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00EC>行业研究>浅析:产业互联网成企业未来发展新机遇
浅析:产业互联网成企业未来发展新机遇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09日 09:16:46

(网经社讯)中国是产业大国,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已经实现了对发达国家在产品规模与数量上的“一次追赶”,但在质量、技术、效率、竞争力、品牌、基础知识和能力等方面仍需“二次追赶”。产业发展还存在结构不合理,质量效益欠佳、产品附加值低、创新能力不足,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环境约束紧、供应链不协调、要素成本持续上升、产业安全形势严峻、某些地区出现产业空心化等突出问题。

中国若想在未来全球竞争中胜出,各次产业各类企业需要更广泛地连接市场、感知变化,更快速地反应需求,提供更适宜更优质更安全更绿色的产品与服务,在技术、产品、服务、模式、组织等方面持续创新,不断推进产品升级、服务升级、技术升级、流程升级、管理升级、运营升级与模式升级。而基于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产业互联网为中国产业应对挑战、解决问题、把握新科技趋势、推进升级找到了一条切实有效的途径。

01.

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与产业互联网

中国GDP在2010年超过日本排名全球第二,保持至今,并且与第一名美国之间的距离在不断缩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但是随着经济体量的增大,中国经济增速近年来持续走低。尤其2018年国际局势的复杂化,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压力和挑战。

blob.png

▲世界十大经济体2018年GDP估算

blob.png

▲中国GDP增长率估算

经济发展由产业推动,经济放缓需要产业调整来破局。中国产业可分两大类:传统产业(制造业为代表)和新兴产业(互联网为代表)。传统产业方面,大部分规模已成,发展瓶颈在于效率不足,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资源配置和成本控制三方面。

blob.png

▲传统产业瓶颈

新兴产业方面,主要包括各类高新技术产业。其中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部分产业已比较成熟,同时市场的总量天花板已经显现。而对于人工智能等更多的新兴产业而言,如何能找到正确的应用场景、实现快速规模化商用,是存活与发展的关键。

blob.png

▲新兴产业瓶颈

blob.png

▲产业互联网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一是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拓展智能+;二是要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培育新兴产业集群,推进互联网+。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动能转换要实现接续,不能单独看各产业,而需充分协同联动。产业互联网打通各产业间、内外部连接,以新兴产业的技术提高传统产业效率、以传统产业的市场带动新兴产业规模,达到1+1>2的效果,支持中国经济更快更好实现转型升级。

02.

什么是产业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模式的深化。互联网完成了人与人的连接,形成了消费者网络。互联网+将连接扩展到企业,形成了人与企业的外部连接,使得企业的商品与服务能够快速传递给用户。产业互联网进一步将连接从广度上扩展到不同产业企业间、从深度上纵深到企业内部,使得可以围绕用户需求重新组织要素和生产运营模式,更有效地实现供需匹配。

产业互联网的本质,是从“流量经济”到“数字经济”的一种转变。其中,“流量经济”就是对应消费级互联网;而产业互联网则是指产业内各环节的数字化,以及数字化之后的互联,核心在于产业端的“数据挖掘”和“数据应用”,因而是一种“数字经济”。

《2019数字化趋势报告》指出,当前数字化的应用领域正从互联网行业向政府、金融、零售、农业、工业、交通、物流、医疗健康等行业深入。

消费互联网化影响需求侧,产业互联网可直接影响供给侧。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互联网通过连接和分享完成市场教育和消费端的认知,并以此造就了一大批以前端展示信息为核心的企业。如电商平台、资讯平台、社交平台、交易平台、支付平台等,微信、淘宝京东美团滴滴等巨头企业拔地而起。互联网随时服务着我们的生活,堪称“万能”,这就是消费互联网。

产业数字化则不同,它服务的对象从C端到B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它是人口红利渐逝后互联网的第二次折叠,是消费数字化的延伸,在上半场互联网和用户基础的加持下,服务B端。

相较于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的体量更大。这一点从两者的连接数和APP需求量就能窥见一斑,消费数字化的连接对象主要是人与PC、手机等终端,产业数字化连接的对象则包括人、设备、软件、工厂、产品及各类生产要素,数据统计,在工业领域,产业互联网的APP需求量可达6000万。

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来看,产业互联网的意义要比消费互联网更为重大。

借力互联网,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传统企业可以更好地设计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更有效地组织生产、更快捷地实现产品的流通和销售,从整体上优化组织结构、提升生产效率。

这对于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产业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03.

