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网经社讯)6月16日消息,深夜的西安高新区,中铁一局物贸公司数字化中心依然灯火通明。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全国838个工程项目的物资需求数据,一套五金工具的采购订单从申请到审批仅用了17分钟——这背后是鑫方盛与中铁一局物贸公司战略合作深化带来的效率变革。
今年6月,随着中铁一局物贸公司当选陕西省商贸物流供应链协会副会长单位,其与鑫方盛共建的数字化采购体系已成为行业标杆。从零星物料的小额采购到万吨级水泥的集采,两家企业的合作正重塑建筑行业的供应链生态。
战略升级,从签约到生态共建
网经社产业电商台(B2B.100EC.CN)获悉,早在2023年11月,鑫方盛作为核心平台服务商参与 “中铁一局数字化采购商城”上线发布会,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新阶段。当时该平台已完成中铁一局集团17家子分公司、838个在建工程项目的用户注册,超1200个管理用户和2000余家供应商入驻。
八个月过去,合作已从单纯物资供应升级为供应链生态共建。中铁一局物贸公司通过 “整合需求”、鑫方盛“整合资源” 的创新模式,将原本分散的“物贸公司—项目部”采购优化为“物贸公司—三级公司”集中采购,充分发挥“以量换价”优势。
“厂家直采战略采购不是口号”,中铁一局物贸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每年与三十余家钢材、水泥等合作伙伴签订战略协议,以规模优势换取最优价格。这一策略在水泥采购中成效显著——通过集采框架锁定优质资源,既保障了西渝高铁等重点工程的物资供应,又实现采购成本降低。
数字化采购商城,变革传统模式
走进中铁一局物贸公司的指挥中心,数字化采购商城的四大板块正在高效运转:寻源采购、商城采购、框架采购和供应商之家协同联动,彻底改变了传统采购模式。
“以前采购一批安全帽要走五天流程,现在扫码下单、两小时送达工地。”一位项目部材料员告诉记者。这套系统通过API接口与鑫方盛“方盛数采”平台无缝对接,实现商品、订单、配送数据的实时交互。
商城的秘密武器在于双轮驱动机制——前端项目部可全流程线上操作,系统自动推送订单至仓库;后端基于物资消耗数据与工程节点进行智能分析,实现自动补货。这种模式在天津试点的智慧分仓得到验证:容量200立方米的轻钢仓体储备五金、消防等低值易耗物资,实现“需求秒级响应、供应小时级送达”。
智慧仓储,突破“最后一公里”
在距离西安千里之外的济南,鑫方盛 “方盛智仓-东方一号” 智能仓正展现着合作的未来图景。这座亚洲最大的工业品智能仓拥有托盘库13000个储位、料箱库12万个储位,采用堆垛机与料箱穿梭车综合解决方案,存储能力是同面积传统仓库的3-5倍。
这种智能化能力正逐步融入双方合作。中铁一局西渝高铁康渝段项目打造的 “物联云仓” ,借鉴了鑫方盛的智能仓储技术,满足项目零星物料的快速采购和零时差交付。而鑫方盛此前与中铁建工在广州白云站项目共建的智慧无人仓,已实现24小时自助领料、“零时差”交付的创新突破。
“智能仓储不仅是设备升级,更是供应链思维的变革,”鑫方盛物流总监程永刚指出。工业品仓储面临商品复杂、订单零散等挑战,智能化系统可实时展示商品图文信息,使拣选准确率提升50%以上。
战略价值,供应链的“数智”跃迁
双方合作已超越简单的供应商关系,进入 “平台+生态”的深度融合阶段。在中国铁建推进供应链“1363”体系建设的背景下,鑫方盛作为核心服务商参与探索铁建商城的电商化采购模式,实现采购“平台化”、管理“线上化”、业务“数字化”。
这种合作带来的效益显而易见。中铁一局物贸公司通过集中采购模式强化了资源市场谈判主导权,“撬动量价新博弈”,2024年水泥等大宗物资采购成本显著降低。而鑫方盛则依托覆盖全国的100多家服务网络和超50万平米仓储面积,保障了物资的及时交付。
更深层的价值在于数据驱动。双方系统对接后形成的采购大数据,为供应链优化提供决策依据——从商品生命周期分析到区域需求预测,数字化正成为供应链韧性的新支柱。在天津中铁十八局西中环项目现场,智慧分仓的电子屏闪烁不停。一位施工队长扫描工牌领取急需的电动工具,从下单到取货仅用三分钟。
“未来的工程采购,将是数据流驱动实物流的过程。”中铁一局物贸公司负责人的这句话,揭示了这场变革的核心。当传统建筑巨头与工业品供应链领军企业深度融合,一条高效、透明、智能的新型供应链正在中国基建领域铺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