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据电商大数据库“电数宝”(DATA.100EC.CN)显示,今年双11大促全网累计销售额约为16232亿元,同比增长12.58%,在增速稳健的背后,一场从“流量狂欢”到“价值创造” 的行业深度转型正在发生。

随着2025年双11大促落幕,本届大促在技术赋能、理性消费与平台协同的驱动下,呈现出增速稳健、即时零售爆发与AI全面落地的转型态势,成为观察中国消费市场韧性与数字化进程的重要窗口。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据此发布《2025“双11”大促数据分析与洞察报告:物流科技篇》,以及《2025“双11”大促数据分析与洞察报告:直播电商篇》《2025“双11”大促数据分析与洞察报告:电商平台篇》《2025“双11”大促数据分析与洞察报告:消费行为篇》《2025“双11”大促数据分析与洞察报告:品类品牌篇》《2025“双11”大促数据分析与洞察报告:跨境电商篇》《2025“双11”大促数据分析与洞察报告:即时零售篇》系统梳理本届大促的发展现状、生态体系与未来趋势。(详见#网经社 专题:https://www.100ec.cn/zt/25s11/)
出品 |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撰写 | DeepSeek
编辑 | 小蒋
一审 | 可乐
二审 | 云马
配图 | 网经社图库
【目录】
第一章 双11期间智能仓储系统升级与效能提升
1.1 智能装备的全域普及与协同作业
1.2 AI预测备货系统的精准落地
1.3 仓储数字化管理的全链路赋能
第二章 无人配送技术规模化应用
2.1 无人配送车的场景渗透与效率提升
2.2 无人机配送的偏远区域突破
2.3 智能路径规划的全链路优化
第三章 绿色物流技术全面落地
3.1 循环包装与环保材料的普及应用
3.2 节能技术与新能源装备的深度融合
3.3 绿色物流管理系统的创新应用
3.4 绿色物流典型案例
第四章 双11物流大数据与智能调度
4.1 实时大数据平台的全链路感知
4.2 智能预测与调度的精准协同
4.3 AI异常检测的应急响应机制
第五章 末端配送创新模式
5.1 社区共享驿站的服务升级
5.2 智能快递柜的功能拓展
5.3 "快递+便利店"的协同模式
第六章 双11跨境物流技术突破
6.1 智能清关系统的效率革命
6.2 区块链溯源的全链路可信
6.3 海外仓智能调拨的库存优化
第七章 总结与趋势展望
第一章 双11期间智能仓储系统升级与效能提升
2025年双11期间,我国智能仓储网络已形成"核心仓群+区域分仓+前置仓"的三级架构,累计处理全国85%的电商订单,较2024年提升12个百分点。菜鸟、京东物流、顺丰等头部企业主导的超大型智能仓库成为履约核心,其日均处理能力普遍突破5000万单,较2024年大促提升45%,单仓峰值处理量可达800万单/日,相当于传统仓库的12倍。

1.1 智能装备的全域普及与协同作业
头部企业的核心仓群已实现100%自动化改造,AGV(自动导引车)机器人、六面扫描设备、智能分拣线等装备形成"搬运-分拣-存储"全环节无人化作业链条。京东物流亚洲一号智能园区数量增至28座,成都新都亚洲一号作为西南地区最大智能仓,部署450台"智狼"AGV机器人,搭载激光导航与视觉识别双重定位技术,定位精度达±5mm,可实现12米高货架的无人化存取作业,单位面积存储量较传统平面仓提升4.2倍,坪效突破1.8万元/平方米。
菜鸟网络杭州智能仓则重点突破多品类混合分拣难题,采用"动态货位+AI调度"技术,支持3C数码、服饰鞋帽、生鲜食品等数十种品类同仓作业,配备的高速分拣机器人每小时处理量达1.2万件,分拣差错率控制在0.01%以下。数据显示,2025年大促期间,采用自动化装备的智能仓,订单出库时效平均为42分钟,较2024年缩短15分钟。

