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去年以来,国家持续加码“反内卷”,但平台经济目前仍深陷“低价竞争”、“补贴大战”泥潭亟待破解。在此背景下,数字经济新媒体&智库网经社发起——“破‘卷’立新 重塑生态” 平台经济“反内卷”调查行动(详见:https://www.100ec.cn/zt/dfnjdc/ )。这也是我们继去年“仅退款”调查行动取得重大成果后,发起更为全面、深度的调查行动,通过多维度举措推动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对此,我们组织了高校教授、协会、智库专家、投资人、律师、分析师等,对平台经济“内卷式”竞争进行深度解读。以下为重庆市有机农业产业协会秘书长唐剑锋接受 #网经社 独家专访。
网经社:平台经济“内卷式”竞争的表现形式?
唐剑锋:
(一)价格战白热化
社区团购“一分钱秒杀”、网约车“0 元打车”等极致低价策略常态化。外卖平台常年维持“满20减 15”等高补贴,单均利润被压缩至负数;共享单车企业通过“9.9 元包月”抢占市场,导致行业集体亏损。
(二)流量争夺陷入内耗
电商平台“直通车”广告单价三年上涨40%,商家获客成本同比增加25%;短视频平台为争夺用户时长,盲目推送低俗内容,用户留存率仅维持在30%左右。流量成本转嫁至供应链,倒逼商家降低品质。
(三)模式同质化严重
直播带货领域,超80%平台采用“主播吆喝+低价秒杀” 模式;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功能重合度达75%,均依赖“到店核销”盈利,创新功能占比不足10%。
(四)垄断性竞争凸显
头部电商平台“二选一”条款覆盖60%以上核心商家;外卖平台通过独家合作锁定30%优质商户,中小平台市场份额被挤压至15%以下。
网经社:“内卷式”竞争的根源与核心矛盾?
唐剑锋:
(一)深层根源
1.资本无序扩张:2023年平台经济领域融资中,70%资金流向价格补贴,技术研发投入占比不足15%,资本催生出“规模优先于盈利的畸形逻辑”。
2. 创新能力不足:平台技术研发投入强度平均为3.2%,低于国际巨头8%的水平,85%的功能迭代属于模仿改良。
3.监管滞后性:跨区域监管协同效率低,新型竞争行为认定周期长达6个月,给违规操作留下时间窗口。
(二)核心矛盾
1.短期流量与长期价值的冲突:90%的平台季度战略聚焦用户增长,忽视技术沉淀,导致创新储备枯竭。
2.平台霸权与生态平衡的失衡:头部平台通过数据垄断获取超额利润,商家利润被压缩至行业平均水平的60%。
3.市场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割裂:低价竞争导致30%的小微企业退出市场,破坏就业生态。
网经社:“内卷”来的多维负面影响?
唐剑锋:
(一)对平台自身
1.盈利模式崩塌:2023年15家主流平台中,12家净利润同比下滑,其中8家陷入亏损,平均资产负债率升至65%。
2.创新动力枯竭:研发投入占比连续三年下降,专利数量同比减少18%,核心技术依赖外部采购。
(二)对行业生态
1.供应链受损:30%的农产品供应商因低价压力缩减种植面积;制造业企业为满足平台低价要求,原材料标准降低15%。
2.就业质量下降:平台骑手日均工作超12小时,收入却下降8%;中小商家倒闭率同比上升22%,关联就业岗位减少120万个。
(三)对国家经济
1.资源错配严重:2023年平台经济领域无效补贴超500亿元,相当于3个中等城市的科技研发投入。
2.税基侵蚀明显:通过价格转移等方式,平台经济领域税收流失约占该行业应纳税额的12%。
网经社:破局路径与关键举措?
唐剑锋:
(一)平台层面转型策略
1.技术赋能升级:京东物流投入200亿元建设智能仓储,配送效率提升40%;抖音研发推荐算法,内容准确率提高35%。
2.服务增值创新:美团推出“准时达PLUS”服务,溢价率达20%,用户复购率提升至45%;拼多多“农地云拼”模式帮助农户溢价15%销售。
3.生态开放共建:阿里开放80%的技术接口,吸引50万开发者入驻,衍生出300个创新应用。
(二)行业协同治理方案
1.建立价格自律机制:电商行业协会制定《促销价格规范》,明确低价底线,78%的平台已签署遵守。
2.搭建数据共享平台:30家生鲜平台共享供应链数据,库存周转效率提升25%,损耗率下降10%。
(三)政策监管创新
1.动态清单管理: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平台竞争负面清单》,明确20类禁止性行为,违规查处时效缩短至1个月。
2.创新监管工具:运用区块链技术建立价格监测系统,实时预警异常低价行为,准确率达92%。
网经社:监管与自主经营的平衡机制?
唐剑锋:
1.分类监管框架:对初创平台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允许3年试错期;对头部平台强化合规审查,建立“红绿灯”制度。
2.协商式执法模式:监管部门与平台建立季度沟通机制,2023年通过协商解决85%的潜在违规问题。
3.行业标准共建:政企联合制定《平台经济创新评价体系》,将技术投入、就业质量等纳入考核,替代单一规模指标。
平台经济“内卷”本质是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破局需构建“技术创新+生态协同+精准监管”的三角体系。平台应从流量争夺转向价值创造,政府需在规范市场与鼓励创新间找到平衡点。通过多方合力,推动平台经济回归技术驱动、服务为本的本源,实现从“恶性内卷”到“良性循环”的跨越。
专家介绍:唐剑锋,重庆市有机农业产业协会秘书长、高级农经技师、高级策划师、重庆市商务委专项资金项目评审专家、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入库职业经理人、重庆市农业农村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员。
【小贴士】
本次调查行动重点关注:1)零售电商平台:包括京东、淘宝&天猫、拼多多、唯品会、抖音电商、快手电商、小红书等;2)本地生活(即时零售)平台:美团、淘宝闪购、饿了么、京东外卖、抖音本地生活等;3)跨境电商平台:亚马逊、速卖通、Temu、SHEIN、TikTok Shop、Lazada、阿里巴巴国际站、速卖通等;4)网约车平台:滴滴出行、曹操出行、T3出行、享道出行、如祺出行、哈啰出行、高德、百度地图等;5)在线酒旅平台:飞猪、携程、去哪儿、途牛、同程、艺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