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中国巨大的人口需求使得我国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二十多年时间里,造就了互联网在消费领域里的繁荣,出现了阿里巴巴、百度、腾讯以及京东这样的消费互联网巨头。从互联网发展的角度看,消费互联网市场已趋于稳定与饱和,未来的互联网发展将更多的体现在产业互联网领域。特别是在国家供给侧改革的体制下,产业互联网将迎来辉煌二十年。
一、“互联网+”的渗透率
“互联网+”是从C端到B端,从小B(分销)再到大B(核心企业)的过程,产业越来越重。在“互联网+”逆向倒逼的过程中,各个环节互联网化的比重也是依次递减。
互联网渗透率
最先被互联网带动的是消费者,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7.7%。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上半年新增手机网民3509万人,较2017年末增加4.7%,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达98.3%。截至2018年6月,我国农村网民占比为26.3%,规模为2.11亿,较2017年末增加1.0%:城镇网民占比73.7%,规模为5.91亿,较2017年末增加4.9%。广告营销环节是最早互联网化的商业环节,我国互联网广告产业规模达到1535亿元,市场份额占整体广告产业的28%;其次是零售环节的互联网化,我国网上零售额达到38773亿元,同比增长33.3%,占同期社零总额的10.6%;再往上是批发和分销环节的互联网化,包括传统的B2B网站纷纷由信息平台向交易平台转型,整个国内批发、分销市场的互联网化比例估计为1-2%的比例;再往上倒逼就是生产制造环节,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是个性化需求倒逼生产制造柔性化加速;二是需求端、零售端与制造业的在线紧密连接,这会导致制造业出现在线化、数据化的趋势。
二、传统产业互联网化呈现“逆向”态势
在企业价值链层面上,表现为一个个环节的互联网化:从消费者在线开始,到广告营销、零售、到批发和分销、再到生产制造、一直追溯到上游的原材料和生产装备。从产业层面看,表现为一个个产业的互联网化:从广告传媒业、零售业、到批发市场,再到生产制造和原材料。
互联网化的四个阶段
从传播层面互联网化、渠道层面互联网化,再到供应链层面互联网化、价值链层面的互联网化,互联网化程度将会越来越重。但是,我国企业的云服务渗透率为21%,相比美国的63%有一定差距;我国中小企业运营中互联网使用率不到25%,而美国中小企业运营中互联网使用率高达85%;这说明产业互联网化的空间非常巨大。
三、我国正由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
消费互联网主要针对消费者个人体验,而产业互联网渗透领域更加广泛,主要以企业为用户,以生产活动为应用场景的互联网应用,体现在从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到营销、服务等各个环节,彻底改变传统产业的商业模式。
产业链互联网化的过程
过去的二十年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衣、食、住、行、娱、购无所不包,而随着消费互联网的饱和,将倒逼产业互联网的实现。互联网将在生产制造、仓储物流、产品交易、金融服务、原材料采购等领域产生巨大影响,极大的改变传统的产业形式,实现更高效率、更快速度。
产业互联网实现的是更大范围的融合,形成更加开放的平台,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理事长理查德博士指出“互联网当中不存在单一的胜者,应该在开放的平台上进行分享。如果能把数据从供应商那里进行整合,给客户,把这种互联性通过产品的制造,通过供应商对供应进行共享,通过制造产品给客户带来价值化成现实,从长期角度来说,将会对所有的利益相关方带来巨大的利益。”
未来二十年将是产业互联网的时代,教育、医疗、交通、金融、农业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产业都将被互联网化。
产业互联网时代的生产资料就是大数据,新的计算及计算技术与应用正在将过去以“流程”为核心带向以“大数据”为核心,作为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大数据及大数据处理能力会成为每个企业、每个行业的“新大脑”。
个人数据化与企业数据化
PC机的广泛运用以及智能终端的普及造就了消费互联网的“兴盛”,表现出来的是个人的数据化,实现的是消费者衣、食、住、行、用的更方便和更快捷;而宽带网络的不断升级、数据存储的便捷以及云计算的普及将造就产业互联网的“辉煌”,表现出来的是企业数据化,实现的是生产、交易、流通、融资的更高效,使得企业在生产制造、运营效率和资源配置方面的得到大幅度提升。
五、产业互联网实现的核心是商业模式创新
“互联网+”是技术、模式、规则的多重改变,产业互联网不是传统业态加一个互联网,而是一个创造新业态的过程,它是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实现以及规则制定的融合。没有创新的商业模式,产业互联网的价值就不会实现。
产业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是构建独特的价值创造能力以及对整个产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和合作上;产业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创新的能力体现在更好地建立和维系与客户的互动关系的能力,更好地为行业合作伙伴带来商机和价值共赢的能力。我在《开放式战略—互联网+商业模式颠覆式创新》一书中有过论述:无论任何时代和任何背景,企业的发展都不该偏离本属的核心—创造价值。特别是互联网时代,企业的边界已经完全开放,企业就必须更精准的回答:您的企业为什么比竞争者提供的价值更优和更持续。
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要素
互联网是迄今为止人们信息处理成本最低的基础设施,互联网天然具有全球化、开放化、透明化、平等化特点。互联网使得信息和数据在工业生产时代被压抑的巨大潜力爆发出来,转化成巨大的生产力,成为社会财富增长的新的引擎。
六、产业互联网实现的关键是供应链管理与供应链金融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目前B2B业务容量已达到近8万亿人民币,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线上交易平台的建立,由线下“产业群”向线上“产业带”转变。随着产业互联网的推进,生产、物流、交易、库存、信息、资金等业务流程的管理将是产业互联网实现的关键,而这些业务流程管理的核心便是供应链管理。
产业互联网要求实现的是线下所不能完成的交付与信息集成,加强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高效流转,使得产业互联网所主导的供应链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更低的库存来生产更高质量的产品。这个集成和统一的过程,便是企业降低成本、创造价值的过程。产业互联网和相对消费互联网最大区别在于,产业互联网能够促进企业高效运转,实现全新的经营形态。
互联网从内到外优化着企业经营的整个价值链
高效供应链管理可以使整个生产和流通结构得到改善和协调,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提供有力支持,有效地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而产业互联网的所要实现的目的就是如此。未来,“前端C2B客户服务+后端B2B柔性制造”的智慧供应链将成为竞争的核心。
除此之外,在供应链管理基础之上的供应链金融是产业互联网实现的另一个关键点。由于我国金融行业长期受体制因素的限制,众多中小微型企业无法获得高效的金融服务支持,制约了发展。而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效运转的产业互联网领域,这一难题将得到本质的改变。在产业互联网领域,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是开放和透明的,金融机构或者交易平台将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通过立体获取各类信息,实现到风险控制最低的金融服务。
产业互联网已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产业与互联网的有效融合,将驱动传统产业的智能化转型,不断把技术渗透和扩散到生产、服务的各个环节,创造着全新管理与服务模式,打造出更高价值的产业形态,促进中国制造的2025目标的早日实现。(来源:今日头条 文/石泽杰 编选:电子商务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