1.2 AI预测备货系统的精准落地
AI预测备货系统成为智能仓储的"智慧大脑",通过融合历史订单数据、实时消费流量、天气变化、促销活动等12项维度信息,构建动态预测模型,提前7-10天完成商品分仓规划。京东物流超脑大模型3.0在备货环节的预测准确率达94%,将苹果手机、海尔空调等预售爆款商品提前下沉至全国5000个前置仓,使这些商品的整体配送时效从2024年的22小时缩短至15小时,其中66城核心区实现"当日付尾款、当日达"。申通启用“AI网点管家”系统,实时监测数据,提升网点自主管理能力,并为欧莱雅等品牌提供定制化全链路物流解决方案。
菜鸟网络的"全域销量预测模型"则服务于12万中小商家,通过淘宝、天猫平台的实时搜索数据与用户行为数据,为商家提供精准备货建议,使合作商家的库存周转天数从45天下降至35天,库存积压率下降45%。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AI预测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使2025年双11期间全国快递前置仓备货量占比达38%,较2024年提升15个百分点。

1.3 仓储数字化管理的全链路赋能
基于"云+边+端"架构的仓储管理系统(WMS)实现全要素数字化管控,京东、菜鸟等企业的智能仓储系统均接入35万+智能传感器,构建覆盖货架、设备、货物的"数字孪生"网络。圆通速递新一代WMS系统新增"智能复盘"功能,通过RFID技术实现货物快速盘点,盘点效率从传统人工的2000件/小时提升至50000件/小时,盘点误差率降至0.005%。
中小物流企业通过接入第三方云仓储平台实现数字化升级,数据显示,接入云WMS系统的中小物流企业,大促期间订单处理效率提升35%,人工成本降低28%,有效缩小了与头部企业的技术差距。

第二章 无人配送技术规模化应用
2025年双11成为无人配送技术爆发的关键节点,无人机、无人配送车形成"空中+地面"的立体配送网络,覆盖全国300个城市及2000多个偏远行政村,完成的末端配送订单占比达25%,较2024年提升16个百分点,单日最高配送量突破650万单,有效缓解了末端配送压力。
2.1 无人配送车的场景渗透与效率提升
无人配送车主要聚焦写字楼、小区、校园等封闭或半封闭场景,具备自主避障、智能规划路线、24小时运营等能力。顺丰速运在全国20个核心城市部署5000辆无人配送车,每辆车载重可达200公斤,续航里程150公里,单日单车载送量达220单,相当于1.5名快递员的工作量。在长沙岳麓区,顺丰无人配送车覆盖3个大型小区、5栋写字楼,双11期间单日配送量突破1.2万单,使该区域快递员人均配送效率提升40%。
技术层面,无人配送车的AI避障算法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已趋成熟,道路通行准确率达99.2%,应对行人、车辆等突发情况的响应时间缩短至0.3秒。京东物流无人配送车还新增"智能交互"功能,支持语音预约取件、人脸识别开舱,用户取件时间从平均3分钟缩短至40秒,满意度达94%。

2.2 无人机配送的偏远区域突破
在山区、农村等末端配送薄弱区域,无人机成为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的核心力量。京东物流在浙江、云南、四川等省份部署8000架无人机,构建"县域中心仓-乡镇网点-村庄"的三级配送网络,每架无人机载重5-10公斤,续航里程30-50公里,可将乡镇网点的快件直接配送至偏远村庄,配送时效从原来的2-3天缩短至2-4小时,较传统模式提升3倍以上。中通北方、西南总部及广西桂林转运中心投入运营,采用智能分拣系统,效率提升超40%,并投入超2900台无人配送车降低末端成本。韵达在昆明、徐州等地枢纽引入六面扫描、柔性化卸货等设备,处理能力提升超40%,并试点无人机配送,6公里航程较传统运输缩短6分钟,末端无人柜覆盖超9万个社区。云南普洱的普洱茶产区,京东无人机实现"产地直发",将新鲜采摘的茶叶从茶山直接运往县城分拣中心,再通过干线运输发往全国,较传统"农户-乡镇-县城"的流通模式,运输时间缩短48小时,茶叶保鲜度显著提升,货损率从5%降至0.8%。双11期间,全国无人机累计完成农村配送180万单,农村快递配送成本降低35%。

