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近来,工业互联网" target="_blank">工业互联网的江湖声音好像比IT的人大一些,而真正在制造业的论起工业互联似乎都不那么乐观,保持质疑的比较多,因何出现这种局面,我思量许久觉得其实跟这两个阵营“隔行如隔山”的思维、模式差异有很大的关系,想清楚这些问题,也就会知道该怎么去相互理解和融合。
IT与OT的融合就技术而言,其实,并非难事,而关键在于思维的差异,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工具与核心业务的区别
对于IT方而言,互联的网络、数据库、开发平台、应用软件等是他们的核心产品,因此在做制造业的时候,IT的实现立足于自身的产品、方案能做什么来寻找场景(注意,是寻找应用场景,而不是为这个场景设计产品),而OT的人做制造业,他是以解决问题,寻找更好的工具来解决问题的,例如,为了更经济的实现数据呈现,可以将Web Server集成到控制器中,然后通过IE可以访问,因此,这个是OT在寻找工具中找到了IT技术。
这就像我刚毕业在安琪酵母工作,作为电气与仪表工段,我们会发现自己的薪水较之发酵与干燥工艺段有很大的差距,我们最高的不及他们最低的水平,因为在这个生物发酵的企业,发酵和干燥工艺是核心,机械和电气是辅助,这就类似于+Internet。
这是两个方向的群体在对待制造业的差异,对OT的人来看,这个IT不是核心,因此,只是+Intnernet而已,因为IT是工具,而对于IT的人而言,他们会认为我们可以Internet+构成新的生态及商业模式获得盈利。因此,Internet+和+Internet不是简单的词汇的创造争议,背后实际上是两个阵营人各自以“自我”为中心理解的制造业升级。
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思维
上次已经提及,工业互联网就实现而言,其目的当然是为了通过数字化连接来实现整体运营效率的提升,OT的人对于目前很多所谓的工业互联网由IT主导有意见的原因在于发现这些架构无法落地,因为现场的复杂性IT的人是无法意识到的,与商业的Internet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因为实时性、稳定性与可靠性、安全—并不是讲信息安全,而是涉及生产中的人身与财产安全的功能安全,这与商业网络不同,IT基于整体架构自上而下的推进,而OT必须验证底层可行,然后一级级向上,这个实现过程必须先确保数据连接传输可行,且信号采集准确,然后是数据存储汇集,再考虑数据应用的机理模型或智能算法,然后反馈执行,整个闭环中必须从底层验证做起,而不是先从上面搭个架构,再去所谓的技术迭代。
但是,这也很正常,目前OT的公司都在其架构中融入IT元素,而IT公司好像目前来看,集成控制尚有些困难,这就是纵向壁垒难以突破导致IT推进比较困难的原因。
集中式管理与分布式控制
从其本身出发来说,IT软件架构如ERP/MES、地理信息系统、支付系统他们的架构都是集中调度与优化,因此,其出身是从“管理”而非“控制”,而OT的人以实现“控制”,控制与管理有非常大的时间粒度差别,以及采样精度的差异,而另一方面,管理在于集中,而在流程工业控制在于分布(DCS),对于单机而言,又是集中式控制(PLC),而制造业需要的协同则进入另一个“集中式控制与分布式计算”融合的架构中,这里的计算往往是基于“信息”而非“信号”。
在这个方向,IT与OT实现了融合,这是两者越来越走在一起的原因,都是要去实现制造业的数据传输效率,以及在数据中挖掘潜能。
通用与专用的差异
因为IT的应用都是基于大规模消费者的应用而言来分摊成本,包括微信支付、余额宝、摩拜单车、阿里巴巴、百度这些应用场景均是以通用架构来实现的,依靠降低每个用户的均摊成本来实现最终的经济性,进而获得“病毒式”扩张
制造业的特色是专属性,因此,都希望技术架构具有满足其自身特征,以获得经济性,因为过于复杂的架构对于小型应用而言,是不经济的。
这就是因何IT架构的不太能适应OT运营的需求,通用与专用分别体现经济性与专业性的导向。采用通用的Internet是无法解决工业场景的问题的,因此,某种意义上不存在Industrial Internet的,而是采用Internet架构的OPC UA TSN来实现这个互联。
OPC UA提供了通用与专用的融合,将IT通用的SoA面向服务架构、Web Service、TCP/UDP等传输方式进行了集成,也按照通用IT开发定义了数据结构与类型,但在垂直方向又采用了伙伴协议(ISA-95,MTConnect,PackML,Euromap等),因此,关注工业互联网可以聚焦在OPC UA和TSN技术的实现上。
盈利模式的差异
如果按照盈利模式来区分就会发现,IT的盈利模式通过降低壁垒,所谓的“病毒式”扩张进而降低单位用户成本,从而获得超额利润,它的竞争最终形成“赢家通吃”的局面,往往竞争对手最后都死掉了(或被并购),就像人们常说的在半导体行业只有老大和老二能活下来,老三都死了。
但是,制造业必须通过筑高工艺技术壁垒获得最大收益,通过差异化的竞争力,例如在更高的品质,最低的成本上下功夫,因此,从制造业的角度而言,它具有一定封闭性,利用垒高技术壁垒来获得最大收益,当然,所有的竞争都是残酷的,当竞争到最后就不仅依靠技术,而依赖于管理、资本的力量。
竞争都是筑高壁垒,但IT和OT筑高壁垒的方式一个在横向,一个在纵向,因此,两个在进行融合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1)IT觉得数据采集很重要,但是,OT却不愿意开放数据源,因为这里有我的Know-How;
(2)OT觉得给我做个局域网,但是,IT觉得这种私有网络没有经济性,不愿意花费精力干。
因此解决方案被聚焦到了“私有云”的IT架构上,各个IT公司都将这个方向视为工业领域场景发展的重点,数据入口争夺导致了IT与OT公司间的战略合作。
话语权的差异
另外一个有意思的就是IT厂商在江湖上声音很大,这个与历史渊源有关,IT技术最早在美国本身也不属于既得利益者,因此IT产业的发展不像很多产业有政府扶持,尤其像航空航天、造船、能源等产业都需要非常强的资金、技术壁垒,因此,IT发展之初,都属于野蛮的成长过程,因为在初期就产业投资角度来说不像传统产业那么显著的成效,但是,这也是促进了VC的发展。
因此,IT产业本身是一个基于自由竞争开放市场的产业群,这个群体在成长中形成了这种狼性文化,具有开疆辟土的雄心壮志,具有演说家般的力量来游说投资者,要擅长表演,因此,培养出来了他们显著的风格,这与制造业相比,具有非常大的风格差异。
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的推进中,IT扮演了大的角色,而OT的人往往比较谨慎,不会做出任何不靠谱的承诺,因为,+/-0.1mm就是+/-0.1mm这个是完全可以被测量到的,而对于IT而言,无法精准的测算更没有必要精准的测算摩拜单车停在地铁口距离1米的地方。
因此,在推进工业互联网中,会发现两者之间的声音就不同,相对而言,IT的声音更大,但OT的声音更有力。
其实,这些问题在推进工业互联网过程中很正常的争议,OT需要IT的工具来获得更为经济性的运行,而IT需要OT的场景和知识来扩张其应用,经济性是评判的标准。(来源:说东道西 文/宋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