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绍兴市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发展工作,将电子商务作为“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的重点工作来抓,市委、市政府多次专题调研、听取汇报,要求把电子商务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来抓。在省厅的指导和帮助下,稳步推进“电商换市”,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一、发展现状
2016年,绍兴市实现网络零售总额318.26亿元,同比增长35.18%,全省占比3.09%;居民网络消费总额368.39亿元,同比增长27.56%,全省占比7.01%。全市新增电子商务专业村42个,新增嵊州市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市、区),网上轻纺城和嵊州黄泽镇甲青村分别被评为省电子商务专业市场10强企业和省电子商务专业村10强。截至目前共有13个省级电商培训机构,26个省级电商实践基地。
二、工作重点及亮点
(一)高度重视,政策推动电商发展
积极发挥电子商务领导小组的作用,新增市农办、市供销总社、铁塔公司绍兴分公司为成员单位,成员单位增至42个。通过起草、修改、论证等一系列程序,于3月份正式发布《绍兴市电子商务发展规划(2016-2018)》,为电商下一阶段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出台了《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实施意见》(绍政发〔2016〕28号),在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意见》(绍市委发〔2016〕32号)中,加大了对农村电商的补助范围和力度。
(二)整合资源,农村电商扎实推进
一是继续加强农村服务点建设。新增农村电商服务点762个,积极推动服务点提质升级,在保持村级服务点主要功能的同时,融入保险、金融、旅游、公共服务等服务功能。据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双十一”销售排行榜显示,新昌县农村淘宝“双十一”当天成交额达250.28万元,位列全省第一。
二是推动农村电子商务专业村建设。积极推动电子商务的集聚发展,全市新建42个电子商务专业村,诸暨市共27个村被评为“淘宝村”,3个乡镇被评为“淘宝镇”。
三是进一步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强淘宝特色馆和县域馆的提升改造,全市新增7个农产品销售平台,其中淘宝特色馆积极筹建供销电商园区,开设绍兴馆体验店,开展O2O模式,2016年共实现累计成交额1.07亿元。村村通、淘实惠等一批本地电商平台不断发展壮大,淘实惠单月销售额从2万元增长到500万元,全年实现销售额6000余万。
(三)扩展深化,市场融合趋势加强
实体企业与电子商务的融合趋势进一步加强,全市新增713家规上企业、13家专业市场开展电商应用,龙头骨干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借助第四届网络购物节,进一步培育全市消费者网上购物习惯,加快传统商贸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趋势。与支付宝口碑联手打造“2016绍兴首届双12线下狂欢节”,绍兴银泰、柯桥万达和聚银、诸暨雄风等各大商场均推出多种形式的专场活动,其中绍兴银泰城被列入全国人气最高商圈前三。鼓励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开展O2O业务。如巴鲁特等电商企业积极创新产品营销服务模式,通过O2O模式逐步实现“线上线下同款同价同步销售”;越淘网积极发展以O2O为主要特征的净菜熟菜、24小时外卖等服务,探索“互联网+食材批发”、“互联网+中央厨房”、“互联网+同城配送”等新模式。
(四)多措并举,跨境电商势头良好
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绍兴市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和《2016年全市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工作竞赛办法》。充分依托我市现有产业集聚优势,开展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工作试点,整体拓展跨境电商业务,其中柯桥区、诸暨市和嵊州市被列为第一批试点县(市、区)。组织举办2016中国(绍兴)跨境电商高峰论坛、跨境电商资源对接大会暨嵊州市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启动仪式、全市跨境电商企业座谈会及实操培训等各类活动,推广嵊州云电商B2B2C跨境电商模式。此外,联合市电视台拍摄跨境电商系列宣传片,对我市跨境电商的基本情况及典型企业进行宣传报道,推动跨境电商健康有序发展。
(五)培训支撑,电商氛围日渐浓厚
一是人才培训扎实推进。依托青年网商学院和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加强对电商人才的培训。截至目前,全市今年共普及电商人才29980人,1546人参与技能评定。吸收了高校专家、专家教师、企业骨干等组建了为农服务专家团。积极推动人才创业创新,中国轻纺城电子商务产业园被评为省级创业创新基地。
