指出,营收来看,本季度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营收同比增长 32% 至 377.56 亿元,这一成绩十分亮眼,彰显出其在国际市场的拓展卓有成效。强劲的营收增长表明阿里国际业务在市场份额、用户规模、业务拓展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比如速卖通持续丰富产品供应,构建多元化业务模式,宣布在韩国与新世界集团成立合资公司,这些举措都有助于提升营收 。
【观点二:营收增长与亏损扩大并存 重点市场投入加大】
财报显示,季度内,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经调整EBITA为亏损49.52亿元,2023年同期为亏损31.46亿元。主要由于对Trendyol跨境业务和速卖通的投入增加所致,部分被Lazada变现率和运营效率提升导致的经营亏损大幅减少,以及Trendyol本地业务的盈利能力改善所抵消。
曹磊指出,尽管阿里国际业务的营收表现不俗,但其净利润状况却有待提升。经调整EBITA为亏损49.52亿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亏损31.46亿元,亏损幅度有所扩大。这说明阿里国际业务在快速扩张的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的成本压力和市场风险。如何在保持营收增长的同时,有效控制成本、提升盈利能力,将是阿里国际业务未来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高长春认为,经调整 EBITA 亏损同比扩大至 49.52 亿元,反映出战略投入的持续加码,例如物流基建、本地化运营及技术研发等领域的资金倾斜。尽管亏损扩大,但营收增速与市场份额提升表明其处于增长型投入阶段,而非单纯经营效率低下。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财报中的营收增长与亏损扩大并存,既体现了其在全球电商市场中的积极态势和战略选择,也揭示了其面临的挑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曹磊补充道。
【观点三:出海业务仍面临挑战 仍需加强投入和创新】
曹磊指出,全球电商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阿里出海业务的竞争对手除了综合电商巨头亚马逊、eBay、京东外等,还有Shein、Temu、Wish等诸多跨境电商强劲竞争对手。这些竞对在商品种类、价格、物流、售后服务等方面与阿里国际业务存在不同程度的竞争关系,对阿里国际形成了“潜在威胁”。
王与剑则认为,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关税政策的变化给全球跨境电商带来了深远影响。在此背景下,仓发业务因能有效应对关税挑战而迎来增长机遇,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或能凭借海外供应链和菜鸟国际事业部的优势,在未来跨境电商平台竞争中具备强大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未来集团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市场竞争加剧、成本压力持续上升以及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等。因此,如何在保持营收增长的同时,有效控制成本、提升盈利能力,将是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未来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曹磊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