2.3 智能路径规划的全链路优化
智能路径规划算法是提升无人配送效率的核心支撑,通过整合实时交通数据、订单分布、充电桩位置等多源信息,动态优化配送路线。菜鸟网络智能路径规划系统为自营车队规划的路线,使单台车日均行驶里程减少15%,空驶率从2024年的18%降至8%,单台车日均减排1.2千克二氧化碳。
针对新能源无人配送设备,算法还具备"续航优先"功能,优先选择充电桩沿线路线,保障设备持续运营。数据显示,应用智能路径规划的无人配送网络,整体配送效率提升50%,车辆满载率达92%,较传统人工规划路线提升30个百分点。
第三章 绿色物流科技:低碳转型与循环利用的规模化实践
3.1 循环包装与环保材料的普及应用
2025 年 “双 11” 期间,绿色包装成为行业标配,可降解材料与循环包装的使用量实现大幅增长。全行业可降解胶带使用率达到 92%,可循环包装袋在头部企业中全面普及,菜鸟网络在全国多个城市的天猫超市仓推广循环周转箱,通过 “一箱一码” 的数字化识别和管理,解决循环箱丢失率高、盘点效率低等问题。京东物流全面推广循环纸箱,双 11 期间累计减少碳排放 1.5 万吨;顺丰速运设置快递包装回收箱,推进包装减量循环,循环包装使用量较 2024 年增长 65%。数据显示,2025 年双 11 期间,全行业累计使用循环包装超 8 亿个,减少纸质包装消耗 20 万吨,相当于节约木材 160 万立方米。
3.2 节能技术与新能源装备的深度融合
节能技术在物流各环节的应用与新能源装备的规模化投用,推动物流行业低碳转型。仓储环节中,智能照明、变频空调等节能设备的应用使仓库能耗降低 25%;运输环节中,新能源物流车的保有量超 120 万辆,配套的换电站与快充网络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群,菜鸟速递自营车队新能源车运输车次占比达到 99%。京东物流的碳管理平台可记录核算每笔碳排放,已服务全球超 1000 个品牌,累计减排超 464 吨;顺丰速运通过全链条绿色物流体系,双 11 期间累计减少碳排放近 10 万吨。数据统计,2025 年双 11 物流全环节单位碳排放量较 2024 年下降 28%,其中运输环节减排贡献占比达 65%。

3.3 绿色物流管理系统的创新应用
绿色物流管理系统成为企业实现碳减排目标的重要工具,通过数字化手段优化流程、减少能耗。京东物流碳管理平台实现碳排放的全流程追踪与核算,帮助品牌客户制定个性化减排方案;菜鸟网络的路径规划算法通过合理规划车队路线,缩短行驶距离,降低空载率,单台车日均减排 1.2 千克二氧化碳。韵达安徽枢纽转运中心通过清洁电能供电,不仅满足自身用电需求,还实现余电上网,双 11 期间累计使用清洁电能 120 万千瓦时,减少碳排放 960 吨。数据显示,应用绿色物流管理系统的企业,碳减排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 35%,物流成本降低 12%。