二是丰富活动载体。举办2016中国(绍兴)电子商务产业投资论坛、绍兴青年创客(创业创新)大赛、1212支付宝口碑全球狂欢节、浙江省电子商务服务资源巡回对接会(绍兴站)、全市农村电商现场会等各类活动,组织企业申报各类示范评比、参加中国(义乌)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浙交会等大型活动,营造良好的电商生态环境。拍摄全市农村电商宣传片,加强对电子商务的宣传。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电子商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除客观因素制约外,在政策扶持、人才培养、氛围营造等方面都较为欠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电子商务总体发展水平低
虽然近年来网络零售额增长迅速,但在全省中仅排名第7,占全省比重仅为3.09%,2016年网络零售额与居民消费额相比逆差高达50.12亿元。电商企业规模普遍较小,龙头企业数量少,示范引领的榜样作用未能充分发挥,这就导致我市电商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较弱,融资能力不强,受经济不景气的影响较大,容易受外部环境影响。
(二)政策扶持有待加强
绍兴市目前对电子商务的政策扶持采用的是锦上添花的“后补式”,这就大大制约了电商企业和电商人才的创新发展,且由于多数电商企业规模较小,融资困难,往往面临由于资金不足而后续乏力的困境。
(三)电商专业人才支撑不足
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而绍兴市在人才引进和培养上基本处于“内忧外困”的窘境,人才缺口较大,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产业聚集度不够,产业氛围不浓,电商从业人员缺乏专业发展空间;二是本地教育培训机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供给不足,人才培养工作跟不上产业发展步伐。
同时,受杭州、宁波等周边城市对我市虹吸作用的影响,人才外流现象严重,我市电商人才面临着“引进难”、“留住更难”的尴尬局面。
四、2017年工作思路
(一)抓特色优势,做深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一是加大农产品上行力度。集中全市优质农特产品资源,建设1-2个“农产品基地+电商平台”。推动上虞水果、嵊州农产品批发市场、新昌茶市等各县域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流通批发市场整合电商资源,拓展线上渠道。
二是推进农村电商集聚发展。提升改造200个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加强农村电商集聚发展,建设30个电子商务专业村。
三是加强农产品平台建设。完善淘宝·特色中国“绍兴馆”以及县级馆的建设,提高“淘实惠”、“村村通”、“同城易购”等区域性农产品平台的覆盖面和市场影响力。
四是推进农村电商品牌化建设。深度挖掘品牌内涵,打造“四季仙果”、“香榧节”等特色品牌,借助众创等模式吸引社会广泛参与产品营销,提高产品知名度。
(二)抓上下联动,做活实体企业电商应用
一是全面加强工业企业与电子商务的融合。支持企业在淘宝、天猫、京东等第三方网络零售平台开设网络旗舰店或自建电子商务平台,加快建立网络分销和批发体系。
二是大力发展服务业电子商务。引导商圈建立网上销售渠道,发展O2O模式,延伸线下体验功能。同时,发展推动社区电商发展,推动智能设备、社区便利店和社区服务结合,在全市范围内推动2-3个社区电商服务平台试点。
三是发挥行业龙头骨干带动作用。深入挖掘各个细分领域的龙头骨干企业,推动500家以上规上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同时,鼓励厨具、家纺等专业市场积极开展电商应用,自建或借助第三方平台进行集中式推广。
(三)抓内外契机,做大跨境电子商务发展
一是加强与第三方交易平台的合作。积极推进eBay中国、阿里“速卖通”、敦煌网和亚马逊等第三方电商平台、电商服务企业等与本地企业的业务对接,抓住这些平台买卖双方的撮合机会,抢占市场份额,同时鼓励本土跨境电商企业做大做强,为我市中小企业提供更具针对性的网络推广、个性化贸易等电商增值服务。
二是加快线下跨境电商园区建设。抓住“腾龙换鸟”、“电商换市”的契机,紧密结合本地产业集群优势,通过盘活闲置厂房、存量土地等,积极建设跨境电商园区。完善全市跨境电子商务产业规划、空间布局,对有条件的区域,推广建设更多的线下“综合园区”,提供物流、金融、人才等一站式综合服务,全面扩大进出口规模。
三是打造跨境电商生态圈。除买卖外,更注重产业链和服务链的打造,打通上下游,疏通左中右,创建良好环境。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市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构建覆盖市县、部门联动的工作体系,开展工作考核、项目推进、信息交流等工作,形成工作合力。
(四)抓人才培训,做优电子商务发展环境
一是强化人才培训。继续依托青年网商学院和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加强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培训工作。
二是加强创业创新。利用柯桥轻纺城等创业创新基地,完善创业创新服务体系,强化创业主体培育孵化服务。举办电商创业创新大赛,建立电商项目库,结合省市相关资源,推动新项目孵化和落地。
三是丰富活动形式。进行电商类示范园区、企业和创业带头人评选,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举办各类活动,如网络购物节、资源对接会等,以及组织培训沙龙、主题演讲和圆桌对话等各项活动,激活我市电商发展新思维。
四是加强行业自律。引导企业增强信用意识和品牌意识,部门联动,共同打造良性的电商生态圈。(来源:绍兴市商务局;编选:网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