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00EC>数字零售>阿里通信宣布“阿里小号”服务将于2025年4月底下线
阿里通信宣布“阿里小号”服务将于2025年4月底下线
网经社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8日 09:39:18

(网经社讯)近日,阿里通信向用户发送通知短信,宣布“阿里小号”服务将于2025年4月29日24:00正式结束并下线,相关号码将被回收。阿里通信在短信中表示,此次调整是由于“运营商管控要求”,用户的通信余额将在10个工作日内按订购价退回。

1. 阿里小号的“高光时刻”:隐私保护与灵活通信

网经社数字零售台(DR.100EC.CN)查询DeepSeek后获悉,阿里小号于2015年推出,用户可在不更换SIM卡的情况下,通过App申请虚拟副号,用于注册网站、外卖快递、网约车等场景,避免主号泄露带来的骚扰风险。其“5元/月”的低廉资费、支持全国归属地选号等特性,一度吸引大量用户。

在个人信息保护尚未完善的年代,阿里小号与腾讯“微小号”、中国移动“和多号”等产品共同填补了市场空白,成为不少人的“防骚扰神器”。

2. 停服背后:政策收紧与行业洗牌

阿里通信将停服归因于“运营商管控要求”,虽未明确具体政策,但近年来监管部门对虚拟号码的治理持续加码:

实名制强化:2017年起,工信部要求所有电话用户(含虚拟号码)严格实名登记,部分虚拟号服务因合规成本上升而收缩。

反诈与风控:2022年“断卡行动”升级后,运营商对副号、虚拟号的使用场景限制增多,部分功能(如短信接收)被禁用。

资源整合:基础运营商(如移动“和多号”)逐步收回虚拟号段管理权,第三方服务商生存空间被挤压。

此次阿里小号退场,或标志着虚拟号码市场从“野蛮生长”进入“强监管时代”。

3. 用户影响:替代方案何在?

对依赖阿里小号的用户而言,停服可能带来诸多不便:

隐私泄露风险:已绑定小号的平台账号需尽快更换主号,否则可能面临验证码接收失败等问题。

商务场景受限:部分用户使用小号区分工作与生活通信,停服后需寻找替代方案。

目前仍可用的同类服务包括:

基础运营商:中国移动“和多号”(10元/月)、中国电信“天翼小号”(部分省份可用)。

互联网平台:腾讯“微小号”(微信小程序,暂未停服但功能受限)。

海外服务:Google Voice(需境外环境)、Burner等(适合临时需求)。

4. 行业启示:合规与创新如何平衡?

阿里小号的落幕,折射出互联网通信服务的共性挑战:

政策合规性:虚拟号码易被滥用(如诈骗、骚扰),平台需在功能设计与监管要求间找到平衡。

商业模式:低客单价服务难以覆盖实名认证、风控等成本,盈利困境导致产品难以为继。

用户习惯变迁:随着“一证通查”“号码标记”等官方反诈工具普及,部分用户对第三方隐私保护产品的依赖度降低。

未来,通信服务商或需转向更轻量化的解决方案(如AI号码代接),或与运营商深度合作,在合规框架内探索创新。

阿里小号的停服,不仅是单一产品的退场,更象征着互联网“轻量通信”野蛮生长时代的终结。在隐私保护与反诈治理的双重要求下,虚拟号码服务正走向更标准化、强监管的发展阶段。用户需适应这一变化,而行业则需思考:如何在合规的前提下,继续满足人们对灵活通信的需求?

浙江网经社信息科技公司拥有18年历史,作为中国领先的数字经济新媒体、服务商,提供“媒体+智库”、“会员+孵化”服务;(1)面向电商平台、头部服务商等PR条线提供媒体传播服务;(2)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培训机构、电商平台等提供智库服务;(3)面向各类电商渠道方、品牌方、商家、供应链公司等提供“千电万商”生态圈服务;(4)面向各类初创公司提供创业孵化器服务。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免费注册体验全库)基于电商行业18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关键词】 原创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