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打车软件之争可能会侵蚀出租汽车的普遍服务功能和公共属性,如何监管考验政府智慧
连日来,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大战”成了浙江省杭州市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各自的出资方腾讯公司与阿里巴巴集团为了抢夺出租车市场,抢占商业营销的市场份额,双方补贴总额已达19亿元。
《法制日报》记者今天从杭州市道路运输管理局获悉,目前,杭州有出租车数量9000余辆(不含萧山、余杭两区),共有出租车从业司机两万余人。记者调查发现,随着打车软件的普及,至少有上万名司机已在使用滴滴、快的打车软件中的任意一款,或两款共同使用。与此同时,所谓的“抢单神器”也在司机中普遍使用。
两款打车软件的补贴大战,给杭州带来了什么?
的哥月均增收千元
今年1月10日,嘀嘀打车在全国32个城市开通微信支付。使用微信支付,乘客车费减10元、司机奖10元。快的打车、支付宝随即宣布以同等力度跟进。1月17日,嘀嘀打车称与微信支付第三轮营销活动启动,再投10亿元,将补贴提高至12元至20元,与快的打车死磕到底。快的也摆出“补贴永远比对手多1元”的架势,把乘客端的补贴升至13元。
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给杭州的哥带来了实惠。的哥普遍反映,应用打车软件增收了,如果以平均每天抢到3至5个单为例,每月至少增收千元。应用两款软件,抢单成功率高的还能增收两三千元不等。
今天中午,在沈半路上的杭州出租车外事综合服务区,临近午饭时间,附近的司机陆续将车子停在中间的停车场上,到食堂排队吃饭。
“以前大家都是规规矩矩做生意,现在像我这样快五十岁的人也要学着应用高科技,不然就落伍了!”苏师傅笑着调侃说,现在电信商家纷纷推出了“抢单神器”,他也赶时髦,添置了新装备,买了一个两千八百多元的智能手机,为了拼速度。
记者发现,像苏师傅这样,又买新手机,又办理嘀嘀、快的软件的司机特别多。在服务区入口的一家出租车维修服务门面房外已经贴着字条——“快的打车停止营业”。而四五天前这里排着长龙,赶来办理软件的司机把队伍排到了马路主干道上。
嘀嘀打车服务点里也挤满了人,一边是司机拿着车牌照、手机排队等着办理打车软件,学习操作流程,另一边是电信运营商在向司机推销“抢单神器”,而事实上是参加购手机返话费活动。
“成功抢单的秘诀在于装备精良。”来自江西的吕师傅介绍,他配备了两个手机,两个车载充电器,安装了这两款软件,运用4G网络,顺利的时候能成功命中十单,十单以上反正也不补贴了,所以一天做足二十单算是最好的记录。
多位受访司机均表示,打车软件的使用,加剧了司机收入的两极分化。
短途乘客相当于免费
“我要叫车,从东部软件园马塍路口去武林广场地铁站。”杭州市民小寿使用快的软件,按住语音叫车,手机上显示语音信息会向附近3公里的出租车司机发送,如果司机接单了,就会打电话过来确认。
1分钟后,小寿接到司机电话询问“你可以用淘宝支付吧”,经确认,下单成功。一会儿功夫,一个师傅开着车摁下车窗问:“是你叫车吧?”小寿坐上车,用手机刷下车上的快的软件二维码,就能直接付款了。
小寿说,以他的打车经验,如果没急事的话,等着司机接单,起步价以内短途单,司机可以获得10元奖励,而乘客可以补贴13元,相当于免费坐了一趟车,单位里好多同事都用打车软件享受便利。
今天上午,余杭钱师傅就在古翠路口附近抢到一个近距离的“好单”,一个年轻人要去从这到益乐路口,用了快的软件,才200米左右的距离,钱师傅轻松赚进21元钱,而这个年轻人也省得走路了。
“单位没得报销、要自掏腰包的年轻人更爱坐出租车了,又不花钱,不坐白不坐!”钱师傅向记者透露说,还有些很聪明的小鬼头,把长距离拆分成几段,分开来叫车,只要一天同一手机号不超过三次,能省下不少钱。
喜欢淘宝网购的90后女生韩笑也是个打车达人,在清泰街经营一家服装店。她在店里提前叫好车,等车来了再出门,去一趟四季青服装市场进货,进好货后再叫车,每回进货都能省下几十元,经营成本都下降了。
老年群体打不到车
这边,年轻人为打车软件叫好,另一边,有人在质疑打车软件的存在,加剧了杭州市的打车难。
戴先生来自台州,前不久在杭州出差,曾经为打车的事“抓狂”。他告诉记者,晚上和几个朋友在河坊街吃完饭,9点多钟出来,走到延安路上的西湖银泰门口,等了半个多小时都没拦到车,但又看到马路中央一辆接一辆打着绿灯的出租车疾驰而过,毫不理会他的拦车手势。
“旁边很多人也因打不到车到公交站等公交,而城市快运等黑车却在一旁公开叫价。”戴先生讲述,刚开始还没弄清楚杭州的出租车到底咋回事,后来看一小姑娘用手机叫来了车,才搞明白原来都是打车软件惹的祸。