3.4 绿色物流典型案例
顺丰速运的全链条绿色物流体系在 2025 双 11 期间成效显著。该企业在运输环节投入 500 辆氢能重卡与 1.2 万辆新能源物流车,覆盖干线运输与城配场景;包装环节全面使用可降解胶带与循环包装袋,推广 “原包装发货” 模式,减少二次包装;分拣环节采用节能型分拣设备,降低能耗 20%。双 11 期间,顺丰速运累计减少碳排放近 10 万吨,其中运输环节减排 6.8 万吨,包装环节减排 2.2 万吨,分拣环节减排 1 万吨,成为行业绿色转型的标杆。
菜鸟网络的循环包装与路径优化协同案例效果突出。该企业在全国推广循环周转箱,通过射频识别技术实现 “一箱一码” 管理,循环箱丢失率从 5% 降至 0.8%,盘点效率提升 3 倍。同时,通过智能路径规划算法优化自营车队路线,双 11 期间累计缩短行驶距离 860 万公里,减少碳排放 1.1 万吨。循环包装与路径优化的协同应用,使菜鸟网络单票快件碳排放量较 2024 年下降 32%,物流成本降低 15%。
第四章 双11物流大数据与智能调度
大数据与AI调度系统构建起物流行业的"数字中枢",实现全链路的智能决策与资源优化配置。2025年双11期间,实时大数据平台处理峰值达每秒500万条物流数据,智能调度系统使全国物流运力利用率提升至92%,异常订单处理时效缩短55%,成为应对快件洪峰的核心支撑。
4.1 实时大数据平台的全链路感知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物流市场中,头部物流企业纷纷加大在数据中台建设方面的投入,力求实现“订单 - 仓储 - 运输 - 配送”全环节数据的无缝打通,从而实现对物流全流程的精准把控。
菜鸟网络作为物流行业的领军企业,其打造的全链路可视化平台堪称行业典范。该平台覆盖范围广泛,涵盖了全国 1200 座仓库、32 万辆干线货车以及 132 万组智能快递柜。这些遍布全国各地的物流节点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庞大而高效的物流网络。平台每 10 秒就会更新一次关键数据,确保用户能够及时获取包裹的最新状态。用户只需打开淘宝 APP,就能轻松实时查看包裹从下单到送达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包裹是否已出库、正在运输途中、到达哪个中转站、预计送达时间等详细信息。这种全流程的透明化服务,不仅提升了用户的购物体验,增强了用户对物流服务的信任,还为物流企业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持。
京东物流的数据中台同样表现出色。它整合了自营与第三方商家的库存数据,实现了“一盘货”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打破了传统物流中自营与第三方库存相互独立、信息不通畅的局面,使得库存信息能够实时共享和动态更新。在 2025 年双 11 期间,京东物流数据中台为 1000 多个品牌提供了库存动态监测服务。通过对库存数据的实时分析,企业可以及时了解库存水平、销售趋势等情况,从而合理安排生产和采购计划,避免库存积压或缺货现象的发生。例如,某知名服装品牌在双 11 期间,通过京东物流数据中台的库存动态监测服务,精准掌握了各款式服装的销售情况,及时调整了生产计划,将畅销款式的产量增加了 30%,同时减少了滞销款式的生产,有效提高了资金周转率和库存周转率,降低了运营成本。
随着物流行业数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日益凸显。为了确保物流数据的安全可靠,菜鸟网络推出了“数据沙盒”系统。该系统综合运用了区块链、数据加密等先进技术,实现了“数据可用不可见”的创新模式。在跨企业协同分析过程中,“数据沙盒”系统能够在不泄露原始数据的前提下,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在 2025 年双 11 期间,菜鸟网络“数据沙盒”系统累计处理跨企业数据超过 100 亿条,且未发生任何数据安全事件,充分证明了其在数据安全保护方面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这一系统的应用,不仅保障了企业的数据安全,还促进了物流行业内的数据共享与协同发展,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4.2 智能预测与调度的精准协同
AI预测模型的准确率提升至95%,京东物流超脑大模型3.0通过分析历史订单、实时消费趋势等数据,提前10天预测各区域订单量,帮助企业提前完成运力储备,38%的预售商品实现前置仓备货。智能调度系统则基于预测数据动态平衡全国运力,跨越速运"动态路由"系统每5分钟更新一次全国交通数据,综合考虑货物特性、车辆状态等18项变量,为每辆车规划最优路线。
在干线运输领域,智能调度系统使车辆空驶率从2024年的26%降至9.8%,单票干线运输成本平均下降20%。韵达快递通过AI路由优化系统,整合全国320个枢纽中心数据,干线运输平均时效提升28%,车辆周转率提高35%。

4.3 AI异常检测的应急响应机制
AI异常检测系统实现"实时监测-智能预警-快速处置"的闭环管理,当订单量突增、道路拥堵、设备故障等异常情况发生时,系统可在5分钟内触发预警并生成解决方案。韵达快递数据中台在11月10日晚监测到华东地区因暴雨导致干线拥堵,立即调度周边200辆空闲货车支援,将8万单快件分流至高铁与航空渠道,仅0.3%的订单出现时效延误。
数据显示,应用智能应急系统的物流企业,异常订单处理成本平均降低42%,客户因物流异常产生的投诉率下降65%,顺丰、京东等头部企业的应急订单处置满意度均超过97%。

