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00EC>数字研究>读袁家军《数字化改革概述》笔记之二数据平台
读袁家军《数字化改革概述》笔记之二数据平台
灵泛得乐系统思维理论实践发布时间:2023年05月30日 11:38:19

(网经社讯)数字化改革,其本质就是围绕数据这一关键要素,聚焦数据如何汇聚、如何共享、如何应用,着力调整数据生产关系,激发数据要素生产力,构建数据运营体制机制。

习总书记指出,数字政府要围绕“集约建设、共建共享、协同互动”来统筹推进。辩证的看,就是要解决数字领域“不集约、不共享、不协同”的突出问题。

浙江省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是支撑应用创新的智慧化平台中枢,在数字化改革中具有基础性作用。

目前,我省正在构建湘易办、一网通办、大数据总枢纽,浙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应该认真读一读,想一想,学一学。

平台概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

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起步于“最多跑一次”改革,成长于政府数字化转型,健壮于数字化改革,是数字化改革的支撑总平台,为“数字浙江”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定义内涵

全域治理全过程数据感知、数据共享、数据计算的基础平台,支撑数字化改革的集成运行平台;

一体化是实现“整体”“协同”的基本要求

按照统一标准、统一构架、统一规划、统筹推进省、市、县三级平台,为改革提供统一支撑、统一赋能

智能化是实现“智治”“高效”的核心要义

以全省统一的数据库为基础,健全大数据采集、治理、共享开放和分析挖掘的体制机制;

构建各领域“大脑”,集成全省算法、模型、组件、规则等,支撑省域治理精准感知、科学分析、智能决策和高效执行。

建设目标

2022年底

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基本建成

在省、市、县三级全面运行,有机整合全省政务数字资源

“浙里办”日活跃用户数达 300 万,“浙政钉”用户日活跃率达 80%,数据共享需求满足率达 99%,政务云平台可靠性达 99.95%,政务外网骨干网带宽 100G

在技术构架、标准规范、服务能力等方面全国领先,日常监测、预测预警和战略目标管理能力明显提升,实现对数字化改革核心业务系统的有效支撑

2025年底

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全面建成

推动 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平台上融合应用,平台标准化、集约化、智能化大幅提升

实现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构建更加高效权威的公共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实现公共数据资源按需有序流通、高效精准配置

在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更大程度开放数据资源,促进数据融合应用,实现数据价值充分释放

建设原则

赋能改革以用促建

坚持需求导向,强化平台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围绕 各领域数字化改革中的堵点、难点问题,持续迭代升级

统筹规划协同推进

坚持“全省一盘棋”,加强顶层设计和鼓励基层创新相结合,统筹推进省、市、县三级平台建设

集约建设共享共治

集约建设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应用支撑体系,以“浙里办”和“浙政钉”,实现各类应用共同开发、协同治理

标准规范开放兼容

坚持标准引领,促进数据资源深度融合、业务系统互联互通。领跑者形成“一地创新、全省共享”机制。强化平台开放性和兼容性,形成多方参与、共建共创的生态体系

精准管理高效服务

坚持好用易用,以提升平台建设和运维运营水平,实现量化细化、闭环管理,高质量保障服务供给,提供高效稳定、敏捷响应的服务

自主可控安全可靠

坚持网络安全底线,完善网络和数据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把握技术发展趋势,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数字化建设模式和技术路线

平台建设

采用一体化数据目录,利用公共应用支撑组件,对数据和信息进行智能分析、研判评价,推动科学决策和高效执行,打造智慧化平台中枢,支撑各级各系统应用创新。

基本构架

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的总体构架是“四横四纵两端”。

“四横”分别是指基础设施体系、数据资源体系、应用支撑体系和业务应用体系

“四纵”分别 是指政策制度体系、标准规范体系、组织保障体系和网络安全体系

“两端”分别 是指“浙里办”“浙政钉”

“四横”对数字化改革的业务属性进行框定,“四纵”对“四横”的业务运行环境进行规范,“两端”是数字化改革的“展现层”

“四横四纵两端”构成了数字化改革的“四梁八柱”

“浙里办”服务群众、企业的总入口

综合集成场景化应用,支撑全省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联通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

