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4月26日,在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之际,抖音电商与上海市杨浦区知识产权局联合举办“2024年度知识产权保护开放日”活动,向社会展示平台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阶段性成果,并联合政府、品牌、行业专家共议电商平台治理新路径。数据显示,2024年至今,抖音电商累计主动删除涉假商品链接180万条,清退涉假店铺超16万家,假货治理的前置识别率超96%,展现出平台对假货“零容忍”的治理决心。
知识产权日聚焦电商治理 政企联动共筑保护防线
网经社直播电商台(LIVE.100EC.CN)根据Deepseek查询获悉,本次开放日活动以“创新保护与责任同行”为主题,吸引了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品牌方代表及法律专家等百余人参与。活动通过成果展示、案例分享、圆桌论坛等形式,探讨数字经济时代知识产权保护的难点与突破方向。上海市杨浦区知识产权局局长在致辞中表示,电商平台是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阵地,政企协同治理是打击侵权假冒、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路径。抖音电商作为头部平台,其技术驱动的主动治理模式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抖音电商副总裁在演讲中强调,平台始终将知识产权保护视为核心责任,通过技术升级、规则完善、商家教育、政企合作四大维度构建治理体系。尤其在假货防控领域,平台已形成“主动监测+人工审核+用户反馈”的全链路机制,覆盖商品发布、直播推广、交易售后全环节,力求从源头阻断假货流通。
技术迭代筑牢防线 全年清退16万家涉假店铺
假货治理是电商平台知识产权保护的核心战场。抖音电商披露,2024年至今,平台累计拦截超3亿次高风险商品发布行为,日均扫描监测超1.2亿条在架商品,通过算法模型识别异常价格、图文描述、交易行为等特征,精准定位疑似假货链接。数据显示,平台主动删除的180万条涉假链接中,96%在商品上架前即被拦截,避免其流入市场;清退的16万家店铺中,超八成因多次违规或情节严重被永久关闭。
针对奢侈品、美妆、电子数码等高仿重灾区,抖音电商升级了垂直类目风控模型。例如,在奢侈品领域,平台引入AI图像比对技术,对商品logo、材质细节、包装配件等进行像素级分析,并与品牌官方数据库实时校验。对于直播场景中主播的“隐晦售假”话术(如“大牌同源”“工厂尾单”),平台通过语义识别模型实时预警,并联动人工审核快速处置。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 治理模式再升级
抖音电商风控负责人介绍,假货治理已从传统的“投诉-处理”被动模式转向“主动拦截+生态管控”的体系化治理。一方面,平台基于历史违规数据、行业风险特征和用户举报信息,持续训练AI模型,提升对新型售假场景的预判能力。例如,针对“货架电商与内容电商混合场景下商品信息碎片化”的挑战,平台开发了跨模态识别技术,可同步分析直播画面、商品详情页、用户评论等多维度信息,识别隐蔽的售假行为。
另一方面,平台强化对商家的准入审核和合规教育。新入驻商家需通过资质核验、经营者人脸识别、历史违规筛查等多重审核;存量商家则需定期参与知识产权保护培训,违规商家将被限制流量或清退。此外,抖音电商与超300个国内外品牌建立“绿色通道”,实现侵权投诉24小时内响应,并通过数据共享协助品牌溯源打击制假链条。
行业呼吁共建共治 专家:平台治理需兼顾效率与公平
在开放日圆桌论坛环节,与会专家指出,假货治理需平衡“净化市场”与“保护创新”的关系。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表示,电商平台既是规则制定者,也是执行者,需确保治理规则的透明性,避免误伤中小商家。对此,抖音电商回应称,平台已建立商家申诉复核机制,并定期公开治理规则和典型案例,推动形成公平、健康的经营生态。
活动最后,抖音电商联合30余家品牌发起“正品保护联盟倡议”,承诺进一步开放技术能力,协助品牌方监测全网侵权信息,共建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平台表示,未来将加大对制售假团伙的法律追责力度,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侵权证据固定,并配合执法机关开展线下打击行动。
随着电商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平台核心竞争力之一。抖音电商此次披露的治理成果,不仅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承诺,更标志着电商平台从“流量竞争”向“生态治理”的深层转型。如何通过技术创新与协同治理持续净化市场环境,将是行业长期探索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