第五章 末端配送创新模式
在电商行业蓬勃发展、消费者对物流服务要求日益提升的大背景下,末端配送作为物流链条的最后一环,其服务质量与效率直接关乎消费者的购物体验。近年来,末端配送通过“驿站 + 快递柜 + 多元合作”的模式创新,成功构建起“全域覆盖、灵活便捷”的服务网络,有力地推动了物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以 2025 年双 11 这一购物狂欢节为例,社区共享驿站覆盖率高达 90%,智能快递柜服务占比达到 22%,“快递 + 便利店”等合作模式成效显著,不仅使末端配送成本降低 25%,消费者取件满意度更是提升至 93%,充分彰显了创新模式的强大活力与优势。
5.1 社区共享驿站的服务升级
社区共享驿站凭借其广泛的布局和丰富的服务内容,已成为末端配送的核心载体,京东物流在全国新增1.2万个村级快递服务点,菜鸟网络与农村超市、便利店合作打造"农村快递驿站",实现行政村全覆盖。这些驿站不仅提供快件代收代寄服务,还新增了包装回收、便民缴费、电商代购等附加功能,成为社区服务枢纽。
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共享驿站普遍提供24小时自助取件服务,配备智能货架与扫码出库系统,用户取件时间从平均5分钟缩短至1分钟。双11期间,全国社区共享驿站累计处理末端订单42亿件,占末端总订单量的65%,有效缓解了"末端派件难"问题。
5.2 智能快递柜的功能拓展
全国智能快递柜保有量达132万组,较2024年增长45%,功能从单一存件升级为"多功能服务终端"。菜鸟网络智能快递柜植入RFID技术,实现包裹"一键取件",用户无需输入取件码,通过手机APP或刷脸即可开柜;京东物流智能快递柜新增冷链存储功能,温度控制在0-4℃,可存放生鲜、药品等商品,双11期间冷链快递柜累计存放生鲜包裹120万单,货损率控制在1%以下。
5.3 "快递+便利店"的协同模式
“快递 + 便利店”的合作模式通过实现资源共享,达到了降低末端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的目的,实现了快递企业与便利店的双赢。圆通快递与美宜佳、全家等连锁便利店展开了深度合作,在全国 5.8 万个便利店设置快递代收点。便利店利用自身闲置的场地和人力资源,为快递企业提供快递代收服务。对于便利店来说,通过与快递企业合作,不仅能够获得额外的收益,还能增加客流量,带动其他商品的销售。而对于快递企业而言,减少了末端网点建设成本,包括场地租赁、设备购置、人员招聘等方面的费用。同时,由于便利店分布广泛,能够更贴近消费者,使得配送效率提升 30%,大大缩短了快递的配送时间。
在深圳、广州等城市,“快递 + 便利店”的模式还实现了“即时配送”的延伸。消费者在便利店取件时,可以直接在便利店内购买所需的商品,满足了一站式购物的需求。便利店依托快递网络,利用自身丰富的商品种类和便捷的地理位置,开展了“30 分钟达”配送服务。当消费者通过线上平台下单购买便利店商品时,便利店工作人员会迅速将商品打包,并安排配送人员在最短时间内将商品送达消费者手中。这种“快递 + 零售”的协同生态,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还进一步提升了便利店的竞争力。数据显示,“快递 + 便利店”模式使末端配送成本降低 25%,便利店客流量提升 15%,真正实现了互利共赢的局面。
第六章 双11跨境物流技术突破
2025年双11期间,跨境物流通过智能清关、区块链溯源、海外仓优化等技术创新,实现时效与成本的双重突破,跨境快件量同比增长80%,其中"全球3日达"订单占比达45%,较2024年提升28个百分点。

