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人民银行于近日召开2023年金融市场工作会议。会议指出,要系统性研究推进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完善金融市场法制和基础性制度,有序推进金融市场双向开放,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并要求推进大型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全面完成整改,加强常态化监管,支持平台企业健康规范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加强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常态化监管,在稍早前召开的人民银行2023年工作会议中就有所提及。而此次“推进全面完成整改”则可以说是提出了更为具体的内容。
大型平台企业金融业务的整改工作可追溯至“蚂蚁上市事件”。在“暂缓上市”后,金融管理部门曾多次约谈蚂蚁集团,提出了纠正支付不正当竞争、落实审慎监管要求、合法合规经营个人征信业务、完善公司治理等等一系列要求。
随后蚂蚁集团便进入了漫长的“整改阶段”,比如将“借呗”“花呗”纳入消费金融公司、组团申设个人征信机构、支付业务坚持小额便民和服务小微定位、完善公司治理(不再有实际控制人)等。
然而大家都知道,大型平台企业介入金融业务并不只有蚂蚁集团一家。2021年4月,金融监管部门联合对腾讯、度小满金融、京东金融、字节跳动、美团金融、滴滴金融、陆金所、天星数科、360数科、新浪金融、苏宁金融、国美金融、携程金融等13家从事金融业务的网络平台企业进行监管约谈,并提出了金融活动全部纳入金融监管、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强化风险隔离、规范个人信息采集使用等等多个要求。
至此,大型平台企业金融业务的整改变成了一场网络全行业的行动。
在此过程中,蚂蚁集团的整改动作最为典型,信息也最多。关于其他平台的整改内容,也有一些,比如有不少小额贷款公司进行大规模增资(包括腾讯系的小贷公司)或退出业务或注销公司等,比如小米消金公司承接了天星数科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又比如京东、小米等企业参股发起征信机构。
纵观这场整改行动,监管部门在蚂蚁集团整改内容的基础上,从支付业务、个人征信业务、资本市场业务、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对全行业提出整改要求,要求相关平台企业对照问题全面深入开展自查、制定整改方案。
如果从时间来看,2021年是平台企业金融业务整改的开局之年;2022年则是对照要求,落地监管措施的一年;2023年自然就是完成整改之年。不久前的1月7日,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透露,14家平台企业金融业务专项整改已经基本完成,少数遗留问题也正在抓紧解决。后续将实行常态化监管,并鼓励平台企业合规经营,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因此,或许我们可以在今年看到,钱塘征信、“蚂蚁金控”等落地,更多网络平台主导的消金公司获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