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2月21日消息,近日,由浙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City+跨学科城市研究网络、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及哈啰研究院联合编写的《2024年中国共享微交通研究报告》正式发布。报告基于2024年6月17日至23日一周内约6500万条真实订单数据,覆盖57个城市,包括直辖市、一线城市、新一线非省会城市、省会城市及非省会城市,全面展现了中国共享微交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自2015年共享单车诞生以来,这一便捷、低碳的出行方式已深刻改变了中国城市的交通格局。截至2024年,哈啰共享(电)单车覆盖全国超500个城市,用户规模突破7.5亿,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民出行工具”。共享单车不仅解决了“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更在无形中重塑了城市空间与社会生活。
网经社移动出行台(DCX.100EC.CN)获悉,共享微交通已超越单纯的交通工具属性,逐渐演化为衡量城市交通服务水平的“辅助标准品”。通过骑行数据,可以透视不同城市的发展差异、居民习惯甚至经济活力。尽管其局限性(如气候影响、区域管理差异)仍需理性看待,但不可否认的是,共享微交通为我们理解中国城市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提供了全新视角。
自2015年共享单车诞生以来,这一便捷、低碳的出行方式已深刻改变了中国城市的交通格局。截至2024年,哈啰共享(电)单车覆盖全国超500个城市,用户规模突破7.5亿,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民出行工具”。共享单车不仅解决了“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更在无形中重塑了城市空间与社会生活。
相比早高峰,用户更倾向于在晚高峰骑行共享(电)单车。报告推测,这与下班后目的地多元化、时间安排更为宽松有关。
几乎所有城市的共享单车骑行在工作日和周末存在显著差异。周末用户骑行目的更加多样化,如购物、社交、运动等,共享单车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以宁波为例,早晚高峰的共享(电)单车骑行中,高骑行量区域与青年人口密集区域高度重合,显示青年群体对共享单车的偏好。
共享单车弥补了步行范围的不足,扩大了“15分钟生活圈”的覆盖半径。以嘉兴为例,共享单车的普及显著提升了生活设施的可达性,使市民生活更加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