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不管是C端还是B端产品,“权限体系”几乎存在于所有产品中。那么在B端,如何构建一套“权限体系”以满足业务需求?以下,笔者将详细讲述。
前段时间,笔者在一款B端数据产品中,基于RBAC模型构建了一套重用性极佳的“权限体系”,上线后得到一致好评。不仅降低了运维成本,更是对产品的传播扩散有极大的催化作用,并且这套“权限体系”被借鉴应用在内部数个项目当中。
一、什么是“权限体系”
在C端,一般会通过会员类型(等级)来区分不同的用户权限。
例如:在“苏宁易购”,如果你是Super会员,那么就会得到2%的返利、运费券、PP体育会员等普通用户无法享受的权益,这就是通过会员体系(V1、V2、V3、V4、Super)构建了一套权限体系。
与C端不同,B端产品的“权限体系”一般不采用会员类型(等级)的概念来构建,而是使用“普通用户、管理员”这种角色概念。
这就是RBAC模型:基于角色的权限访问控制(Role-Based Access Control)。
RBAC的特点就是:通过创建不同的角色(每种角色关联不同的权限),通过赋予用户不同的角色,从而使得用户获得对应角色的权限,建立用户和权限的关联。
这种模型的优点就是:可以通过动态调整角色的权限,便捷地对用户进行批量的权限变更、迁移、回收。
二、构建“权限体系”的目的
有“数据”的地方就有江湖。
作为互联网企业中的核心资产,“数据”经过采集、清洗、存储,就是为了最终孵化出经营性的数据产品,为业务的发展提供引擎。
笔者本次参与的是就是一款B端的数据产品,用户群体是内部的员工。根据员工在公司内部的身份,区分出查看对应数据的权限,也就是哪些数据能看、哪些数据不能看。
因此,构建“权限体系”的目的主要有:
随着商业竞争的升级,要避免给无关的员工有使用本数据产品的权限,防止数据泄漏;
虽然对员工有保密意识培训,但需防患于未然,尽量保持每个员工的最小权限,让权限与工作职责挂钩;
作为平台性的数据产品,需要把一部分权限下放,以保证用户能参与产品的内容建设、运维及传播。
三、建立“权限体系”模型
根据RBAC模型,将权限体系的建模对象分为三种:用户、角色、权限。
一般的产品针对以上三种对象进行建模也就可以了,但如果是平台性的数据产品,还需要在“用户”和“角色”之间引入一个对象:数据集合。
“数据集合”就是将数据根据一定规律划分成若干个集合,同种规则下每个数据集合之间相互独立。引入“数据集合”的好处在于:
用户在一个“数据集合”中选择一种“角色”,那么在不同“数据集合”中就可以拥有不同的角色,同时用户所拥有这个“角色”的权限也被圈定在特定的“数据集合”内;
权限体系的本质是对用户身份做控制,引入“数据集合”后就可以将数据来源也作为一种对象进行控制,在管理层面更加细致、灵活;
用户:每个员工就是一名用户,可以与工号进行挂钩,从而建立最小粒度的“用户”对象,并且可以确保具有唯一性。
数据集合:本次B端数据产品作为一个平台,每个接入的产品(例如:苏宁易购、苏宁金融等等)就是“数据集合”。由于每个产品互相独立,因此可以按照产品进行数据集合的划分,即一个产品就是一个数据集合。
角色:根据对用群体调研和产品目前所处的阶段,设定了四种角色:普通用户、产品管理员、平台管理员、超级管理员。
权限:根据MECE分析法(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将权限划分为“相互独立”的元素,这些权限元素可以按照角色的划分组成不同的集合,这些集合就是对应角色的权限。
Q:如何将权限划分成“相互独立”的元素?
A:首先将产品内每个功能模块都一一列举出来,然后针对每个功能模块分为三种权限:可读、不可读、可写。如果需要继续细化,针对“可写”又可细分为“增、删、改、查”四种。
可以制作一个Excel表格,角色、功能分别是其中的X、Y轴。针对每个功能,将每个角色拥有的权限进行标记,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份清晰的“角色-权限”对照表。
四、总结
笔者所构建的权限体系是在RBAC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数据集合”作为用户和角色之间的对象,因此可以将其定义为:基于数据集合及角色的权限访问控制模型。
相比于RBAC,该模型的优势在于:能够让同一用户在多场景中无感知的切换角色。
原因如下:
一个“数据集合”就是一个场景,多个“数据集合”就是多个场景;
在单一场景下用户的角色是固定、唯一的,但在多场景下用户的角色会随着场景的变化而变化;
在“用户”和“角色”之间引入“数据集合”,就是为了将用户的角色与场景进行绑定,这样在多场景环境中用户的角色就会随着场景变化而自动切换,用户能更为通畅的使用产品。
(来源:吹拉弹唱大师 文/胡欣欣 编选: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