提供全省统一、五级联动的政务服务事项与便民惠企服务。

“浙政钉”政务协同总平台

面向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办公总入口,集成汇聚全省决策、执行、监督、评价等数字化应用,提供通讯、办公、协同等基础能力,支撑跨部门、跨层级的信息互通、业务联动与协作。

覆盖省市县乡村组六级机构,实现部门在线沟通和扁平化管理。

基础设施体系

利用政务云、政务网、视联网等基础设施体系,提供统一高效的计算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物理感知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包括:

政务云—采用省、市两级构架,遵循“物理分散、逻辑集中、资源共享、安全可控”原则,为全省各级政务部门提供基础服务。

政务网—按照“统一路线、分级管理”原则建设,由网络平台和部门政务外网构成,实现省市县乡四级行政机构全覆盖、全联通。

视联网—以“一网一平台”模式建设,采用独立自主的视频网络技术和组网方式,实现大规模高清视频全交换。

数据资源体系

应用支撑体系

实现跨系统、跨部门、跨地域、跨业务、跨层级互联互通的关键所在,是实现数据协同和业务协同的“工具箱”

包括组件体系和组件服务超市系统(公共组件)和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服务网关(统一网关)

丰富强制类组件和推荐类组件,推荐类自主开发,解耦上架后,如自然语言处理、OCR 文字识别等

建设组件服务超市系统,提供组件上架申请及审核、组件使用申请及审核、组件运营、组件评价等功能,推动组件共建共享

建立统一网关,从服务接口资产运行管理、级联和路由运行管理、数据搜索和分析、工作台四个方面开展统一网关建设,实现全省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

业务应用体系

业务应用体系是党建统领整体智治、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文化、数字法治六大综合应用以及基层智治系统综合应用的集成。“6+1”综合应用相互关联、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实现党政决策科学化、经济体系现代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

政策制度体系

有效支撑平台规划、建设、运营运维的制度保障,构建覆盖平台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制度体系。

制度名称

主要作用

主要内容

《浙江省公共数据和电子政务管理办法》

确立公共数据平台作为全省数据共享的统一平台定位

规定公共数据资源目录中的数据应当通过公共数据平台共享交换。不得新建共享交换通道,已建共享交换通道的,应当按照规定整合

《浙江省公共数据开放与安全管理暂行办法》

构建公共数据开放、利用和安全管理的制度体系

出台建立健全公共数据有序开放和安全管理体制机制,科学界定公共数据开放类型及流程,有力推动了全省数据开放和应用创新

《浙江省公共数据条例》

构建覆盖数据管理全生命周期的制度体系

规范公共数据提供主体、使用主体和管理主体之间的权责关系;从公共数据采集、归集、共享、开放、利用、安全、监管等方面,明确了公共数据边界、范围和多元治理体系;对数据交易流通、第三方开发利用等进行规范,推动建立公共数据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

《浙江省电子政务项目评审专家管理暂行办法》

建立数字化改革项目管理制度体系

具体指导全省电子政务项目的评审、规划、论证、验收、评估、技术指导等工作,负责配套规章制度的制定和专家库的统一管理,进一步加强对电子政务项目的统筹管理

标准规范体系

标准

规范

规范基础设施建设

《浙江省电子政务云计算平台管理办法》

《应用迁云上云规范》

规范数据资源管理

《数字化改革公共 数据目录编制规范》

《省域治理专题库建设工作指引(试行)》

《浙江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数据仓建设和管理工作指引》

《浙江省公共数据共享工作细则》

《公共数据交换技术规范》

规范应用统筹管理

《浙江省应用统筹管理办法》

《浙江省一体化数字资源系统接口标准规范》

《浙江省应用目录编制规范(试行)》

规范网络安全体系

《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网络安全实施方案》

《浙江省政务外网安全运行监测指标(试行)》

《公共数据安全评估销毁规范》

《浙江省公共数据安全管理总则(试行)》

《浙江省公共数据开放安全评估规范(试行)》

规范两端建设标准

《“浙里办”应用部署规范》

《“浙里办”应用接入规范》

《数字政府统一用户中心(政务侧)应用接入规范》

《“浙政钉"应用接入管理规范》

组织保障体系

推行“项目化实施+专班化推进”方式,完善跨跨域高效协同机制

统筹规划、统一部署,落实“一把手”责任制,协调推进平台建设

建设电子政务项目评审专家委员会,加强对全省电子政务项目规划、评审、验收、评估等工作的指导

构建管运分离、政企合作的建设模式,组建数字浙江技术运营有限公司提供数据、平台、安全等技术支撑

评价体系重点围绕“四横四纵两端”,制定数据平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评促建,持续提升平台支撑数字化改革的能力。