6.1 智能清关系统的效率革命
智能清关系统通过数据互通与算法优化,将平均通关时间从2024年的2小时缩短至3分钟,清关效率提升98%。圆通速递在中哈跨境物流业务中,构建"区块链+智能清关"体系,将快件揽收、运输等全环节信息上链,同时与哈萨克斯坦海关系统实现数据互通,清关查验率下降30%,双11期间该业务日均处理订单超20000单,旺季业务量增长超过100%。
菜鸟网络"全球清关平台"接入全球200多个港口、机场的物流数据,支持12种语言的智能申报,可自动识别商品品类并匹配对应税率,申报准确率达99.5%。针对跨境生鲜商品,平台还提供"优先清关"服务,确保商品快速通关,保鲜度提升40%。
6.2 区块链溯源的全链路可信
区块链溯源技术实现跨境商品全链路可视化,商品溯源查询量日均超500万次,消费者信任度提升25%。京东物流为跨境母婴、美妆商品配备区块链溯源标签,记录产地、报关信息、检测报告等数据,同时接入第三方检测机构数据,确保信息真实可信,消费者在京东APP扫描二维码即可查看全链路信息。
国药集团与顺丰速运合作的医药冷链跨境业务,将药品的生产批号、有效期、储存温度等信息上链,同时对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系统,实现监管与物流数据实时同步,双11期间累计运输疫苗、特殊药品等冷链商品5000万支,全程无药品变质或丢失情况,溯源信息查询响应时间缩短至1秒。
6.3 海外仓智能调拨的库存优化
海外仓布局进一步完善,智能调拨系统使库存周转天数从2024年的28天降至15天。圆通速递在全球20个国家建立35个海外仓,实现跨境快件的本地分拣与配送,其美国洛杉矶海外仓通过智能调拨系统,将库存分配准确率提升至92%,订单处理时效从7天缩短至2天;欧洲汉堡海外仓则与当地邮政合作,末端配送覆盖欧洲30国,时效从10天缩短至3天。
菜鸟网络联合速卖通升级海外仓服务,在东南亚地区推广"海外仓+即时配送"模式,消费者下单后由海外仓直接发货,跨境物流时效缩短30%,包装成本降低45%。数据显示,通过海外仓配送的跨境订单,退货率下降35%,消费者满意度达92%。

第七章 总结与趋势展望
2025年"双11"大促,物流科技实现从"技术试点"到"全链路规模化落地"的跨越,智能仓储、无人配送、绿色技术等领域的应用,使全行业自动化覆盖率超96%,24小时达服务占比提升至92%,物流成本平均降低18%,碳排放量下降25%,成功应对142.8亿件快件洪峰的考验。
未来,物流科技将向三大方向演进:一是"数智深度融合",AI大模型与物流场景的结合将实现从"自动化执行"到"自主化决策"的跨越;二是"绿色技术升级",氢能、光伏等清洁能源应用比例将提升至50%以上,碳管理平台成为企业标配;三是"全球协同深化",跨境物流将实现"端到端"一体化,区块链与智能合约构建可信协同生态。随着技术持续迭代,物流行业将从"劳动密集型"彻底转向"技术密集型",为消费升级与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相关报告
网经社:《2025年10月暨双11上半程电商平台商家投诉数据报告》发布
网经社:《2025年10月暨双11上半程中国电子商务用户体验与投诉数据报告》发布
网经社:《2025“双11”大促数据分析与洞察报告:品类品牌篇》发布
网经社:《2025“双11”大促数据分析与洞察报告:消费行为篇》发布
网经社:《2025“双11”大促数据分析与洞察报告:直播电商篇》发布
网经社:《2025“双11”大促数据分析与洞察报告:电商平台篇》发布
网经社;《2025“双11”大促数据分析与洞察报告:跨境电商篇》发布
网经社:《2025“双11”大促数据分析与洞察报告:即时零售篇》发布
【小贴士】
无缝衔接国庆中秋,双11这场年度购物狂欢盛会,在朝着“更快 更长 更简单”的方向发展。网经社第十七次启动“直击双十一”特别策划,通过十大方式包括 滚动播报、短视频播报、专题直击、全媒体发布、社群直播、电商快评、媒体评论、数据发布、网购预警、投诉维权,从平台层、渠道层、商家层、用户层,对双11播报、监测、评论,打造电商年度行业大促的“六大中心”,即 资讯中心、评价中心、数据中心、视觉中心、商家中心、维权中心。(详见:https://www.100ec.cn/zt/25s11/)

重点关注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唯品会、抖音电商、快手电商、苏宁易购、小红书、微信视频号、B站等平台,以及美腕、交个朋友、遥望科技、东方甄选、谦寻、辛选、与辉同行、无忧传媒、李佳琦、罗永浩、蛋蛋、烈儿宝贝、陈洁kiki等MCN机构及主播达人。
风险提示:本文为网经社通过第三方AI大模型生成后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数据、案例、评论、图表、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我们无法百分百对内容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请自行甄别。如有疑问,请联系news@netsu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