很多乘客反映,如果在早晚高峰期,即使用了叫车软件也不一定能顺利打到车,这时就会加价,5元到20元不等,加价越高,司机接单的可能性越大。
河南籍的哥杨师傅坦言:“虽然坐出租的老年人并不在多数,但使用打车软件后,他们确实打车难了,尤其是如果有急事出门或去医院看病,心情就会更加焦灼。”
家住余杭塘路的张满水大伯今年73岁,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他每周都要去杭州市中医院检查拿药,儿子在机关单位上班,没法老请假陪自己,以前他走出小区就能打个车自己去医院,现在发现小区出来很难打上车,最后只好横穿一条马路,绕一圈去坐公交车K10路线,碰上高峰期公交车上挤得一塌糊涂。
科技应用扬长避短
不止是老年乘客,老年司机也遭遇了科技带来的难题。
58岁的宋师傅满脸焦虑地对记者说:“哎,我现在是碰到乘客就问我,有没有装软件啊?一听没装,就下车不坐,这不明摆着耽误工夫吃亏吗?有时在小区门前排队,满以为乘客会上车,但却被一辆迟来的预约好的出租车给接走了,这种被现实中抢单的感觉也很无奈。”
宋师傅的焦虑不止于此:“不是规定开车不能打电话吗?我们车队里有个师傅就因为光顾着看手机,连闯了两个红灯,被罚了钱不说,还扣了12分,车子也没得开了,甚至还听说有撞人的,多不安全!”
对于打车软件的产生,浙江省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主任张民元非常赞成,因为它为打车者带来了方便,也符合市场规则。目前出现的问题并非是打车软件本身存在的问题,而是出租车公司规范化管理需要加强。政府在认可科技进步的同时,应该鼓励与引导这种新型的便民科技,而不是打压。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唐明良认为,打车软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打车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难题,让出租车资源能够得到调配和优化组合,既方便了消费者,也使得稀缺的公共交通资源物尽其用。不过,还应当关注打车软件之争可能会侵蚀出租汽车的普遍服务功能和公共属性。解决之道不是一棍子打死,而应理性设计相关的配套监管制度。如对空车拒载加大违法成本,在某些特定区域屏蔽打车软件等等,以维护出租汽车的公共性。建议有关部门从治理能力提升的角度用其长、避其短。
有形之手如何监管
来自网经社监测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嘀嘀打车全国单日订单数突破100万笔,其中微信支付订单比例为68%;快的打车补贴活动期间全国日均订单量为128万笔,单日最高订单量162万笔,其中使用“支付宝”钱包付车费的日订单数最高突破60万笔。
“现代经济生活越来越多地依赖于信息的获得与流动,掌握信息资源、快捷传递信息、占领经济领域市场,形成互联网商业营销模式。”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史晋川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运用风险投资烧钱,其原理如传统的打广告形式,吸引特定客户群的眼球,为以后市场扩大发展做准备,法律没有明文禁止这种行为即可为,但问题是这种企业的营销策略仍缺乏法律和政策的限制性解释,也是法律的边界尚未明晰,导致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一些扭曲行为,如出现司机乘客通过做假单赚补贴。
史晋川认为,对于企业新推的创新营销工具的适用范围,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对任意扩大边界、扭曲范围的行为作出相应规范;企业也应当自省,要从长远经营角度考虑是否可以持续这种营销策略,是否会涉及以倾销的方式,成为市场寡头后相应提高价格,最终损害消费者利益。因此,既要通过技术性防范措施防范不正当交易与违规交易,也要通过政府管理,运用法律法规与政策,保护企业平等竞争环境,消除创新技术工具带来的负面影响,保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一位民庭法官对此表示认同。他认为,要警惕创新的商业营销模式在无形之中抬高行业的交易成本,要从是否利于民生发展的总体原则把握科技创新的标准以及适用监管的尺度,让人在社会公共资源分配上享有同等的机会,而不是变相地增加社会交易成本。(来源:《法制日报》 文/王春 编选:网经社)