搭建产业互联网体系

产业互联网框架的五维特点如下图所示

blob.png

▲产业互联网框架的五维特点

产业互联网的市场,不再是传统产业的单一市场,而是为满足需求跨产业的要素融合市场。在智能化的供需配置器支持下,能够快速洞察不同用户群同类需求的特点及趋势,从而指导企业调整内部生产运营提供匹配的供给,甚至借助互联能跨产业获取生产要素来更好地满足需求。

利用信息技术,传统产业的物理产品将嵌入越来越多的数字功能。这促进了硬件产品向软件化、服务化的方向发展,使得用户和企业都可以持续保持连接和交互,按使用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广泛普及。

blob.png

▲产品升级:数字化、软件化、服务化

在数据和算法的支持下,人工和机器的分工合作将能达到更高层面的协同水平,即人与机器工作的无缝衔接。大量的流程性工作都将由机器承担,而人将更多负责对机器的管理维护和更需创造力的决策工作。

产业互联网大大缩短了供给和需求的距离,而要实现供需快速精准的匹配,需要打造更为弹性的组织。网络化 – 各组织间借助信息化工具,实现实时直连和沟通;扁平化– 构建“前-中-后”台模式,前台小团队灵活机动对接市场,中台建立综合技术和资源支持平台降本增效,后台重点打造数据能力提升管理决策水平;自适应– 组织并非固化,根据市场变化自主调整。

blob.png

▲打造弹性组织:网络化、扁平化、自适应

04.

产业互联网时代企业发展方向

产业互联网的竞争将是生态对生态、系统对系统的竞争。在互联网时代已经频频出现的“降维打击”将更加频繁而复杂。企业或平台需要高效地整合和改造某一细分行业,也需要面对消费者和环境的巨变。

在产业互联网时代,企业发展只有两个方向。

首先是平台化企业,在产业领域通过多种方式做大做强,贯通产业链上下游,提高效率,最终形成行业巨无霸。企业拥有足够的上下游资源,才能够打造产业互联网平台。

第二个选项是细分市场的“小而美”企业,聚焦打造产业链条上的精准一个小点,一个细分产品,占有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这样的企业在产业链整合过程中,将继续占据优势地位。

在产业互联网时代,平台型企业需要深耕产业,了解产业链上下游的痛点、需求,熟悉产业内部运作机制和规则。

产业互联网模式将重新定义行业、产品、组织,也将重新定义竞争。企业只有在变化中应对变化。这也许是BAT等巨头调整组织架构,提升toB业务的战略地位,投资布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这些重大战略诞生的根本原因。

产业互联网时代的竞争,将是生态圈之间的竞争。企业发展也要有发展的眼光,不仅要从现在看,还要能站在十年后看趋势,用互联网技术来重新构造整个产业链条,了解用户,创新场景,赋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随着5G、VR、AR、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发展,未来的产业互联网将有更大的想象空间。也许束缚企业和个人未来发展的只有想象力。

随着云计算等企业级技术应用的发展普及,产业互联网实际已经在各行各业展开实践。广度上不仅覆盖服务业、工业和农业,还从商业扩展到公益和政府,整个社会走向全面互联;深度上从营销服务、生产研发到运营管理,互联渗透到组织内部的各个环节。数据信息由此实现从消费端到供给端的高效流通,数字产业与传统产业相互协同带动,推助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来源:CFO读书思辨会 编选:网经社)

浙江网经社信息科技公司拥有17年历史,作为中国领先的数字经济新媒体、服务商,提供“媒体+智库”、“会员+孵化”服务;(1)面向电商平台、头部服务商等PR条线提供媒体传播服务;(2)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培训机构、电商平台等提供智库服务;(3)面向各类电商渠道方、品牌方、商家、供应链公司等提供“千电万商”生态圈服务;(4)面向各类初创公司提供创业孵化器服务。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免费注册体验全库)基于电商行业17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关键词】 产业互联网B2B大数据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