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过去数十年,“药物和医疗器械产品的创新和治疗技术的改变”极大推动了全球医疗水平和服务的提高;“信息化、数字化水平的持续改善”更是迅速加快了医疗品质的提升;这两点同时也是医疗健康行业变化最为明显的地方。
政府、机构、产业等都期望通过信息化、数字化的变革提升效率和服务,让患者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让机构拥有更高效的管理。随着信息化技术创新的发展,在发展变革过程中的医疗管理方式本身也将发生巨大变革。无论公立或私立医疗机构都希望能够为患者提供更高价值、可持续的医疗服务并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
通过构建全面医疗信息系统实现精细化、专业化和集团化管理;通过部署医疗信息系统以更好实现信息、数据的共享与合作,并进一步实现医疗的互联互通;这是未来大趋势。
数字化转型与变革
根据IDC(国际数据公司)的预测,全球范围内支持业务、产品和组织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和服务支出在2018年预计超过1万亿美元,医疗健康是其中贡献最重要的一部分。相对于传统行业与其他新兴产业,医疗健康行业也是最能受益于数字转型带来的改变。
在中国,政府频繁出台推动医疗信息和互联网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如2018年4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就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和支撑体系,加强行业监管和安全保障做出重要方向指示。
围绕着政府监管和医院,从企业到消费者和全生态链,未来数字化转型之中的核心变革将围绕着五个方面,即政策变革、技术创新变革、服务模式变革、医院管理变革和互联互通变革。
图片来源:IDC
行业应用与品质提升
医疗机构需要更智能、高性能的数据平台来实时分析患者的数据,提升患者的医疗品质。Google、微软、亚马逊以及国内诸多全软件及服务行业巨头公司也纷纷在这一领域布局,甚至包括更多传统硬件公司和其他行业转型涌入的挑战者也不少。如IBM 的Watson健康系统,Epic公司的EHR系统,与InterSystems的IRIS数据平台均可以帮助医疗行业有效应对数据管理、分析与关键业务应用的挑战。
InterSystems 于10月初发布了 IRIS 医疗版,该平台旨在为开发数据密集型医疗应用的组织机构提供快速、可持续价值。InterSystemsIRIS 医疗版是专为挖掘医疗数据价值而开发的数据平台,它将助力开发人员迅速创造该行业下一个突破性应用并扩大其规模。
就医院的管理系统而言,传统的诊疗模式也在转向更注重患者医疗品质的管理。作为中国市场上唯一一家专注医疗行业整体解决方案的国际知名厂商,InterSystems 自进入中国以来,通过与本土合作伙伴和医疗机构的紧密合作,将HealthShare、 TrakCare 等行业领先的信息技术引入中国并与本次市场需求相结合,为超过200家中国的医疗机构以及众多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应用价值和高品质的诊疗服务。协和、安贞、华西、湘雅、和睦家、美中宜和等公立及私立医院已经部署了InterSystems的产品。
图片来源:InterSystems
从医疗信息化发展对医疗品质提升的几个重要方向展开分析,可以看到人工智能的应用、从电子病历(EMR)到电子健康记录(EHR)的趋势和远程诊疗(也包括在线,以及分级诊疗、医联体场景下的尝试)成为追逐热门。
人工智能能够对基于临床试验、健康档案、基因图谱以及临床前试验的大数据集等进行分析,其应用前景非常广泛,包括机器人、自动化、个性化的应用,也包括影像理解、药物发现(设计)、语音交互、决策支持等。
以人工智能与临床医疗信息化结合的场景举例,即可以有对癌症、心脑血管等疾病的智能诊疗,又可以通过搭建医院平台,全面实现医院业务流程(包括多科室协作)和管理,包括外部合作。
在智能诊疗方面,如北京睿医参与创建了“中国胰腺疾病大数据中心”,成为中国首个共建共享医学专病化大数据平台;数坤科技建立了国内最强大的心脑血管人工智能诊疗一体化的平台;两个平台在疾病诊治标准以及医院内、外信息链条方面做出了很多创新,在数据的完整度、准确性、时效性、覆盖度方面对临床做出了很大贡献。
在业务流程与管理方面,也可以通过平台数据和人工智能引擎解决跨医院信息互联、医保支付与结算等。未来,在医疗知识和数据方面将会有更大数量级积累,加上更有效的系统搭建和算法更新,还会有更多新的应用场景不断涌现。
从EMR到HER的转变,最为相关的是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也是很大的一个难点。EHR与其他医疗保健提供者(如实验室和专家)共享信息可以包含参与患者护理的所有临床信息,并让患者的信息跟随他所采用的各种治疗方式,从而提高患者的医疗服务品质。
德勤中国健康医疗变革报告中分析,目前中国医院信息系统的主要趋势是在“以收费和医院管理为核心的传统医院信息系统(HIS)上慢慢向 “以患者和提高服务质量为核心” 的临床信息系统(CIS)上转型升级。待升级完成后,未来再向区域化卫生服务系统(GMIS) 上升级,最终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的医联体,达到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
图片来源:德勤中国;信息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德勤研究
远程诊疗在过去几年由于同时受资本青睐和政策上“既支持又不确定”而呈现出“犹豫式增长”;在线医疗则似乎又一直处在“摸索”的过程;线下的信息化设备倒是就位良多。
一定程度上,通过远程诊疗和信息化技术促进“分级诊疗、慢病管理”的推动还需要花相当的投入和努力。信息的互联互通是包括医联体和分级诊疗各项任务落地的关键之一,信息积累的标准化程度又是慢病管理的关键之一;有限的优质医生可以通过分级诊疗优化,巨大的慢病管理(包括疾病、医药及其供应链)需求也给予业内产业相关公司带来更多机会。
通过医疗信息行业多年来的发展与积累,Epic当前已成为一个升级换代及行业创新的新节点,不单单是简单的医疗管理信息化到区域医疗服务信息化,而医联体、学科共建、特许经营、医生集团、民营连锁医疗等这样新的业务形态也将可以通过信息化给行业带来更多新的变化和应用场景,也将为行业带来更多新的机会。
面临的潜在挑战
医疗信息化的高速成长同时也带了诸多复杂的数据安全风险,可能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和个人隐私、企业资产、知识产权等。业内公司应将安全措施纳入产品开发生命周期,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并在研发阶段对设备进行安全测试和风险评估。医院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各种检测、诊断和病例资料中包含信息和数据类型十分复杂,也会给数据的存储、分析、处理、传输等带来挑战。
互联网及数字信息化技术也将在企业未来转型之中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最终,无论临床直接诊疗,还是临床和研究等信息共享都面着数据量巨增以及机构对数据存储、分析和管理的需求日益增长的挑战。
此外,医疗监管部门和医疗机构风险管理方面也面临诸多挑战,比如许多可穿戴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并没有保障,就需要监管部门明确定位医疗设备并进行严格监管。
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的变革还会大大提升医疗效率和服务的品质;未来数字化、信息化医疗若想进一步发展仍需解决如何将数据和技术有效的转换成临床价值的问题。只有做到为临床决策和医疗管理提供价值才是真正的为医生和患者提升医疗品质,也为医疗管理带来价值。(来源:肖恩大侠(微信公众号:xiaoendaxia1)编选:电子商务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