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身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健身行业确存在着以高昂年卡为代表的难以根除的弊端。针对健身行业已有的痛点,在移动互联时代,“互联网+健身”平台纷纷出现,全城热炼、型动、硬派健身等平台纷纷传出融资消息,来改善传统健身行业痛点。
日前,超级猩猩创始人兼CEO刘舒婷证实超级猩猩已获得来自复星昆仲资本数千万人民币的A轮投资。本轮融资将会用于发展,也即在稳固品牌的前提下,按节奏发展规模。
据创投时报项目库数据,超级猩猩成立于2014年6月,是深圳市超级猩猩健身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产品,是一个能够为用户提供健身舱、预约教练的综合性平台,其主打按次付费的精品团体课程及按人按小时付费的自助健身服务。超级猩猩曾于2015年2月获得镭厉资本数百万人民币完成种子轮,2015年9月,又再次获得来自动域资本的投资。
具体而言,基于用户位置,超级猩猩将健身舱推送给附近的用户。用户可利用平台在线进行预约教练或购买健身课程等、付款(每小时相应的器材使用费)。此外,超级猩猩的教练还可通过与用户沟通获取健康信息,并给予用户适当的健康建议。
经营模式上来说:超级猩猩应该是第一个按次付费的健身品牌,与其他健身俱乐部和工作室相比,只能说,我们的压力更大,因为用户不满意就会不再消费。超级猩猩应该也是为数不多的没有销售员也禁止教练推销的工作室,用户满意度是唯一的KPI。就课程产品本身来说:我们要求教练关注专业,但是同时具有产品经理的意识,把自己归零,从用户的角度思考需求,然后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重新设计课程产品,所以用户会在超级猩猩里感觉到我们的创造性。
全智能健身舱是超级猩猩的线下主体,是用户线上预约教练、购买课程线下体验的场所。从外观上来看,它是一个集装箱式的小型简易健身场馆,面积在50-300平方米之间。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舱内健身设备齐全,且全天24小时对外开放。
目前,超级猩猩已开业门店12家,签约门店20家余家,均在一线城市的核心区域。和超级猩猩合作开店、建舱的开放商有很多,华润、招商、万科、碧桂园、东原、首创、卓越、金地等集团型开发商均在超级猩猩的合作名单之列。
目前在健身行业,出现的“互联网+健身”有四种主流形式:
第一种是以线下切向线上,以线下场馆为依托,利用线上平台为用户提供服务;
第二种属于线上工具型品平台。其多以“内容+社区”的混合形式出现。图文、视频等形式呈现的健身知识构成了平台内容的主要部分。社区则是为了增强用户的黏性,满足用户在运动中的社交属性;
第三种形式是类ClassPass,其以售卖月卡的形式将用户导流到与其合作的商户中;
第四种是“互联网+健身”上门健身的服务形式。
超级猩猩属于第一种,线下健身舱是其“核武器”。走向线下,似乎成为“互联网+健身”在2016年,较为主流的发展趋势之一。主打教学的火辣健身以及主打预约教练的初炼、健康猫等,都在线下设立有自己的健身馆。但线下健身馆,对于“互联网+健身”的平台而言,无异于新的挑战。
超级猩猩的创始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项目,而且对社会有益,“能为客户提供更加专业、健康的健身方式”。而之所以取名超级猩,其团队为它设计了这样一个品牌故事:SuperMonkey (超级猩的英文名)本来是一只很瘦弱的猴子,但它通过健身,把自己练成了猩猩一样的体魄。(来源:创投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