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腾讯研究院组织召开「产业互联网专家研讨会」,就产业互联网发展的若干问题进行研讨。高新民、吕本富、孙宝文、魏际刚、高晓雨等专家学者参会交流。腾讯研究院李刚致欢迎辞,闫德利主持会议,吴朋阳、杨扬、吴绪亮、周子祺等参会。
会议的主要观点
高新民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
1.互联网上半场到下半场的转变
产业互联网是互联网下半场集中施力的方向。从上半场到下半场,互联网发展的核心对象、业务目标、支撑中心、以及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关系等各个方面,均发生了显著变化。
第一,从核心对象看,以人为主的互联网(Internet of people)转变成以「物」为主(Internet ofEverything)。这里的「物」不仅仅指中文中的物品,它还包括人,也包括事件、数据、装置、系统、流程等。所有物理对象(不论是智能的或非智能的物体)与互联网无缝联接。
第二,从业务目标看,消费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互联网的目标指向由网民转向企业,实现从流量经济到价值经济的转变。
第三,从支撑中心看,以计算机为中心转变到以数据(数字对象)为中心。「以服务器为中心,信息隶属于服务器」的互联网现有架构,无法发挥互联网的最大价值。以连接物理装置到「以信息为中心,服务器为载体」的转变,将成为后期发展的着力点。
第四,互联网和传统产业之间的关系从并立对立走向融合竞合,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无界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产业互联网的典型特征
第一,产业互联网的关键主体是传统企业,不是原生互联网企业。产业互联网的「半条命」在于帮助传统产业成长为自主的平台和生态。
第二,产业互联网化是递进的,不是同步的。信息密度越高的行业,互联网化的成熟度越高,例如媒体、零售等。而医疗、制造、能源、农业等行业的信息密度相对较低,其互联网化的进程相对滞后。
第三,产业互联网的主战场是制造业的互联网化。制造业成为可以突破的方向,成为产业互联网的主战场。
3.困难与问题
产业互联网化具有重大意义,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将面临重重困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传统企业信息化基础、管理组织、文化观念不适应。其次是制造业融合需要新老「四基」同时发力。第三是支撑服务能力及产业生态的问题,新业态的快速发展与旧规制之间的不协调、安全保障等问题都需要生态建设者各方的共同努力。
吕本富
中科院大学教授
我国消费互联网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市场培育过程,待真正解决了支付和物流两个基本问题后,才开始蓬勃发展。产业互联网会不会也有类似的两个坎?和消费互联网一样,产业互联网必须有类似支付和物流这样的公共平台的充分发育,才有可能突破发展瓶颈。
第一个公共平台是各行业的知识库和行业参数。这是基础和关键,某种意义上类似电商中的支付平台。例如企业软件巨头Oracle本质上就是行业知识和参数的积淀。产业互联网中的「支付」不是钱,而是行业知识的流通,而这一块目前还是空白的。
第二个公共平台是要素和租赁的流通市场。传统行业有属于自己的专用设备,有自己独特的技术,而通用的生产要素应该是可公用的,是可以流通的。即专用设备企业自己做,通用要素属于公共服务。
产业互联网一定要在区域经济和行业经济层面考虑,而不能仅是企业主体层面。即在一个区域把它的要素最优化以后,再开始突破各个行业,仅仅关注企业的个体产权,是很难突破的。较为成功的就是浙江新昌轴承行业的通用要素流通市场。
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集市概念很重要。产业互联网要在产权或者生产组织方式上有所突破,形成公共要素的流通集市,才能激发潜在价值。
互联网企业要明确自身的优势能转到哪个领域,例如优势是在消费者行为的分析,或者各种各样的营销工具需求,就应当抓住自身的强项深挖。Facebook之所以做加密货币Libra,主要目的就是建立站内交易的大市场,其战略基础就是对用户行为的深度挖掘。
孙宝文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
1.明确产业互联网内涵和外延的重要性
在经济学上,消费对应生产。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这里的「产业」实际上包含了消费与生产两个方面,从而混淆了产业和生产环节。因此,从学术角度,对产业互联网的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界定还需要更严谨。学者需要在理论上深入研究,从技术、商业模式、产业演化等多个角度,对产业互联网的内涵和外延做出界定,让其在学理上说得通,站住脚。
2. 产业互联网的本质依然是产消协调发展
从历史演进角度来看,在不同发展阶段对消费还是生产的强调重点有所不同。但不论是强调消费型,还是强调生产型,其本质还是一个协调发展的过程,关键仍然是将产品和服务卖出去。产业互联网涉及全产业链,既和消费相关,也和生产有关,要把消费和生产协同起来,注意两者的均衡,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
3. 对产业互联网的几点反思
首先是产业生态的构建。例如,沈阳机床近年集中研发i5机床技术,布局生产力中心,实施机床的以旧换新,由卖机床向租凭机床变革,这都与互联网思维相结合,但依旧走向破产的边缘。传统企业的转型思路是正确的,但是依然没有做成,其中存在的各种约束条件是需要厘清的,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挖掘。
其次是产业互联网化的关键,并不是传统产业将所有的东西都互联网化,而是要利用互联网去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痛点问题。
