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供应链,是内参粉丝后台留言的高频问题。
前两年,大批餐饮B2B平台涌现。和所有新生事物一样,餐饮B2B平台在经历了野蛮生长期之后热度迅速回落,一批B2B平台倒在了路上,留下的正在寻求转型,一些平台开始做餐饮供应链的“京东模式”。
对餐饮老板来说,当务之急是看懂上游供应商的新玩法。
一度流行的生鲜B2B
现在要做“京东模式”
“当时流行一种说法,生鲜供应,从需求端到上游的中间链条砍掉,就能产生高毛利,抛去配送成本就可以盈利。”
优配良品渠道运营总监李斌认为,前几年互联网人进来做餐饮供应链,想法太简单。
过去,就和美菜、链农一样,优配良品走的也是集约化运营的重模式,为了打通上下游供应链,减少餐厅食材购买流通环节,实现中小餐饮商家和产地到对接,投入最多的时候,优配良品在全中国与几十个生产基地TC(产地生产转运中心)合作,可以覆盖周边的5到6个省市、5个左右的冷链RDC(区域转运中心)。
“这种集约化运营的重模式非常烧钱,建仓、建厂、物流都是重资本。”李斌说,餐饮B2B如果不转型,非常危险。
今年年初,生鲜B2B美菜就开始了转型,开启了“供应商入驻”的功能。这标志着从事食材自营B2B两年多的美菜正式开放其平台,迈入平台+自营的“京东模式”。
对于入驻美菜商城的食材供应商,美菜将覆盖仓储、配送、营销售后环节。也就是说,美菜开放的不止是平台,还有其于全国铺开的仓储物流系统。
与其做全,不如主攻一个品类
供应链平台会越做越“专”?
无独有偶,优配良品也在往平台化发展,但比美菜的模式更“轻”。
具体来说,优配良品的物流和仓储与易果达成合作,后者拿了阿里4轮融资,在全国10地拥有11个仓库,旗下冷链物流安鲜达则为易果官网、天猫超市生鲜板块等C端大流量平台提供冷链服务;在品类的选择上,则重点放在了“非标品”上。
“米面粮油,这些太标准了,利润被打得很薄。只有做非标准的产品,半成品、准成品,还包括商户定制化的产品。这些产品不透明,议价能力也比较强。”李斌说。
此外,相比起京东起家做的3C产品,餐饮行业的品类繁多,且不同品类之间的采购、加工、储存及运输等环节差异也很大。
新辣道采购总监何鑫也告诉内参君,餐饮供应链平台如果想要做全品类,包括米面粮油,大宗食材,调味料等,SKU太多,不如把有限的资金主攻一个品类,做到最精。
从B2B到S2B
最直接的变化是提供准成品
阿里巴巴前战略官曾鸣提出的一种互联网商业模式,叫S2B(Supply chain platform to Business),核心在于供应链平台对餐饮商家的“赋能”。
“赋能”,对于餐饮商家来说,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提供定制化的准成品。
餐饮业一个普遍的认识是,中餐餐饮品牌想要快速扩张,必须要走标准化的路子。这个标准化,不仅仅在于最后出品,也涵盖到了上游食材供应链的标准化。
“一道菜,怎么做,除了多少盐,多少肉,炒多久……还有源头食材问题,从哪里来?去哪里买?最后还要面临一个出餐慢的问题。”餐饮供应链品牌信良记相关负责人说。
看到了市场的痛点,做海鲜贝类起家的信良记,把眼光放在了准成品供应链上。为此,他们还成立了亚美研,专门研究中餐的标准化问题。他们研制的麻辣小龙虾、酸菜鱼、花蛤等,都是可以直接复热就上桌的产品。
宅食送CEO穆杨告诉内参君,早期的美菜,链农等,平台是提供了信息源和简单的对焦,但本质上和新东郊、新发地等农贸市场并无区别。就是因为没有解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而打着“S2B”的餐饮供应链企业,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比如优配良品就向商户提供西式简餐所需的半成品和准成品,比如黑椒牛排、鸡胸肉等。中餐类也有信良记提供的麻辣小龙虾、盐酥鸡等产品。
|总结|
供应链平台化
对餐饮老板至少有三个好处
a.省钱
“餐饮供应链平台如果搭建得好,量大了,成本自然能降下去,肯定要比零星采购要省钱。”新辣道采购总监何鑫告诉内参君。
他认为,小餐厅对于成本的控制是非常关键的,平台公司如何能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把价格控制住才是关键。
b.监控货源
传统食材供应链,由于源头端过于分散,走的又是多级分销模式,往往食材到手的时候,难以追溯到源头。
餐饮供应链平台的一个功能就是对供应商货源的监控。无论是非标准,还是标准食材,用互联网的手段搭建集采平台,关键在于信息化,量化商户的需求并以信息化的呈现方式反馈给供应商,并向整个过程提供服务。
c.信息流动
“每个餐饮企业的采购负责人,手上起码都握有200~300个供应商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让这些信息流动起来。”小恒水饺供应链副总监邢诺说。
餐饮供应链平台,无疑是解决这些信息流通难题的一个方式。
当然,如何确保上游食材出产和加工过程合规且安全,冷链及仓储的建设符合标准,这也是社会分工化之下餐饮S2B平台需要考虑的问题。(来源:餐饮老板内参 文/韦柳坤 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