网络安全体系

数字化改革的安全屏障,建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公共数据和个人信息安全保护体系,构建覆盖物理设施、网络、平台、应用、数据的安全防护网络,提升网络安全主动防御、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协同治理等能力。

平台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基础安全和安全运营等维度组成,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构架。

大脑建设

“大脑”是特定业务领域具有普遍意义、可复用的数据、知识、算法、模型、组件等智能化要素的集。

“大脑”是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平台的智能中心。

“平台+大脑”—体建设,共同支撑数字化改革重大应用,提升监测评估、预测预警和战略目标管理能力。

“大脑”可分为三个层级:

6+1“系统大脑”,集成本系统大脑中的数据、知识、算法、模型、组件等,是各系统的智能中心;

N 个“领域大脑”,是特定领域的智能中心,由省级部门牵头,一地创新、全省共享,不重复建设。

11个设区市“城市大脑”,是市域治理各领域智能化要素的集,由各市统筹建设,各区县依托平台+“城市大脑”开发智能应用。

运营运维

运营一体化数字资源系统(IRS)

一体化数字资源系统是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的操作系统,集成“三目录”“三机制”,将相对离散的数字资源综合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实现六个 “一”:一本账管理、一站式浏览、一揽子申请、一体化生产、一平台调度、一张网管控,畅通数字资源循环通道,促进“一地创新、全省共享”

IRS 主要包含 IRS 门户子系统、资源管理子系统、运营运维子系统、应用工厂子系统、应用同源发布子系统等核心模块

IRS 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系统建设,围绕应用全生命周期实现资源要素关联、过程监测、闭环管理开展建设,助推流程再造、制度重塑。

目录建设,实现全省数字资源的一本账管理。

机制建设,提升数字资源一体化配置水平。

运维服务体系

运维体制方面:政府运维管理组、运维工作组主导,企业运维安全组、运维执行组协同完成。

运维机制方面:

运维指标体系。以“安全、稳定、高效”为主要目标、。

运维考核体系。制定运维考核细则,综合评价企业运维服务质量。

运维组织保障。安排“7X24”值班监控人员。

发展方向

围绕数字化改革总目标,打造健壮稳定、集约高效、自主可控、安全可信、开放兼容的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

提升平台一体化水平

平台底座一体化集成。按统一构架、统一标准设计、开发和部署;建立健全贯穿云、网、数、端、应用的一体化大运维保障体系

数字资源一体化供给。健全一体化数据目录,做到全量编目、动态更新、协同应用,实现全省数字资源“一本账”配置

省市县乡一体化贯通。构建县乡一体、条抓块统的基层治理模式。

提升平台智能化水平

构建多样化、智能化组件库。探索政企研合作新模式,促进组件选择更丰富。

健全数字率生高标准支撑体系。构建完协同高效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形成示范效应,推动实现“一地创新、全省共享”。

提升数据深度开发能力

持续完善数据资源高质量供给体系,进一步深入挖掘数据资源分析利用价值,深度赋能基层应用创新

打造标准化、高复用的数据模型。推进全省数据资源高效集约开发利用。

搭建便捷化、智能化的数据工作台。打造共享式“中央厨房”,提供各类已融合加工好的数据模型

创建参与式、协同式的数据服务。探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进一步发挥数据价值,赋能治理现代化

提升网络安全水平

提升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完善全省政务云体系,推进电子政务网络、电子政务视联网、智能物联感知体系建设。

加强严密可靠的安全保障。健全覆盖全体系、全维度,融合动态监控、主动防御、协同响应的网络安全综合防控体系


浙江网经社信息科技公司拥有17年历史,作为中国领先的数字经济新媒体、服务商,提供“媒体+智库”、“会员+孵化”服务;(1)面向电商平台、头部服务商等PR条线提供媒体传播服务;(2)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培训机构、电商平台等提供智库服务;(3)面向各类电商渠道方、品牌方、商家、供应链公司等提供“千电万商”生态圈服务;(4)面向各类初创公司提供创业孵化器服务。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免费注册体验全库)基于电商行业17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关键词】 数字化灵泛得乐原创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