最后是在产业互联网化的过程中,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区分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
魏际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1.从战略高度看待产业互联网
产业、企业发展的关键是处理好供给与需求、企业与企业、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等关系。这些关系正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程,变得易于解决。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智能产业等出现,就是解决这些关系的重要途径。
产业互联网是一种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企业内的人、物(如机器、设备、产品)、服务以及企业间、企业与用户间互联互通、线上线下融合、资源与要素协同的一种全新产业发展范式,它既是新生产方式、组织方式、运营方式,也是一种新的基础设施,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服务业、农业深度融合的产物。
构建强大、智能、安全的产业互联网,有利于推动中国的产业升级。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应当放在世界新产业革命大潮中来谋划,从引领产业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来重点推进。在继续保持消费互联网领先的同时,中国要发力加快推进工业、服务业、农业领域的产业互联网发展。
2.推动产业互联网的关键问题
推动产业互联网发展有一些关键问题亟待破解:一是产业互联网的理论、方法和标准,以及基础科学的支撑;二是人力资源建设问题;三是新的商业模式探索;四是完善政府监管。跨界融合会产业许多新业态,需要创新规则,加强政策保障,修改滞后的法律法规等。
3.企业如何发力产业互联网
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选择一条切实可行的产业互联网发展之路。中国的产业、企业类型十分丰富,存在多种生产力水平。每个行业每个企业的发展情况会有所不同,可用的资源与要素存在很大差异。企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还会增加不少成本。必须要因产因企因地制宜,切不可盲目照搬照抄,而要进行系统深入的「成本与效益」分析。企业要反复问问自己三个基本问题:发展产业互联网对于企业来讲要重点解决什么问题?产业互联网会对企业改变什么?如果发展产业互联网,路径是什么?回答好这几个问题,企业就会明确方向、重点与突破口,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顺应时代潮流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高晓雨
国家工信安全中心信息政策所副所长
201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以后,国家开始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取得一系列成效,但目前对工业互联网的宣传推广依然是当前工作的重要切入点。从实际工作层面来看,针对中国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主要建议是学习工业互联网的经验,推动产业互联网的发展。
1.参考借鉴的经验
和其他国家比较,美国是工业互联网、德国是工业4.0,他们在探讨什么是工业互联网时,会去明确自己工业体系架构是什么?在不同层次、不同维度上,都有哪些参与方,每个参与方又有什么样的作用。明确整个架构,把更多玩家融入进来后,还会去解决各个标准之间的协同。工业互联网的这些经验,是可以移植到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因此,我们在做产业互联网时,要吸纳更多的参与方,包括互联网企业、制造业企业、技术服务商、高校、科院院所等等。
2.对以往研究报告的学习参考
2014到2015年,埃森哲和世界经济论坛,还有麦肯锡等知名的智库,都发布了大量关于产业互联网的报告,引起了研究热潮。这其中的很多观点拿到现在很有启发。2015年埃森哲和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一份产业互联网报告,里面提出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运营效率开始。第二阶段是新的产品和新的服务。这些活动现在正在发生,并可能在未来两年内加速。第三阶段是结果经济。结果经济是建立在产业互联网的自动量化能力之上,要求公司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新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关系。最后达到自治的经济拉动,达到一个持续需求感知的良性状态。
3.重视中小企业
德国在发展工业4.0过程中,除了战略层面,一直在做的另一件事是工业4.0地图,该地图提供了大量的案例,提供案例的目的是为告诉中小企业,在工业4.0的战略下,具体能够为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好处,能够为企业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工业4.0的一个特点是吸纳了很多的中小企业,为中小企业能够提质降本,放在产业互联网中也是同样适用。发展产业互联网时,可以深入研究具体案例,例如医疗、教育、出行、出警等,挖掘案例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产业互联网是否可以选择一些产业,先把它做出来,明确这些产业的体系架构、适用标准、发展路径、发展阶段以及整理出可推广的案例等等。同时,还需要去为这些产业提供可测试的环境。例如政府的公共服务,可以选择一个点做深做透。
