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00EC>数字生活>滴滴快送“520”数据:“00后”成为跑腿小哥的“大客户”
滴滴快送“520”数据:“00后”成为跑腿小哥的“大客户”
网经社发布时间:2025年05月23日 18:59:33

(网经社讯)高逾1米的大型花束、带着花盆的鲜花盆栽、大型毛绒玩偶……这些两轮跑腿不易承接的“重量级心意”,正通过滴滴快送的汽车跑腿送至全城。近日,滴滴快送发布520数据报告:订单同比去年增长303.21%,环比上周增长84.93%,汽车跑腿订单较平日增长120.01%。“有客人在‘520’订了一个将近1米的5层玫瑰塔,还好在滴滴快送上叫到了一辆汽车,不仅能放得下,而且当天34℃,后备箱还能防晒防蔫。”北京朝阳区一花店老板说。

图片.png

(滴滴快送“520”数据报告)

滴滴520跑腿送礼:最远510公里最近100米

网经社移动出行台(DCX.100EC.CN)了解到,5月20日滴滴快送订单量排名前三的城市为成都杭州、苏州,增幅最大的城市是乌鲁木齐。“‘520’订单增量很大一部分是汽车跑腿带来的。”滴滴快送负责人表示,“节庆日心意礼品的配送远高于平日,尤其是大型鲜花蛋糕或异地恋人的跨城表白,对配送空间、运送稳定和远距离的确定性都有更高要求。汽车跑腿能更好满足这部分订单需求。”

滴滴快送数据显示:5月20日的第一笔订单在00:05完成,最后一笔订单在23:59送达;最远的一笔订单从江苏省连云港市到浙江省嘉兴市,心意横跨510公里;最近的一笔订单在小区内完成,相距100米也仪式感满满。爱意表达不分早晚远近,何时何地都恰到好处。快送员平均接单用时3分钟,平均30分钟送达,最快44秒即到,助力浪漫心意快速抵达。

图片.png

(滴滴快送“520”数据报告)

相较平日,下单用户中“00后”占比提升较大,并且更倾向于选择汽车跑腿服务。恰逢工作日的缘故,下单高峰期集中在11点-12点,送达地点中写字楼排名最高,其次为小区、商圈。在承载心意的物品选择上,鲜花、蛋糕依然是“520”首选,数码需求增长较快。

严格服务标准 滴滴快送鲜花蛋糕订单增加30.95%

“520”当天,鲜花、蛋糕订单占比42.82%,比平日增加30.95%,其中成都、上海、杭州三城订单量排名前三。

鲜花容易在运输过程中因颠簸、挤压、温度变化等导致损坏。对此,滴滴快送制定了鲜花服务流程,涵盖快送员培训认证、接单信息确认、取件包装及送件要求等环节。同时其“汽车+两轮”的运力组成,让商家可以根据花束大小、距离远近按需选择。

“今年‘520’鲜花消费既精致又实用,”苏州后花园鲜花绿植店老板吴姐说,“玫瑰还是大家首选,加入灯带、玩偶等装饰或多层玫瑰塔的订单在增多,也有不少人会选择心形绿植。像这种追求品质或带花盆的订单,我们更倾向用汽车跑腿。”

自2023年6月上线以来,滴滴快送已覆盖360个城市,为用户提供电动车、摩托、汽车等多种车型,平均30分钟送达,最远单次配送距离达1649公里。“两轮具有不易堵车、方便上门取送等特点;汽车则可以从运送距离、易损及大件物品的服务深度等方面,拓展跑腿行业的服务半径。”滴滴快送负责人表示,“除标准化常规物品外,我们还会不断细化在鲜花、蛋糕、宠物等场景的服务标准,为用户提供便捷、便宜的同城急送服务。”

浙江网经社信息科技公司拥有18年历史,作为中国领先的数字经济新媒体、服务商,提供“媒体+智库”、“会员+孵化”服务;(1)面向电商平台、头部服务商等PR条线提供媒体传播服务;(2)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培训机构、电商平台等提供智库服务;(3)面向各类电商渠道方、品牌方、商家、供应链公司等提供“千电万商”生态圈服务;(4)面向各类初创公司提供创业孵化器服务。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免费注册体验全库)基于电商行业18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关键词】 滴滴即时配送原创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