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导读:做交易业务,绕不开供应链(例如F工厂、B分销商、b零售商)相关的思考,忽然想到拼多多没有购物车的C端设计,是否考虑了解决供应链的相关痛点,随便扒了一些分析,C端视角居多,例如少了一层漏斗提升了下单率,我觉得这都不是核心的,就发起了一个讨论,看看有没有供应链视角的,顺带贡献2个自己有体感的非核心视角。
【平台功能优先级视角】从自己店铺数据+平台宏观数据看,商品详情页上游流量来源中,店铺页占比很低,也就是搜/刷到A店铺的a商品,进入A店铺再看看b、c、d商品。
【b零售商履约成本视角】单SKU可以大大大大大幅降低分拣打包成本。
但这些感觉都无法大幅提升单SKU销量?从而显著降低采购成本,摘录一些大家发表的有趣的讨论。
拼多多设计者解密
据传是拼多多收藏夹设计者在微信群里解密的截图,转文字版如下
大家好,拼多多用收藏的方式来承载加购就是我做的,看到这些机构拿我做的东西来忽悠人,就不爽,忍不了了,我来做个解释
当年我们不做购物车不是不想做而是不能做
主要原因1、因为拼团的交易模型不同于普通商品交易,成交具有滞后性+不确定性,简单来说,多个拼团在购物车同时提单付款,享受优惠,就会出现一部分可能没有拉够人自动退款,订单结构和优惠底层都会有问题,细节我就不多说了
再一个原因2、消费者社交链路受阻,大家正常发起拼团,提交订单以后是团详情页,而普通订单是订单详情页,如果拼团商品和普通商品同时加购,支付完成后跳哪?多个拼团商品同橱完成支付以后进哪个活动的团详情?
转载by即刻:萧墨
最高质量的一条讨论
“拼”的意思是“一群人同时买一个东西”,所以购物车势必会延后决策,而“拼”本身就是要加快消费决策;从履约成本和效率上,天猫京东的货架逻辑,通过购物车拉高客单价,平摊掉电商经营最大的成本--快递,从这个方面看,购物车是工具,也是包袱,伴随着购物车衍生出各类优惠券、满减,消费者在店铺里面打转转,消费成本变高;
而拼多多没有购物车,其中一个背景是产业带店铺前店后厂的模式下,不需要高客单价(其 sku 的不丰富也支持不了高客单价)来平摊物流成本,工厂单拍预打包直接发货,相较传统货架,最低减少一次搬运次数,综合物流成本,反倒降低了;从这个角度看,不用购物车实则是根据现实情况的无奈之举,反倒起了奇效,顺势做到了充分的差异化;
另外,店铺逻辑是品牌操盘,平台搭台,是阿里京东模式,而链接逻辑(没有购物车)是平台搭台,链接间 pk,极大放大单品权重,本质上是平台操盘;谁在经营中做主导,是拼多多相较于其他平台的最核心差异,也因为此 拼多多获得了定价权,而平台模式的阿里做不到;
即刻:文尔达
针对 减少搬运次数 这个我在京东学的供应链课程中有了解,非常认同,这是仓配环节很重要的考虑因素。
针对 产业带店铺前店后厂的模式 又展开了如下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