闫德利
腾讯研究院
1.产业互联网的主要类型
美国的产业互联网发展与消费互联网几乎同步,在2000年前后迎来第一次发展高潮,目前已形成一个重要的、规模庞大的市场。与消费互联网相近单一的个人用户需求不同,产业互联网主要提供企业服务,每个企业所处的行业、规模和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的痛点和需求业就不一样,这导致企业服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人们难以用简洁的语言就产业互联网的类型进行严格准确的划分和描述。大体来说,产业互联网服务企业主要有三类:
一是云基础设施服务。包括IaaS、PaaS和托管私有云服务,主要由大型软件厂商和互联网公司提供,例如亚马逊AWS、微软Azure、谷歌云、阿里云和腾讯云。
二是企业级SaaS。它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相对通用的主要有CRM、HR、ERP、财务、IM等,也不乏专注于垂直细分行业的SaaS厂商。就企业背景来看,企业级SaaS主要由两类:一类是企业软件厂商由授权许可模式向订阅付费模式的云化转型,以Oracle和Sap为代表;二是独立SaaS厂商,例如Salesforce、ServiceNow、Workday。
三是B2B交易服务。企业级SaaS主要提升企业在人、财、物等领域的管理效率,B2B交易服务主要围绕电商和支付环节展开,以提升企业的交易效率。例如:中小企业支付服务商Square、购物车系统Shopify、零售科技服务商有赞和微盟、B2B交易平台找钢网等。
2.产业互联网是我国互联网迈向成熟的二十弱冠之礼
美国互联网以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双腿跑」的方式向前发展。我国则是消费互联网一枝独秀,产业互联网刚刚起步,呈现出「单脚跳」的特征。我国产业互联网是在消费互联网蓬勃发展20年后才开始萌芽、兴起,是互联网迈向成熟的二十弱冠之礼。
2014年是我国产业互联网的萌芽之年。1994年,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根据中国知网数据,二十年后,在2014年我国首次出现以「产业互联网」为题目的论文。在中国互联网协会的推动下,中国产业互联网高峰论坛同年在上海举行,这是我国首个以「产业互联网」为主题的大会。
2018年是我国产业互联网的兴起之年。2018年9月30日,腾讯公司启动新一轮战略升级,提出「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从而点燃了产业互联网的热度。这距我国消费互联网第一次发展高潮整整20年。二十年前的1998年是我国消费互联网的兴起之年,腾讯、搜狐、新浪、联众等众多公司纷纷创立。
3.产业互联网为何在2018年兴起?
受益于人口红利,我国消费互联网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成就。也正是因为拥有巨大的消费互联网市场,使得企业服务显得不那么重要,长期以来产业互联网未得到足够重视。2018年,人口红利消失,企业红利形成,加之企业本身发展因素,三大原因交汇融合,共同决定了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吴朋阳
腾讯研究院
近年来我国人口红利逐渐减弱,产业发展需要从人口红利的「量」的增长,转到创新红利「质」的提升。产业互联网,就是利用互联网的技术、用户等优势,帮助传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高生产运营效率,创造新价值。
相较于传统产业模式,产业互联网在市场、商品、生产、组织和系统五个层面都将发生变革。
从市场层面看,产业互联网将打破传统产业边界、跨界重组,把不同要素重新组合,形成新的业态。核心是三大关系,一是工业角度人和机器的关系,二是农业角度人和自然的关系,三是服务业角度人和人的关系。谁能把这些关系处理更好、协同效率更高、创造出新的服务和价值,谁就将成为下一代产业的领军。
从商品层面看,商品将不断从物理属性变为数字属性。过去物理商品大多是一次性销售,企业跟客户的关系基本就在买卖那一个点上,卖完就完。但随着数字技术发展普及,越来越多商品装上了传感器、芯片等,变成了电子化的媒介。这使得企业可以持续跟用户互联互通,有效跟踪用户使用情况,并及时提供服务,实现从单纯的制造业向服务业拓展。制造业企业如果能抓住这个机会,就可能真正学习到互联网的创新模式,转变为生态运营型企业。
从生产层面看,互联网思维对传统产业的借鉴之一就是个性化。过去生产是先产后销、是B2C,而现在需要向C2B按需生产转变。工业化大规模生产,使得今天的商品市场已极大丰富、甚至部分供大于求,但商品是大规模标准化的、个性化不足。再往前走,关键就在于满足个性化需求。目前看有难度,因为目前机器智能还无法达到人的柔性和灵活度,成本会提升较多。如何能在成本不变情况下实现个性化生产,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从组织和系统层面看,在产业互联网的生态下,未来企业一定是「云上企业」。其中供应链的高效协同是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大部分企业不再需要自上而下地搭建一个完整的体系,而是要和不同的企业合作,例如腾讯和三一合作的根云,跟富士康合作的富士康工业云等,互联网企业做底层和技术支持,制造企业做上层应用。
具体环节的变革也不是一蹴而就。目前来看,切入重点在那些数据体量大、作业流程标准化较强、人力成本能大幅节约的环节,比如像质检和运维等应用场景就相对比较成熟。
最后,产业互联网还需要思维层面的变革。工业时代,企业之间竞争大多演变为价格战。但互联网时代,很多服务一开始就免费,价格战不再适用。产业转型更多需要考虑生态建设,是共赢思维。这要求从单纯的「买卖关系」,转变为「平等合作关系」。比如传统产业与互联网,共同成立一些新型机构,将有利于打破传统路径束缚,实现资源互补和协同创新。(来源:腾讯研究院 编选:网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